每當來到故宮旅行的時候,總會被那金碧輝煌的屋頂所震撼,尤其是各種琉璃裝飾物更是讓古建築發出耀眼的光彩,讓人不得不讚嘆這種流光溢彩的物件。
翻開中國琉璃工藝的歷史,我們可以瞭解到千百年前三晉大地上的工匠們就用他們的雙手創造出了琉璃技術 ,據悉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山西境內就已經出現了燒製琉璃的技術,秦漢時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北魏時期更是首次將琉璃構建用於裝飾皇室建築,此後中國的宮殿、寺廟、樓塔等都開始相繼使用琉璃裝飾。
所謂世界琉璃精品在中國,中國琉璃精品在明朝,明朝琉璃精品皆出自山西。自明代後,山西的琉璃工藝達到了巔峰時期,像我們熟知的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大同九龍壁、洪洞飛虹塔等古建築景點,都是明代琉璃製品的最早水準,也難怪世間有句俗語“晉地琉璃遍天下”。
作為中國琉璃之鄉的山西介休而言,據說其最早的琉璃燒製歷史可以追溯於宋代甚至更早,到了明清時期達到巔峰時期,北京故宮燒製的琉璃裝飾物不少都出自於介休的工匠,因介休的琉璃工藝自成一體,可謂是非常獨特,同樣展示著山西琉璃工藝的高超技術。
如今當你來到山西介休旅行的時候,彷彿就像是在欣賞“琉璃藝術建築博物館”,博物館、古廟、現代化建築、祆教建築等處處都有琉璃的尋在。
如果你對於中國琉璃不太熟悉的話,那麼第一時間可以前往介休博物館看看,整個博物館不論是面積和館藏數量其實都不算太突出,然而藏在博物館內為數不多的琉璃製品卻可以讓你領略到介休琉璃的工藝。
介休博物館的琉璃展廳地處負一樓,當你進入之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座仿古建築,一面為仿造后土廟戲臺建造的影壁,影壁中間為一尊藍黃綠琉璃組合的麒麟,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可見即便千百年之後介休依然深藏著眾多手藝精湛的工匠。
影壁的另一側為仿造古建築建造的歇山頂屋頂,碧綠、金黃、孔雀藍交相輝映,讓這座現代工藝的仿古琉璃瓦頂看起來很是金碧輝煌。
歇山頂建築的對面為你展示了琉璃燒製的過程,可以如此精美的琉璃需要經過多達20道的工序,分別是原料粉碎、淘洗、配料、煉泥、製坯、修整、烘乾、素燒、施釉、出窯、晾曬等,每一道工序均需要10多天時間。如此耗時且工藝講究的流程製造出來的琉璃光亮如鏡,顏色鮮豔,持久耐用,也難怪當時介休的工匠為何會被加入到故宮建造團隊中。
當然如果你不喜歡看現代琉璃製品的話,那麼在介休博物館內還館藏著介休后土廟、五嶽廟、城隍廟等替換下來的琉璃構件。
這些琉璃構件雖然殘缺不全,然而其色彩和工藝同樣非常精美,藝術價值極高。重點可以關注明代的黃綠藍釉琉璃螭吻,原為介休洪山鎮石屯村源神廟正殿屋頂的裝飾。
整座螭吻高達兩米,重約1噸,彰顯著介休明代琉璃工藝的最高水準,它也被計劃列入國家一級文物。所謂的螭吻是明代時期在唐代之前噸鴟尾基礎上加上龍頭和龍尾後逐漸演成的屋頂構建。
除此之外,旅行者還可以重點關注下面幾款文物,同樣是馬且停在介休博物館中旅行的時候比較喜歡的文物。
下圖這尊黃綠色的文物為明代的琉璃作品
下面這尊造型別致的琉璃作品為明代的琉璃嬪伽
下面為綠和褐色的葡萄琉璃構件
下面為琉璃構件中老虎的造型
下面為琉璃構件中龍頭的造型
下面為琉璃構件中牡丹的造型
下面為后土廟中替換下來的琉璃構件--琉璃象馱寶瓶
最後我們來看看介休境內現存古建築上的琉璃裝飾品,分別拍攝於后土廟、城隍廟、襖神樓、張壁古堡等。
可以說自古以來山西介休的琉璃工藝就聞名世界,直到如今這裡的琉璃燒製技術依然存在,展示著介休的琉光溢彩。(作者:馬且停,人生在於行走,旅途需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