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穎
前三季度行情即將收官,伴隨著國慶長假的來臨,近日,市場對於長假持幣還是持股的討論升溫的同時,更多的關注點投向瞭如何把握四季度的投資機會。
《證券日報》記者透過對各大券商研報以及業內人士採訪發現,A股整體基本面支撐較強,指數長期震盪向上走勢有望延續,已成為市場人士普遍的觀點。從具體操作策略來看,消費和醫藥領域、科技領域、週期股、建築建材等四大優質賽道被機構頻頻提及,表示看好。
對於消費領域的佈局,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胡泊告訴記者,在四季度流動性充沛的情況下,整體股市表現有可能繼續維持一個比較好的熱度,尤其是最近短期小盤股的回撥比較充分,之前以消費股為代表的價值股也已經過了較大的回撥,整個市場依然會有較多的投資機會。建議重點關注兩個方向,一是,調整充分的消費板塊;二是,週期股仍然有一定的上行空間,只是波動可能會有所加大,尤其是與新能源相關的週期股。
除了看好消費領域,渤海證券同時表示,震盪市下把握情緒擾動和結構機會。看好四大領域的投資機會:1.基建: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基建託底必要性抬升,疊加專項債發行加速,基建領域疲弱的態勢有望改觀。2.儲能: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背景下,新能源在電力系統中的滲透率將抬升,儲能需求有望增加,其中,發電側政策相對密集;疊加電力體系在近期“電荒”中所暴露出來的短板或將加快儲能配置的節奏;綜合而言,可關注政策推動下儲能領域的主題性機會。3.專精特新:政策預期推動下專精特新“小巨人”的主題性機會。4.消費:中長期角度,可對消費板塊中估值迴歸合理區間的個股進行左側佈局。
“未來3個月-6個月市場仍然會以結構性的機會為主,板塊輪動、大幅震盪會是常態。”接受記者採訪的中睿合銀投資總監楊子宜認為,目前,隨著教育、消費、醫療等行業相繼出現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後,市場的整體估值壓力得到了明顯的釋放;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行業未來幾年會維持較高的業績增速,如新能源、電子、軍工、物業、免稅等。對於四季度市場整體的判斷仍然是謹慎樂觀。對於後市,建議投資者關注兩個方面,其一,可在持續向上的產業趨勢中尋找出更具價效比的投資標的;其二,今年以來時間、空間調整到位的核心資產標的和被錯殺的個股。細分來看,重點關注物業、電子、建材、軍工和免稅板塊。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四季度市場可能出現先跌後漲,市場風格繼續向均衡方向調整,四季度市場風格有望繼續從“偏成長”向“價值和成長”均衡的方向轉變。
談到科技領域,浙商證券最新研報表示,四季度結構選擇的勝負手在於以科創板和半導體為代表的科技。具體來看,前期超跌疊加估值修復,消費或迎階段修復,但難言反轉;以科創板和半導體為代表的科創板塊將引領下一輪結構牛市,9月份是科創牛市主升行情的戰略佈局視窗,產業線索重視半導體、5G應用和專精特新。
與此同時,中信證券也表示,後市具體配置思路上有兩個方向:首先,成長製造板塊需更加重視估值和盈利的匹配程度,推薦三季度業績有望持續超預期的機械、建材、軍工、化工的中上游高彈性品種;其次,左側佈局價值板塊中高景氣的消費和醫藥,尤其是經營狀態良好、但前期受交易或政策因素影響大幅調整的細分行業,推薦次高階白酒、CXO、疫苗。
“震盪尾聲,機會孕育。”愛建證券對四季度投資明確表示,2021年是市場自我修整的一年,經過2021年的震盪整理,市場結構較為健康,為2022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估值和市場看,我們認為市場的震盪已近尾聲,但是要打破這個格局,需要一個大的外在驅動力。不破不立,預計四季度的震盪幅度加大,力量更多的是來自於美聯儲貨幣政策對於資產價格的衝擊,但是這並非壞事,靴子落地後,不確定因素消除,市場更可以輕裝上陣。從機會上看,市場將再度發生風格的切換消費和科技成長將漸漸迴歸。而週期整體則相對較弱。在四季度可以關注TMT、生物醫藥、食品飲料、農林牧漁等板塊的機會。
(編輯 喬川川 策劃 吳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