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92年春,楊成武夫婦自福建返回北京後,去看望了聶榮臻。兩人暢聊了一個多小時。
雖然醫生根據聶榮臻的身體,不許他同客人談話超過半個小時,可看到老部下兼戰友的楊成武,聶榮臻還是饒有興趣的和楊成武聊了很長時間,在醫生的提醒下,楊成武不得不找藉口離開,臨別之際,聶榮臻仍戀戀不捨:
“成武,你不要走,我好久就沒有這樣談了。”
聶榮臻與楊成武,兩人自革命戰爭年代開始,就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聶榮臻要比楊成武大15歲,在楊成武的心目中,始終把聶榮臻看做“最尊敬的、最可信賴的良師和益友”。
“聶政委喝過洋墨水,遊學過蘇聯,真的了不起”
楊成武與聶榮臻的第一次見面,是在1931年。
由於顧順章的叛變,當時的中共中央在上海的處境十分艱難,尤其是一大批和顧順章共事過的人都十分危險,來中央特科工作一年半的聶榮臻也不得不撤離上海,前往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
1931年的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正是蓬勃發展的時機,需要大量的人才,類似聶榮臻這樣留學法國、蘇聯的人才,更是紅軍急需要的幹部。
聶榮臻到中央蘇區後,擔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也由此結識了楊成武。
楊成武是1929年參加閩西古城地方暴動參加紅軍,1930年3月閩西工農紅軍歸入毛澤東、朱德領導的紅四軍後,楊成武任紅四軍第12師秘書、連政委、教導大隊政委,雖然楊成武出身於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但畢業於長汀省立第七中學的他,在當時無疑要算是一個知識分子。
楊成武后來回憶初見聶榮臻時的情形:
“1931年底,他剛到瑞金時,高高的個子,清癯白淨的臉龐,身著咖啡色皮夾克,英俊而文雅,像個大學教授。”
初次見面,楊成武對聶榮臻十分欽佩:
“聶政委喝過洋墨水,遊學過蘇聯,真的了不起。”
不過,很快楊成武就遭到了批評。
1932年5月,紅一、紅五軍團奉命沿贛江而下,準備伺機奪取敵人中心城市。當時毛主席考慮到敵強我弱,屯兵于堅城之下,對紅軍作戰極為不利,因此建議部隊改向閩西、閩南發展,紅一軍團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取得了漳州戰役的勝利。
戰後聶榮臻發現,楊成武所在的團,由於官兵不懂閩南話,錯抓了很多人,於是急忙上報給了毛主席。並召集全團開會批評了楊成武: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抓人權,要求你們趕快查清,把抓錯的人都放了。”
雖然遭到了批評,可楊成武卻更加欽佩聶榮臻:
“他敢於實事求是,貼近勞苦大眾,這使我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政策教育。”
兩人不僅沒有因為這一次的批評走遠,相反還越走越近,最終成為忘年交。
1932年3月,聶榮臻就任紅一軍團政治委員,而擔任紅一軍團11師32團政委的楊成武,也就此開始在聶榮臻的領導下工作。1932年12月國民黨軍粵贛閩邊區剿匪總司令部調集40萬大軍發動對中央蘇區的進攻,第四次反圍剿戰役正式打響。
1933年2月,鑑於國民黨軍第一縱隊與其他兩個縱隊相距較遠,加之該部由樂安到黃陂一路上山高林密便於伏擊,因此決定在敵人必經之路埋伏。
紅一、紅三軍團以及紅21軍埋伏在左翼金竹、大坪地區,等敵第一縱隊52師進入伏擊圈以後,立即發動猛烈進攻。
國民黨軍52師遭遇伏擊以後,立刻亂做一團,師長李明集中一個團的兵力掩護,打算奪西北方向逃走,當時西北方向正是楊成武團所防守的地方。
猛地見國民黨軍一個師撲過來,楊成武的心裡還是有些緊張的,特別是32團當時團長不在,軍事指揮全都由政委楊成武負責。時隔多年以後,楊成武回憶起這一戰來,仍感到有些憂懼:
“團長不在,我感到指揮力量單薄。”
可就在這個時候,聶榮臻冒著炮火趕到了32團前沿,配合楊成武一起指揮32團反擊國民黨軍的衝鋒,有了聶榮臻在,楊成武一下子感到了有力量。
圖|1940年8月沙飛攝影,左起:舒同、聶榮臻、楊成武、聶鶴亭.
聶榮臻拿著望遠鏡,自己觀察戰場的情況,楊成武幾次按耐不住性子,要求衝出去,聶榮臻不動聲色:“還不到時候。”
一直到望遠鏡裡看到了敵軍的潰兵下來後,聶榮臻這才下令全團出擊,楊成武拔出腰間的駁殼槍喊:
“同志們,跟我一起衝呀,聶政委剛才講了,這是緊要關頭,衝啊!”
32團猶如猛虎出山一般,直接將敵人衝懵了,第四次反圍剿戰役勝利後,32團改稱紅2師4團,聶榮臻親自授予4團“勇猛衝鋒”的錦旗,並勉勵楊成武要“再接再厲”。
可楊成武知道,這一戰4團能夠取得勝利,是聶政委的功勞,這時候他才意識到“聶政委是軍政全優,是紅軍之中少有的將才”。
聶榮臻和楊成武兩人,還相互救了各自一命。
1933年11月17日,紅一軍團與紅九軍團在雲蓋山、大雄關戰鬥,由於這一仗打得十分艱難,紅軍被迫後撤時,一軍團軍團部遭遇敵毛炳文第八師的衝擊,局勢一度十分危險,聶榮臻一面下令軍團部所有人員都拿起武器戰鬥,一面急調第四團回師拱衛,楊成武接到命令以後,立刻率領4團出發,化險為夷後,聶榮臻指著楊成武對林彪說:
“楊成武對我們有救駕之功。”
無獨有偶,1934年11月,紅軍血戰湘江,紅四團作為先頭部隊,奮戰在第一線,結果過湘江時楊成武腿負了重傷。聶榮臻得知楊成武負傷的訊息以後,特意囑咐紅2師師長陳光:“不要把楊成武留在寄養在老鄉家裡,一定要抬著他走。”
楊成武后來感慨地說:
“聶政委救了我一命,在首長的關懷和醫生的照料下,我的傷很快就康復了。”
彭德懷誇讚楊成武,楊成武謙遜地說:不能給聶司令丟臉
在長達20多年的革命歲月中,楊成武始終跟隨聶榮臻,立下了赫赫戰功。新中國建立以後,聶榮臻任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後又任代總參謀長,協助中央和軍委工作。
而楊成武則擔任華北軍區參謀長、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雖然兩人這一時期並無直接的領導關係,可卻始終保持老首長與老部下之間的默契。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聶榮臻負責志願軍出國作戰的部署、訓練、運輸、供應、補兵、輪換等工作,也是在聶榮臻的協調之下。
1951年6月,楊成武率領志願軍20兵團入朝參戰,並參加了三八線以東的夏秋季防禦作戰,也因戰功赫赫,得到了志願軍總部的表揚,彭德懷也盛讚楊成武:
“榮臻的部下,是很能打仗的。”
楊成武卻不居功自傲,謙遜地說:“不能給聶司令的丟臉。”
聶榮臻因為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過於操勞病倒,在毛主席一再要求下,聶榮臻才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到外地休養,1954年聶榮臻出任軍委副主席,從1956年開始,聶榮臻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主管科學技術工作。
1954年10月,楊成武調總參謀部,任副總參謀長。
兩人這一時期並無直接的領導關係,可聶榮臻與楊成武,還是對彼此十分關心,對於各自的工作,也都十分支援,楊成武后來回憶稱:
“在抗美援朝、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我與聶榮臻同志接觸更加頻繁,使我感到他有非凡的氣魄、膽略和遠見卓識。”
1960年12月,聶榮臻因過於操勞,又住進了協和醫院,12月23日,楊成武協同北京軍區司令員鄭維山一起去看望聶榮臻,當時由於國家困難,很多科研工作者的生活上也出現了問題,聶榮臻考慮以個人名義向各大軍區以及海軍呼籲支援一下。
聶榮臻對鄭維山說:“我知道你們的家底,你們有生產,有東西,你一定要拿出一些來,你可不能小氣呀!”
鄭維山當即表示:“東西我一定搞一些,另外還可以打些黃羊。”
另外楊成武也對聶榮臻的工作給予了支援,在聶榮臻、楊成武的安排下,“募捐”工作搞得十分順利,一大批的魚、黃豆、海帶等都陸續送到了科研人員的手中。
聶榮臻因為過於操勞,身體不是很好,因此楊成武經常到醫院去看望他,而楊成武生病後,聶榮臻也同樣十分關心。
1966年6月的一天,楊成武的夫人趙志珍向聶榮臻彙報,代總長楊成武因為工作過於緊張,經常頭暈目眩,經醫生診斷,是患了美尼爾氏綜合徵。
由於聶榮臻當天上午下午都有會議要開,所以只能趁著傍晚去,秘書勸聶榮臻:“能不能晚飯以後再去。”
“不行。”聶榮臻不同意:“萬一晚上還有會呢。”
這一年11月,楊成武工作中再次病倒,剛從西北試驗基地回到北京的聶榮臻,在向毛主席彙報工作以後,立即驅車趕往總參招待所楊成武休養的地方看望。
兩位將軍自革命戰爭年代延續的戰友情誼,讓人不禁感動。
楊成武遭遇不公待遇以後,聶榮臻始終相信自己的老部下,為了澄清事實真相,聶榮臻於1968年4月7日專門給毛主席寫了一封信,信中詳細的說明了自革命戰爭年代以來,與楊成武共事的點點滴滴,並說明了自己對楊成武的看法。
毛主席在看了信以後,在上面批了16個字:
榮臻同志,信已收到,安心養病,勿信謠言。
不僅如此,毛主席還親自接見並安慰了聶榮臻。
也是在毛主席、聶榮臻的關懷下,1974年8月,楊成武恢復了自由。8月4日,楊成武臨時從北京醫院出院後,在夫人趙志珍的陪同下,一起去看望聶榮臻。眼見當年的老部下來看望自己,聶榮臻顯得十分高興,兩人從下午3點開始談話,一直聊到了晚上8點,仍然是意猶未盡。
楊成武:“你們怎不通知讓我見他最後一面”
毛主席十分關心楊成武的工作安排,1974年10月20日,毛主席在王海榮、唐聞生的陪伴下,與鄧小平會面,提議由他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總參謀長,並恢復楊成武的第一副總參謀長的職務,協同鄧小平工作。
對於這次任命,楊成武本能地想要推卻,他思慮再三對聶榮臻說:“最好不再回總參,把我安排在什麼地方都可以。”
還是聶榮臻出面對楊成武說:
“主席親自講的,要你回去,為什麼還不回去,趕快回去吧。”
在聶榮臻的勸說下,楊成武回到了總參工作,並主持了關於電子對抗部隊的建設工作。
在那段風雨飄搖的日子裡面,楊成武堅持在總參工作,付出了極大的心血,並充當了葉劍英、鄧小平、聶榮臻等人之間聯絡的橋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楊成武和葉劍英、聶榮臻都住在西山,楊成武將很多情況,都反應給了兩位老帥。
有一次葉劍英找到了楊成武,提出了搬家的想法:
“記得以前我對你說過,要給我準備幾個地方,你現在明白了吧。”
楊成武下午就把葉劍英的意思告訴了聶榮臻,聶榮臻反覆叮囑了幾句,楊成武當即上山將聶榮臻的意思也告訴了葉劍英,沒多長時間,兩位老帥搬離了寓所。
1977年12月,鄧小平與楊成武談話,肯定了他這20多年來的功績,當時葉劍英、聶榮臻兩位老帥也在場,鄧小平提出要楊成武到福州軍區兼任司令員:
“‘三楊’中,你最能打仗。今後,我主抓經濟,你主抓軍事。現在,就要用一下你的大名,你去兼任福州軍區的司令員,這樣對臺灣、對美國,都可以起到震懾的作用。”
1979年6月,中央軍委決定調整三總部、各大軍區、各大領導班子成員,考慮到鄧小平兼職太多,無法顧及,因此中央軍委決定鄧小平免兼總參謀長一職。
對於總參謀長的人選,也曾有比較多的意見,聶榮臻曾建議楊成武擔任總參謀長,當時楊成武以副總參謀長的身份兼任福州軍區司令員已經兩年。
楊成武在總參謀部工作多年,對於各項工作都比較熟悉,更為關鍵的是,楊成武當年65歲,年齡不算很大,身體也很好,比較熟悉軍隊的情況,聶榮臻認為,楊成武回總部工作是比較適合的。
雖然這一建議並沒有被採納,可也足以說明聶榮臻對楊成武是十分信任的。
到了晚年以後,楊成武和聶榮臻分別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可在兩人心目中,還有一件事尚未完成
早在五十年代初,就曾準備編撰晉察冀抗日戰爭史和華北解放戰爭史,可因為工作忙碌的關係,始終未能定稿。
聶榮臻晚年一直關心兩本史料的編寫工作,編寫過程中遇到一些較大問題時,都會找聶榮臻請示,可每當這個時候,聶榮臻總是說:“請楊成武先提出意見,再作商定。”
後來聶榮臻寫回憶錄時,曾再三提醒編寫組:“要多聽聽楊成武的意見。”
“成武同志戰爭年代一直同我在一起工作戰鬥,他記憶力好,頭腦清晰,多聽聽他的意見有好處。”
事實證明,楊成武確實不負信任,他所提出的很多意見,給回憶錄的編寫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楊成武多次前往看望聶榮臻,兩人暢聊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種種事情,楊成武后來回憶稱:
“他對我黨、我國、我軍的建設仍然非常關心,對改革開放和祖國統一大業念念不忘。”
1991年12月29日是聶榮臻92歲誕辰,當時楊成武尚在福建老家休養,專門打電話給北京的子女,要他們定做一個花籃,為聶帥祝壽。
1992年春楊成武夫婦自福建返京,專門去看望聶榮臻,當時醫生專門囑咐聊天時間不能超過半小時,可也許是兩人許久未見,最後兩人暢聊了一個多小時。
楊成武夫婦起身告辭時,聶榮臻還頗有些意猶未盡,他戀戀不捨地對楊成武說:
“成武,你不要走,我好久沒有這樣談了。”
聶榮臻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楊成武十分擔心,多次詢問聶帥的病情,5月上旬時,楊成武還聽說聶帥身體情況已經有所好轉,頗感安慰,沒想到的是噩耗會突然降臨。
1992年5月14日,聶榮臻逝世,享年93歲。
也許是過於傷心難過,聶榮臻辦公室的秘書周均倫居然忘了通知楊成武。
第二天一早,楊成武聽秘書彙報聶榮臻去世的訊息,話還沒說完,楊成武立刻招呼全家驅車前往聶榮臻家中。
碰到周均倫後,楊成武痛哭流涕的責問周均倫:
“周秘書啊,我在聶帥的領導下,工作了60年,他逝世,你也不通知我一聲,讓我見他最後一面。”
在場的人看到這一幕,無不動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