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我國在這年誕生了許多將帥。
通過後來用技術手段復原出的彩色影像,依然能夠看出當年授銜儀式的氣勢磅礴,前輩們拋頭顱灑熱血,如今也終於迎來了戰爭的勝利。
這一年,張仁初被授予了中將軍銜。
當毛主席走到張仁初的身邊時,緊緊握住了他的手,對他說:“你就是張瘋子吧,臘子口那一仗打的非常漂亮呀,我一直記得你!”這張仁初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能讓偉人在眾多將帥中一眼便認出了他呢?
臘子口一戰,讓張仁初有了“瘋子將軍”美譽
1927年11月,張仁初開啟了自己革命道路的第一槍,那段歷史,被稱為“第二次黃麻武裝起義”。參軍後不久,張仁初就因為打仗過於勇猛而兩次負傷。
當1932年紅軍再度南下攻打麻城時,國民黨部隊派出飛機對紅軍來回轟炸,結果張仁初本人根本不把這種空襲放在眼裡,帶著部隊就發動了猛攻。
結果,這一次他被飛射而來的子彈直接擊中了腹部,當時就血流不止,腸子都流了出來。
令人詫異的一幕發生了:當張仁初低頭看到自己的腸子正在向外流,他一咬牙一跺腳,直接把自己的腸子又塞了回去,還朝著駐地方向爬行。在戰地巡查的醫護人員看到這種景象根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趕緊把他抬到了後方的醫院當中去。
主治醫生都能直接感覺到,這位戰士真的是“不要命”。
在病床上躺了四天四夜,張仁初竟奇蹟般地甦醒過來,看來是老天都不願意收留他。
身邊圍滿了前來探望的戰友,張仁初還開著玩笑說:“我死不了,那馬克思還喊我繼續打仗呢。”
憑藉這股精神,張仁初也當上了紅四方面軍保衛局保衛團營長,隨後調任98師294團繼續擔任營長。
“瘋子”這個外號,其實從這個時候便能開始叫了。
在紅軍時期,張仁初就經常赤膊上陣,自己抄起機槍帶頭衝鋒,在他的鼓舞下,不少戰士都發揚了“不怕犧牲”的精神,敵人看到這樣的情況都驚訝不已。
漸漸地,全軍都知道他打仗非常勇猛,即使那會他並不是將軍,大家也都叫他“瘋子將軍”。
1935年,紅軍的處境異常艱險。
9月12日開始,大部隊便向“甘南咽喉”臘子口方向推進。
這個“臘子口”是藏語中的詞語,其背後的含義便叫做“艱險的峽口”,到了這裡,兩岸幾乎全部都懸崖峭壁,山口也僅僅只有幾十米寬,是最為典型的“易守難攻”處。
當時,張仁初擔任二師四團二營營長,肩負著整場戰役中難度最大的行動:佔領臘子口。
在張仁初的眼裡,只要膽子大,沒有什麼地方是拿不下的,能在他營隊裡的戰士,幾乎跟“敢死隊”沒什麼兩樣,他們最擅長的就是用血肉之軀奪得戰爭勝利。
為了鼓舞大家計程車氣,營長張仁初決定親自上陣。
他從營部挑選出一批突擊隊員,大家其實知道,能被選出來的,就是“敢死隊”,他們身上揹著大砍刀,腰間別著手榴彈,從9月16日晚上便趁著夜色開始發動猛攻。
紅軍知道此處的重要意義,駐守在這裡的國民黨守軍同樣也知道,他們更加不敢掉以輕心,堅守不利是要掉腦袋的。
就這樣,雙方進行了幾輪槍林彈雨,守軍為了阻擋張仁初的進攻,甚至在接近臘子口的位置佈下了“手雷網”,不斷用手榴彈轟炸這一區域。
這樣一來,整個戰場陷入了焦灼的境地,張仁初也覺得,這樣下去肯定不是個辦法,雖然自己有著“不怕死”的精神,可戰士們也不能白白送命呀。
可四周都是懸崖峭壁,到底怎麼樣才能突出重圍呢?
看著光滑的峭壁,張仁初竟然有了主意,他想到了“攀巖”。
這個想法剛剛提出來的時候,所有士兵都不敢相信,周遭懸崖的光滑程度,連雨水都能夠直接滑落下來,想在這樣的懸崖峭壁上“攀巖”,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可張仁初卻對大家說:“就算連猴子都爬不上去,我們也一定要爬上去!我們要堅決衝上去,打下臘子口去見毛主席!”
說罷,張仁初便第一個帶隊衝鋒,後面人託著他向上攀爬,緊接著,一個又一個戰士從懸崖峭壁上爬了上去,從多個角度發動了衝鋒,這樣一來,臘子口在大家的眼中就不僅僅是30米了。
第二天拂曉,勝利的紅旗插在了臘子口的山頂上。
毛主席得知情況以後,高度評價了這場戰役,這也就有了時隔20年後,授銜儀式上的那一幕,其實,毛主席能對張仁初念念不忘,絕非臘子口這一場戰役那麼簡單,因為在之後的戰場上,張仁初更是越戰越勇,不僅僅是“瘋子將軍”,更是“常勝將軍”。
抗戰期間,張仁初威名大震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有三位猛將:“梁大牙”梁興初、“毛猴子”賀東生以及“張瘋子”張仁初。
因為在全面抗戰時期,八路軍和新四軍的職務都有所下調,原本能當上團長的張仁初也被任命為115師下屬686團3營營長,在他眼裡,職務什麼並不重要,抵禦日寇才是重中之重,值得一提的是,當時686團的副團長就是“三楊”之一的楊勇。
1938年的平型關大捷,就有張仁初的身影,他直接帶領部隊衝向一線和敵人拼殺,子彈就從腦袋上直接掠過,頭骨上還留下了一處淺溝。
此時的他,從參加革命以來,已經是第九次負傷了,每次都和死神擦肩而過。
一年後的陸房戰役,才是真正讓張仁初名聲大振的一場戰役。
那會,日軍調遣了八千多人,分了八九路來圍攻泰西抗日根據地,想要找到八路軍的主力發動決戰。
八路軍115師主力兵團以及地方黨政機關3000多人在東路房一帶和日軍的一股部隊直接遭遇,雙方也在此處爆發了激烈的戰鬥。
當時115師是在師長陳光和政委羅榮桓的直接指揮下行動的。
1938年,前排右起:王秉璋、林月琴、郭明秋、張友清;二排右起:羅榮桓、楊尚昆、林楓;後排中為陳光
雙方從破曉一直打到了黃昏,雙方都有不小傷亡,日軍覺得他們到了晚上就沒法發揮出機甲作戰的優勢,於是主動後撤,並派出重兵把握各個交通咽喉要道。
這個時候,張仁初直接建議,趁著日軍休整的時候直接連夜突襲。
指揮部在考慮了這種打法的風險後,還是同意了張仁初的請求,隨後,張仁初命令部隊戰士用布條和稻草包裹住所有帶聲響的物品,由於是夜間行軍,怕打起來了之後分不清人,戰士們專門用白色條布將自己的胳膊給纏了一圈。
當晚,後方指揮部都不太敢相信:張仁初帶領的部隊竟然在日偽軍的眼皮子底下突破了防線,成功從日軍早已佈置好的包圍圈中突圍。
當清晨時分,日軍再次集合重兵準備向包圍圈中進發時,卻發現裡面早已是人去鳥散,他們還驚訝的問自己:“八路軍的部隊難道還都長了翅膀不成?”
張仁初的大名徹底在齊魯大地上火起來了,很多普通百姓都知道了“張瘋子”的大名。
這是一場漂亮的絕地反擊戰,極大調動了軍民的抗戰情緒,蔣介石在給朱德的電報中還寫道:殊堪嘉慰!
縱觀整個陸房戰役,日偽軍傷亡共計1300多人,他們原本計劃在這一片區內圍殲八路軍,卻沒有想到竟然吃了如此大敗仗,忙活了半天,八路軍的總體傷亡情況僅有區區200人。
所有戰役,都不能僅僅侷限於戰役的本身,而是要看它對後來產生的影響,經此一役,為八路軍堅持泰西根據地乃至開啟整個山東的抗戰局面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同樣的,作為抗戰早期的一次大勝利,這也被稱為繼平型關大捷之後的又一次重大勝利,為日後奪取抗戰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抗日戰爭結束後,張仁初也徹底成長起來,此時的他不僅有“勇”,更有“謀”。
那會,新四軍軍部和山東軍區機關合並共同組成新四軍兼山東軍區和山東野戰軍,張仁初也被提拔為魯中軍區的參謀長。
解放戰爭,也是張仁初戰鬥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這一階段,他參與指揮了多場戰鬥,更是在魯南戰役中奠定了戰役的勝利,隨後又率部參加了萊蕪戰役和孟良崮戰役,這幾場戰役在整個解放戰爭當中都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在1948年,張仁初的表現可以用“封神”來形容。
這一年,他不僅包圍了河南開封,更是在年底的淮海大決戰中率部搶佔運河橋,一路圍追黃百韜兵團,殲滅了其五分之二的兵力,國民黨戰將黃百韜最終兵敗,和張仁初關係非常大。
隨後,他又繼續趕赴徐州一帶打支援,配合中原野戰軍痛擊黃維兵團,取得決定性勝利後馬上又去追杜聿明,並加入了總攻的步伐,他的八縱在這場戰爭中共計殲敵2.6萬人。
這麼一來,蔣介石麾下的名將黃百韜、黃維、杜聿明等人都成了張仁初的手下敗將。
隨後的1949年,張仁初更是越戰越勇,直接率部參加了渡江作戰,追擊難逃的國民黨殘兵敗將,解放了全國很多地區。
華東戰場上,還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排炮打不動,一定是八縱。
八縱,就是在張仁初的領導下排兵列陣的。
全國解放後,張仁初原本能歇息一下,可突如其來的戰鬥打響了:進軍朝鮮。
1950年11月19日,張仁初和李耀文率領9兵團26軍渡過鴨綠江,朝著朝鮮東線戰場長津湖地區開進,當時志願軍的條件非常艱苦,朝鮮的冬天異常寒冷,可戰士們也僅僅只有少量過冬的棉大衣,在這種情況下,夜晚睡覺的時候,大家只能相互抱著取暖。
美軍當然多多少少知道志願軍的情況,可他們沒能想到的是,張仁初的部隊竟然能在這樣惡劣的環境和物資匱乏的情況下晝夜兼程6日,並且直接投入了朝鮮戰場上的第二次戰役,成功殲敵2000多人。
12月,指揮部發來訊息,要求張仁初的部隊向南開進,繼續打援。
在零下三十多度的低溫中,張仁初的部隊中很多戰士都穿著單薄的棉衣,飢寒交迫地行走在雪地之中,行軍的路上還很有可能面臨著美方的狂轟濫炸,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未能在5日及時趕到目的地,士氣也有些低落。
為了挽回這種頹勢,張仁初決定讓戰士們打一仗,在第二年1月底,張仁初的部隊面對了美軍步兵兩個師的兵力,這是一場艱難的阻擊戰。
張仁初親自來到戰場上察看情況,現場就解決了不少問題,他還鼓勵大家說:“戰場上是要流血的,戰前的準備可千萬不能馬虎!”
他的部隊構建起的鋼鐵陣地,堅守在陣地半個多月的時間,都沒讓敵人跨過“三八線”一步。
在這樣的抵禦下,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完成向前推進的目標,反而付出了一萬多人傷亡的慘痛代價。
到了1952年,26軍也奉命將自己的防禦任務移交給了15軍,同年6月,張仁初回國,到了這個時候,張仁初終於完成了自己戰爭生涯中的全部壯舉,可以好好休息了。
1955年授銜儀式上,當毛主席看著已經能當上中將的張仁初,心裡很是感慨。
當年在臘子口時,張仁初還是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如今,已經徹底成為了一位能夠頂天立地的大將軍。
由於常年征戰,張仁初的身體狀況也一天不如一天了,可他依然想要進入南京軍事學院學習,組織上考慮到他的身體具體情況,特別批准他一邊休養一邊學習。
經過8年的休養,張仁初的身體剛見康復,組織上立馬任命他為濟南軍區副司令員,在這段時期,他幾乎將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到了民兵工作和後勤工作當中,工作做的有聲有色。
1964年,毛主席檢閱濟南軍區部隊和民兵的軍事彙報表演,還做出了高度評價。
不過,1969年,張仁初的身體再度出現了問題,年僅60歲便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