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連江黃岐半島,
在這片約135平方公里的狹長土地上,
並不盛產“黃芪”;
然而這裡沐浴亞熱帶季風,
島上丘陵眾多,區域性低山;
短小的河流紛紛流入東海;
海面則漁排縱橫,
人們跟魚們住在一起,
你宛如誤入一座“海上桃花源”,
能在海風中偷到一天安寧。
這裡更是影片《地久天長》取景地,
以及電影中劉耀軍、王麗雲夫婦“隱居”的地方。
當王麗雲從包頭“躲”來這裡時說:
“時間已經停止了,
剩下的就是等著慢慢變老。”
撰文、攝影:姚力
福建連江北茭村,《地久天長》拍攝地的佈景已經被拆除,僅剩下老屋
位於福州連江縣的黃岐半島,長期以來都是優質海鮮的代名詞,名為“黃岐海鮮酒樓”的餐館隨處可見。直到近年來《失孤》《地久天長》等電影的上映,人們才突然發現,原來黃岐半島除了海鮮,還藏著如此動人的風景。
(※漁排,被譽為“漂浮在海上的村落”,是主要用於水產養殖的水上建築,由養殖網箱和木板連線構建而成大型養殖場所,上面有供漁人歇息住宿的小屋)
所謂“舟楫為馬,海洋為田”,到了黃岐半島,便算到了連江海鮮的最優產區。成片的漁排密密麻麻地鋪陳在海面上,許多漁民的生活與生產都在上面完成,這便是所謂的海上牧場,頗有一種遺世獨立之感。不知是為了區別養殖水產的種類,還是為了給平凡的生活增加一些情調,海面上的浮球被刷上了不同的顏色,隨波起伏,如同七彩的綢緞一般。
“鮑參翅肚”在大多數人眼裡算是高檔食材的代表,但在號稱“中國鮑魚之鄉”的連江,鮑魚卻顯得平易近人,養殖量可以10億計。位於黃歧半島的安凱鄉是鮑魚養殖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又以奇達村的鮑魚養殖戶最多。
然而,今天的奇達村之名早已和鮑魚脫了鉤,被稱為“中國版拉斯佩齊亞”,享有“中國十大攝影基地”的美譽。面對突然的爆紅,村民們倒是十分平靜:除了褪色的潛水廣告,旅遊業似乎與這裡的生活毫無瓜葛;漁網大咧咧地鋪在馬路正中晾曬,絲毫不擔心堵塞交通;碼頭上的漁船排隊卸下新鮮的漁獲,滿滿的魚腥味,毫無風景區的偶像包袱。
(滑動下圖,在旗冠頂鳥瞰奇達村)
奇達村旁的旗冠頂是著名的網紅打卡點,可以俯瞰村子全景,領略山海交融的絕美風光;山頭上的風力發電機組成了規模龐大的風車陣,讓人彷彿置身於巨人的國度……
黃岐半島的盡頭是一座叫做北茭村的小漁村,導演王小帥就曾在村子的盡頭搭起了電影《地久天長》中的汽修鋪。
也許是地理位置偏僻的原因,電影的熱映並未給村民們帶來什麼變化。談起《地久天長》這個名字,當地人大都只是疑惑地搖搖頭。若問到拍過電影的地方,村民們則會不約而同地指向村盡頭的老屋。但如果還想繼續八卦其他細節,村民們就支支吾吾說不清楚了,只會害羞地擺擺手。
北茭村地久天長拍攝地的佈景已經被拆除,僅剩下老屋
幾年過去,拍攝電影的佈景早已不見蹤影,本就不多的打卡影迷也日漸稀少,北茭村的一切都是舊時的模樣:當地的漁女在沙地上編織著漁網;村中的碎冰機發出巨大的轟鳴聲,將冰粒灌進遠航的漁船……來過這裡的人會明白導演選擇北茭村的良苦用心,唯有這與世無爭的風情才是最貼合劇情中劉耀軍夫婦的歸隱之所,可以讓痛苦的人擁有一份寧靜的地久天長。
豐富的近海漁業資源,讓連江保有著數量龐大的近海作業船隻。因為國家對這類船隻的管控相對寬鬆,因此在當地催生了獨一無二的漁船彩繪藝術:船主們將自己的心願直白地彩繪到漁船上,想要捕到什麼魚,就畫上什麼魚,再加上“萬噸魚蝦”、“生意興隆”、“財源廣進”等吉利話。當電影中的劉耀軍在滿是彩繪的漁船中穿梭尋找自己的兒子時,來自黃岐半島的觀眾們才恍然大悟:
“呦,這不是,我家門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