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孫元良晚年談淮海突圍:和統帥部反著來,我才撿了一條命

大家都知道,淮海戰役時,孫元良為了突圍,割斷電話線、關掉電臺,結果整個兵團被我軍暴揍了一頓,損失慘重。

其實臺灣方面對孫元良單獨突圍也頗有微詞。蔣緯國主編的《國民革命軍戰史》在談到蕭永之圍(即陳官莊之戰)一節時,批評道:杜總司令罷突圍之議,此時孫兵團電話中斷,尋覓亦不見……孫兵團仍按原議突圍,但因部隊混亂,終不免被共軍截擊潰散,孫元良司令官僅以身免。

孫元良晚年談淮海突圍:和統帥部反著來,我才撿了一條命

晚年,孫元良接受臺灣“國防部史政局”採訪時,對此卻另有說法:“我統帥部由於政治關係,沒有勇氣面對現實,認為三個兵團可以從容撤出徐州,以堂堂之陣救黃維兵團之圍。三兵團被圍後,統帥部仍下令堅守待援,不知道援軍在何處?我為了十六兵團八萬弟兄著想,才果斷突圍,保留了一些袍澤,撿了一條命,如今為何把罪責全推給我?”

今天筆者就來談談這一段公案。

一、逢凶化吉的飛將

在黃埔一期學生中,要論最能打的將領,爭論就多了,有人說是徐向前元帥,還有人說是陳賡大將。但要論爭議最大的將領,那非孫元良莫屬。

孫元良之所以存在極大爭議,和他四次“逃跑”經歷是分不開的。

第一次逃跑發生在北伐時期。

1926年9月底,第一軍主力和第六軍協同作戰,攻克重鎮南昌。指揮攻城作戰的第一軍第一師師長王柏齡認為大功告成,入城後扔下部隊,跑去逛窯子、尋歡作樂。

沒料到,當天黃昏,孫軍主力趕到,立即反攻,將群龍無首、毫無準備的第一軍趕了出去。

第一軍崩潰後,南昌城外的第六軍成了孫軍的下一個獵物。當時負責警戒第六軍側翼的是第一師第一團,團長正是孫元良。

孫元良晚年談淮海突圍:和統帥部反著來,我才撿了一條命

南昌失守的當晚,本該掩護友軍的孫元良發現孫軍三、四百人已進至三十里之外,恐有大部隊跟至,不打招呼就擅自率部撤退,導致第六軍側翼暴露,損失慘重。

戰後,蔣介石大為震怒,在對士兵們演講時斥責道:現在打下了南昌,又退回來,都是因為第一師第一團孫團長怕死退下來了,所以有這一次的失敗,孫團長犯了我們革命軍的連坐法,我要把他槍斃。

可神奇的是,孫元良這次毫髮無傷。蔣介石一面通報全軍要槍斃他,一面又暗中出錢保送他進日本士官學校學習。3年後,即1929年秋,孫元良看到風頭已過,才從日本回國,擔任教導第1師野炮營營長。

後來,孫元良傍上了顧祝同的關係,不到兩年就從營長升為87師259旅旅長。

第二次逃跑發生在南京保衛戰之時。

南京保衛戰,88師血戰雨花臺,損失慘重,12月12日上午,雨花臺失守,形勢危殆。88師262旅還在浴血奮戰,可孫元良卻率師直屬隊撤往下關,企圖渡江北撤,被督戰的宋希濂師攔了回來。

到了中午,中華門失陷,八十八師二六二旅五二三上校團長吳求劍請示師部,可怎麼都聯絡不上孫元良了。

此後說法就多了,有說孫元良跑去找投靠拉貝,躲進外國公使館的,有說花錢買通老鴇躲進青樓的。

按孫元良自己的說法,他從南京撤出後,想前往杭州,但因左身麻木,在一戶張姓農家中休息了20天。現有史料表明,1938年2月1日,孫元良出現在泰州,投靠韓德勤,韓德勤將其護送回武漢。

孫元良晚年談淮海突圍:和統帥部反著來,我才撿了一條命

此事曝光後,輿論大譁,要求懲處孫元良的呼聲不絕於耳。蔣介石無奈,將孫元良暫時收押進陸軍監獄。

然而,孫元良再次躲過一劫,他的好友——八十八師軍械主任葛天花錢買通經辦孫元良案件的軍法官和看管他的副官、八十八師傷兵等,成功翻案。孫元良在監獄呆了42天就出來了。四個月後升任二十軍團副軍團長。

不過,當孫元良準備赴任時,原配妻子吳懿輝病逝,孫元良傷心過度,沒有就職,而是出國遊歷散心,一年多後才回來。

第三次逃跑發生在淮海戰役的陳官莊之戰,本文下面會詳述。

第四次逃跑發生在解放大西南戰役中。

從陳官莊逃出後,孫元良在家閒居了一陣。1949年4月,我百萬雄師橫渡長江,為了“保衛”大西南,蔣介石命孫元良回原籍,以川軍部隊為基礎,從淮海逃出的十六兵團殘餘人馬為骨幹,重建十六兵團,駐守萬縣、忠縣一帶,拱衛重慶東大門。

1949年11月底,我二野部隊分路進攻川南,逼近重慶。孫元良見勢不妙,趕緊率部西撤退,逃到川西綿陽一帶。

12月中旬,胡宗南命令第十六兵團德陽、廣漢一線阻止我軍向成都前進,可這時的十六兵團人心惶惶,孫元良更是在命令下達的第三天趕上了成都機場最後一架飛機,先飛香港,再逃臺灣。

到臺灣後,孫元良一開始能到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受訓,準備復出。可國軍內部和外界輿論批評孫元良之聲卻一浪高過一浪。

蔣介石也對孫元良放棄部隊逃跑的行為非常惱火,一紙命令,孫元良很快退出現役,甚至不得不離開臺灣到日本定居。直到蔣介石病逝,孫元良才重返臺灣,定居高雄直到病逝。

孫元良晚年談淮海突圍:和統帥部反著來,我才撿了一條命


晚年孫元良

二、派系眾多的雜牌兵團

1939年底,孫元良從國外回來,先是管了幾年軍校,後來才復出掌兵,擔任29軍軍長。抗戰勝利後,29軍裁撤,孫元良調任重慶警備司令。

不到兩年,孫元良再次獲得帶兵的機會。

1948年2月,第12綏靖區司令官、川軍將領孫震擔心所部被蔣介石吞併,想物色一位既能得到蔣介石信任,又是自己信得過的人來指揮自己的老部隊。

想來想去,孫震把目光放在孫元良身上——他既是自己的侄子,又是黃埔一期,天子門生。

說幹就幹,孫震主動向國防部提交了辭呈,建議孫元良接管自己的部隊。蔣介石果然同意,大筆一揮,將整41師和整47師合編為整編第47軍,孫元良任軍長。

半年後,整編師恢復為軍,41軍和47軍、99軍合編為第16兵團,孫元良任兵團司令。

這個兵團麾下雖然有3個軍,可派系卻有好多個,可以說是當時國軍內鬥的縮影。

41軍原來是四川軍閥田頌堯的部隊,田頌堯因為圍攻紅四方面軍失敗被撤職,部隊就交給了二把手孫震指揮。

底下兩個師:122師來源於西北軍。當年中原大戰,西北軍解體,留守陝西的西北軍舊部各奔東西。留守漢中的張宣武也不例外,帶著自己的人馬投靠了川北軍閥田頌堯。這支部隊是41軍中最能打的,但因為不是四川人,張宣武在川軍中鬱郁不得志,奮鬥多年還是師長,三番五次提出辭職。

124師是孫震的嫡系,師長嚴翊是孫震一手從營長提拔起來的,因此他只忠於孫震一人,對孫元良並不感冒。這為後來突圍埋下了隱患。

47軍底下兩個師也是派系林立:125師是四川軍閥鄧錫侯的嫡系人馬,原川軍28軍第3師,抗戰爆發改為45軍125師。

孫元良晚年談淮海突圍:和統帥部反著來,我才撿了一條命


孫震

抗戰剛勝利,蔣介石就對這兩支隊伍分化瓦解,47軍104師和45軍127師合編為新127師,由104師師長張光漢任新127師師長,另一個師慘遭裁撤。45軍撤銷番號,125師和新127師另組為新47軍。

99軍則是土木系的人馬,1935年,陳誠以18軍52師為基礎,合編第9軍99師,組建為新99師。1938年更是以保衛貴州為名,將92師和197師笑納麾下,合編為99軍,不多說,骨幹都是土木系的。

不巧,1946年底,99軍(整69師)在宿北戰役被全殲。陳誠在廣東重建,胡宗南橫插一腳,說服蔣介石,把自己的親信胡長青空降到整69師當一把手。

算起來,十六兵團三個軍,派系有5個,其中有幾個派系20年前還是仇人,師長見面都得打架。

三、孫元良對統帥部的不滿

平心而論,孫元良雖然在軍旅生涯中有四次逃跑記錄,但他的軍事素養和指揮能力其實並不低:

東征時當連長,首先將旗插在了惠州城樓。一二八淞滬抗戰,孫元良任八十八師旅長,率部與登陸的日軍第九師團血戰六天,粉碎了日軍第二次進攻,創造了震驚全國的廟行大捷。淞滬會戰,孫元良的八十八師最早參戰,最晚撤退。

南京保衛戰,孫元良帶著元氣大傷的八十八師在雨花臺和中華門死戰第6師團、第114師團主力,擊斃聯隊長1人、大隊長4人。

就連在國軍大敗虧輸的淮海戰役中,孫元良一開始也有些亮點。

1948年11月8日,駐賈汪的第3綏靖區所屬部隊大部起義,由於起義部隊都是原西北軍,導致統帥部不信任同屬西北軍、現防守徐州的55軍劉汝明部,下令55軍南移蚌埠。

55軍撤走後,徐州空虛,剿總司令劉峙害怕我軍趁虛打徐州,急忙命令在宿縣的十六兵團北移,在徐州三堡待命。

當時,徐州東南30裡有個重要制高點,叫女媧山,距離飛機場很近。在劉汝明撤走的當口,我軍有支部隊拿下此地,嚴重威脅徐州軍機起降。

狡猾的孫元良見正面進攻多次無效,動起了歪腦筋,利用我軍交接陣地之機,於後半夜奇襲女蝸山,仰攻而佔領之,又一鼓作氣向外擴充套件,一度佔了上風。

孫元良晚年談淮海突圍:和統帥部反著來,我才撿了一條命

我軍攻佔宿縣後,蔣介石曾制定了一個南北夾擊的計劃,南面是黃維兵團,北面是邱李孫兵團。

11月24日,十六兵團按計劃向符離集攻擊。孫元良採用鑽隙迂迴、囊括席捲的戰法,僥倖佔領了筆架山、白虎山、孤山集等我軍陣地。之後我軍大舉反擊,雙方在孤山集打成了相持。

雖然僥倖拿了幾場小勝,可孫元良對戰局非常悲觀,不止一次痛罵統帥部和劉峙瞎指揮。

當孫元良從宿縣北調徐州時,曾跟部下發牢騷:“現在黃百韜兵團已被圍於碾莊坪附近,剿總決定派兵救黃,到徐州附近集中與敵決戰,當然已經走上被迫據守徐州、在淮海地區與敵決戰的道路。既然剿總調我們到徐州,就自投羅網咖!反正責任應由劉峙承擔,大家跟著倒黴就是了。”

在徐州駐紮時,總統府特派少將戰地視察官李以劻來檢查工作,孫元良直白地向其抱怨:“消滅黃百韜兵團的是統帥部,不是陳毅,黃百韜之死也是如此。統帥部對敵情不清,對敵入企圖斷不明,要部隊白白送死,實可嘆息。”

“陳毅主力十幾個縱隊南下,離新安鎮只有一百里時。統帥部還不讓該兵團西行集結徐州,反要它掩護第四十四軍,貽誤良機,為了救一個軍害了五個軍。這樣的指揮。安能不敗!現在敵人在整理部署,如果我我們再不撤,那將來只有坐以待斃。目前之局勢能救多少算多少,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希望你多向總統建議。”

11月28日,杜聿明飛南京請示,當日帶回蔣介石“放棄徐州出來再打”的決定。11月29日夜,駐徐州國軍各部開始向西南方向撤退。12月3日,部隊抵達陳官莊,杜聿明等人突然接到飛機空投下來的蔣介石手令,要求三個兵團轉頭去解黃維兵團之圍。

孫元良接到命令後怒氣衝衝地對兵團副參謀長熊順義說:“統帥部這是瞎指揮,根據當前情況,明知不可久待,而竟待之,豈不是睜眼跳巖,自己找死?”拒絕參加杜聿明的作戰會議,已經在做突圍打算了。

孫元良晚年談淮海突圍:和統帥部反著來,我才撿了一條命

四、不成功的突圍

杜聿明按照蔣介石的命令向濉溪口方向行動,接應黃維,果然陷入解放軍重圍,負責掩護邱清泉兵團的李彌、孫元良兵團側翼不斷被解放軍猛攻,形勢相當危急。

12月6日上午,孫元良跑來杜聿明,大喊:“如果我們繼續按統帥部的部署戰下去,前途很不樂觀,現在突圍尚有可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目前只有當機立斷,才能拯救大軍!”

杜聿明被其說動,隨後又找來邱清泉,三人一起到李彌的兵團部開會,邱、李二人模稜兩可,杜聿明心中無底,最後只得說:“只要大家一致認為突圍可以成功,我就下命令。”

散會後,各兵團準備突圍。誰知,首先是李彌出了岔子。

李彌在佈置突圍任務時遭到了底下軍、師長的反對,理由是:部隊目前和共軍激戰,倉促突圍談何容易?我們可不願意貿然去送死。

李彌本來就對突圍就沒啥主見,見部下都這樣說,跑去找杜聿明表態推遲突圍。

反對聲浪最大的是邱清泉兵團。邱清泉回去部署突圍時,74軍軍長邱維達暴跳如雷:“你們怕死,想逃跑,那是辦法嗎?為什麼不集中力量硬打出去?我們74軍可不像你們那麼怕死,包打第一線!”

邱維達這一鬧,大家都沒有話說了。邱清泉考慮如果連夜突圍,肯定要丟重武器,即使回到南京十有八九也要被老頭子處分,於是改變主意,與杜聿明商量暫緩行動。

孫元良晚年談淮海突圍:和統帥部反著來,我才撿了一條命


晚年邱維達,被俘後沒進功德林,活了94歲

到頭來,只剩下孫元良堅持要跑。

從李彌的兵團部開會回來,孫元良馬上部署突圍,計劃把兩個軍各分左右兩路縱隊,從西北打,經夏邑、毫州,向阜陽轉進。

當時,第四十一軍約1.3萬人(其中第一二二師4000多人,第一 二四師5000多人,軍直屬部隊3000多人);第四十七軍約1.6萬多人(其中第一二五師7000多人,第一二七師6000多人,軍直屬部隊3000多人);兵團直屬部隊3500餘人。全兵團合計約3. 2萬千餘人。

孫元良仍採取他擅長的鑽隙迂迴戰法,對當面村莊之共軍,每個軍各派一個團包圍監視。其他部隊以師為單位,按第一二二師、第四十一軍軍部、第一二四師、兵團部、第一二五師、第四十七軍軍部、第一二七師順序,從村間空隙鑽出去。

同時,孫元良命令將所有電話線截斷,電臺停止收發報,特別囑咐杜聿明指揮部發來的電報一概不收,唯恐杜聿明變卦不準突圍。

他這一判斷還真對了,當天黃昏,杜聿明經李彌、邱清泉兩人勸說,改變了主意,下令暫緩突圍。但這一命令卻無法傳達給孫元良兵團了。

12月6日18時,突圍開始。按計劃,十六兵團炮兵先對外亂轟一通,把炮彈打光,然後破壞大炮和重武器。但突圍很快演變成了潰敗。

先是部隊涉水過河時,由於天黑,四十七軍的軍馬走著走著突然竄到步兵行軍縱隊,把部隊沖垮了,過河部隊亂成一團。官兵逃跑心切,一看隊伍亂了紛紛各奔東西,撤退的方向本來是西北,結果居然往西走了。

孫元良晚年談淮海突圍:和統帥部反著來,我才撿了一條命

接著,部隊由於沒有和邱清泉打招呼,在透過第五軍陣地時,被第五軍誤認為是共軍,二百師集中火力向突圍部隊猛掃,打得死傷枕藉,慘不忍睹!

第47軍軍長汪匣鋒只得派出軍部副官處長鬍錫珍到第五軍交涉,告知是奉命突圍。部隊等了兩小時,才准許透過警戒線。

但正因這個誤會,導致了十六兵團突圍的失敗。槍炮聲驚動了位於西面的華野八縱,司令員張仁初判斷敵人要突圍,嚴令前線官兵做好準備。

打頭陣的第四十一軍最倒黴,一頭撞上了華野八縱陣地,我軍一線部隊猛烈開火,並以縱深炮火急襲射擊。41軍軍部和122師全線潰亂,密集的人群在村莊之間的曠野裡跑來跑去,四散逃命,軍長鬍臨聰被俘。122師師長張宣武僥倖逃脫。

本來安排在兵團部前面突圍的124師卻沒動靜,原來,師長嚴翊沒有按孫元良的計劃突圍,而是留在包圍圈內。這又導致在41軍軍部完蛋後,十六兵團兵團部失去了掩護,孫元良的吉普車在行駛中被我軍掃射,孫元良跳車逃跑,參謀長張益熙被我軍擊斃。

兵團部被打掉後,八縱全線出擊,47軍被我軍一舉殲滅,軍長汪匣鋒、125師師長陳仕俊、127師師長張光漢當即被俘。

前方部隊崩潰情形被兵團副參謀長熊順義看得一清二楚,熊順義馬上決定不突圍了,帶著殿後的127師一個團收縮回包圍圈內,那個團是原來鄧錫侯的舊部,本來就對從李家鈺部過來的師長張光漢不滿,索性也不突圍了。

第二天,熊順義帶著殿後的那個團與未突圍的124師會合,還有七千多人,又收容了部分散兵,約有萬餘人,編成一二二師。

孫元良晚年談淮海突圍:和統帥部反著來,我才撿了一條命


杜聿明關於孫元良部突圍的報告

這次突圍,十六兵團原有三點二萬人,成功突圍的只有一百三十七人。有萬餘人留在包圍圈內,其他兩萬多人均在突圍中損失殆盡。

孫元良在突圍過程中一度被俘,冒充普通大頭兵,騙了我軍路費後逃掉了,逃跑途中為了防止路過解放區時被抓,脫了軍裝,化裝成農民,徒步多日才抵達駐馬店。

得知十六兵團突圍後,蔣介石再次下了手令,禁止突圍:此時我軍既被包圍,不宜急求突圍南下。如不先徹底擊滅敵之主力,則我軍雖向南挺進,行動仍不能自由。故此時應覓敵主力所在方向先行決戰,必須消滅敵之主力,乃可解決一切問題,南下自不成問題矣。

孫元良晚年談淮海突圍:和統帥部反著來,我才撿了一條命


蔣介石關於不許突圍的手令

自此之後,杜聿明集團只能在陳官莊等死了。

分類: 軍事
時間: 2021-07-21

相關文章

將軍不死,只是到處轉進——從電報看孫元良的逃跑歷史
其實孫元良這人挺不好寫的,別看他在抗戰歷史中曝光率極高,但是關於他的生活上的事情還真沒多少. 沒辦法,第88師簡直太出名了,所以但凡是提到淞滬會戰或者什麼德械師之類的字眼總得把他帶上. 透過網上的資訊 ...

新一軍覆沒記:孫立人晚年回憶悲從中來,上下積怨太深毀了王牌軍

新一軍覆沒記:孫立人晚年回憶悲從中來,上下積怨太深毀了王牌軍
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中,新一軍的覆亡最具悲劇意義,其餘四支都亡於戰鬥,唯獨新一軍是亡於自身.對新一軍建立發展有著重要貢獻的曾任軍長孫立人,晚年每每提起新一軍的敗亡,莫不扼腕長嘆.尤其是新一軍末期遭遇的種 ...

淮海戰役國軍八萬士兵離奇消失,老蔣都找不到人,發生了什麼事?

淮海戰役國軍八萬士兵離奇消失,老蔣都找不到人,發生了什麼事?
淮海戰役是關乎國民黨生死存亡的一戰,就在兩軍交戰之時,國民黨軍隊第十六兵團卻突然消失了,兵團司令孫元良也不知所蹤,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孫元良身上藏著什麼秘密? 淮海戰役前的準備 蔣介石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 ...

何基灃張克俠起義:起義前誤擒宋時輪,何基灃下令,快放了

何基灃張克俠起義:起義前誤擒宋時輪,何基灃下令,快放了
淮海戰役中有一南一北兩大圍殲戰,分別是北線圍殲黃百韜第七兵團,南線圍殲黃維第十二兵團. 其中,北線圍殲黃百韜兵團,是淮海戰役中最有分量的戰役.粟裕以7個縱隊的兵力,活屠徐州國軍右翼大龍,一舉打破蔣介石 ...

民間故事:譚娘:一個在封建家族裡苦苦掙扎的女人

民間故事:譚娘:一個在封建家族裡苦苦掙扎的女人
西峽嶺有一個岑家村,岑姓人家在村裡佔了大半數以上,岑氏家規森嚴,是西峽嶺方圓幾十裡內有名的大家族.咱們今天這個故事的主人翁,就是岑氏家族中一個可憐的女人. 話說岑家村後面的山坡上,孤零零地矗立著一座小 ...

劉亞樓戰功卓著,為何卻被安排到後方?毛主席:十年不讓你上前線

劉亞樓戰功卓著,為何卻被安排到後方?毛主席:十年不讓你上前線
劉亞樓 前言 談到中國空軍,有一個必不可少的人物,他就是中國空軍之父劉亞樓.在解放戰爭時期,劉亞樓是東北野戰軍的參謀,新中國成立之後,他被任命為空軍司令,在1955年還被授予了上將軍銜. 縱觀劉亞樓的 ...

軍首長急尋特等功臣,清潔工身份被曝光,毛主席:沒想到你還活著

軍首長急尋特等功臣,清潔工身份被曝光,毛主席:沒想到你還活著
1956年,開國少將,時任濟南軍區政治部主任的李耀文在報紙上發表文章,回顧志願軍的光輝事蹟.提到爆破班大破美軍坦克一事時,李耀文腦海中浮現出一個人,他就是隻身炸燬美軍11輛坦克,後跳崖"犧牲 ...

大清滅亡史:戊戌變法
閱讀本文前,請先閱讀大清滅亡史 上:慈禧的反擊 伍 李鴻章 曾國藩去世後,漢人勢力的實權代表人物,換成了他的學生李鴻章. 漢軍主力,也由湘軍轉變成了淮軍. 李鴻章的爺爺原是安徽合肥的農民,有幾十畝地, ...

獨孤九劍看似無懈可擊,若遇到四類高手,只能坐以待斃、束手就擒

獨孤九劍看似無懈可擊,若遇到四類高手,只能坐以待斃、束手就擒
金庸筆下的江湖世界,有一種獨特的魅力,能將讀者們迷得流連忘返甚至無法自拔.究其原因,除了金庸在刻畫人物上有非同一般的造詣外,他設定的一些武功不僅有天馬行空的想象,還符合現實生活中的醫學.科技,許多武俠 ...

侵華戰爭期間,在長沙逃難的中國農民黃樹風目睹到的日軍暴行

侵華戰爭期間,在長沙逃難的中國農民黃樹風目睹到的日軍暴行
我叫黃樹風,是長沙東鄉福臨鋪人,這次日本鬼子進犯湘北,我從家中逃出,從1939年九月二十八日至十月二日,輾轉於金井.仰山殿.脫甲橋.福臨鋪.麻林橋一帶深山老林,晝伏夜出,幾次遇險,近乎喪命,現將本人戰 ...

杜聿明晚年回憶:淮海戰役的失敗,蔣介石要負主要責任

杜聿明晚年回憶:淮海戰役的失敗,蔣介石要負主要責任
1948年11月6日開始的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個戰役,但它卻起著一錘定音的作用,淮海戰役爆發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南至淮河的廣大地區之上,在這一場很多個&qu ...

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兵團,淮海戰役勝利結束
解放軍將黃維兵團12萬人馬"會餐"後,下一步就要吃夾在筷子上的另一塊肥肉-杜聿明直接率領的邱清泉.李彌兩兵團20萬人了. 還在黃維被殲前的1948年12月14日,毛澤東主席就指示淮 ...

淮海戰役危急時刻,17歲副排長臨陣自薦:聽我指揮!後成軍區司令

淮海戰役危急時刻,17歲副排長臨陣自薦:聽我指揮!後成軍區司令
1948年淮海戰役打響,在"雙堆集殲滅戰"中,我軍為了堅守"小宋莊"陣地,與國民黨軍隊展開了赤壁鏖兵的殊死搏鬥. 在連長重傷.指導員犧牲,彈藥所剩無幾,無人指揮 ...

淮海戰役80萬國軍多難管?杜聿明使喚不動,連白崇禧都不敢去指揮

淮海戰役80萬國軍多難管?杜聿明使喚不動,連白崇禧都不敢去指揮
在大決戰淮海戰役時候,國軍集結了80萬大軍準備在黃淮地區和我軍中野和華野兩大野戰軍進行決戰.不過實際上國軍在戰役開始之前就已經失去先機,和當時我軍委以及兩大野戰軍齊心協力,指揮有序相比,當時的國軍系統 ...

淮海戰役前夕,粟裕一度想變更作戰計劃,如果不是毛澤東堅持,淮海戰役能否繼續進行實未可知

淮海戰役前夕,粟裕一度想變更作戰計劃,如果不是毛澤東堅持,淮海戰役能否繼續進行實未可知
文/夏明星 張寧 回顧淮海戰役,張震將軍(曾任華東野戰軍副參謀長)一語中的:"淮海戰役既是與敵人鬥力,又是與敵人鬥智.""毛主席十分重視瞭解下情和發揚集體智慧,善於集中下 ...

淮海戰役時,國軍有7個兵團參戰,兵團司令下落如何?

淮海戰役時,國軍有7個兵團參戰,兵團司令下落如何?
1948年11月6日,以華東野戰軍主動出擊黃百韜第7兵團為標誌,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殲敵數量最多.戰爭樣式最複雜的淮海戰役爆發. 國軍在淮海戰場一共投入了7個兵團,總兵力達到了90萬人.當淮海戰役以華 ...

電影《長津湖》中的伍千里連長,之前在淮海戰場到底經歷了什麼?

電影《長津湖》中的伍千里連長,之前在淮海戰場到底經歷了什麼?
文|三將軍 最近熱播的電影<長津湖>中,由吳京飾演的男主人公"鋼七連"連長伍千里,曾幾次與戰友提起淮海戰場上的經歷,如進攻並戰勝數倍於己方的敵人.繳獲敵人的榴彈炮.兄弟 ...

山東兵團參謀處長金冶回憶淮海戰役黃伯韜葬身碾莊圩
黃伯韜葬身碾莊圩 何.張起義後,山東兵團指揮第七.第十.第十三縱隊以神速行動,穿過起義部隊防區,渡過不老河,插入隴海路,至11日華野主力對黃伯韜兵團形成了重重包圍.黃伯韜退逃時損兵折將,我軍則邊追邊打 ...

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如果全盤採納杜聿明的計劃,將會發生什麼?

淮海戰役中,國民黨如果全盤採納杜聿明的計劃,將會發生什麼?
1949年1月10日,安徽省陳官莊,一個風雪交加.滿目瘡痍的地方.兩個身穿國民黨軍軍服的人被兩名解放軍押到華東野戰軍第4縱隊的一處駐地.經過一番審問,4縱的幹部們吃驚的發現,這兩個俘虜中其中一位是國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