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恢復軍銜制:授銜17位上將,來自哪個野戰軍?二野就有6位
1988年9月,中央軍委經多年籌備,正式恢復軍銜制。其實,恢復軍銜制是慣用稱謂並不嚴謹,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實行新軍銜制”。
此事為何?1986年,隨著恢復軍銜工作不斷推進,人們逐漸認識到我軍已經走向了和平建設時期,軍銜設計與55式軍銜大為不同,只能是借鑑而非簡單地照搬。
圖|88式軍銜(陸軍樣式)
此後,我軍就不再提恢復軍銜制,而是著重強調實行新的軍銜制。
由於媒體不深挖這一段歷史,提及1988年授銜都要強調恢復軍銜制。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恢復軍銜制與實行新的軍銜制兩種稱謂,某種程度上是一回事。
圖|1988年9月,上將授銜儀式
眾所周知,我軍恢復軍銜制授銜,授予了17位上將。此次授銜較為特殊,開國將領大多已經退居二線。
但是,仍有部分開國將領在工作崗位上,不少還在四大野戰軍擔任重要職務。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的上將軍銜,僅次於設而未授的一級上將軍銜,成為了全軍實際上最高軍銜。
加之,當年的高階將領還有不少是開國元勳,無形之中增加了評銜難度。
因而,上將軍銜的評定不僅僅是考慮職務,還要考慮資歷。
按照1949年2月劃分的野戰軍序列,各野戰軍授銜情況如下:
第二野戰軍(6位)
秦基偉是二野中,唯一一個以中將身份授銜上將的高階將領,原東部戰區副司令員兼陸軍司令員秦衛江中將、原武警部隊參謀長秦天都是他的兒子。
圖|秦基偉上將(開國中將)
劉華清、向守志、尤太忠、李德生四位上將,授銜前為開國少將。楊白冰是二野出身的上將中唯一一位開國上校,授銜上將之際時任中央軍委委員兼總政治部主任。
第四野戰軍(4位)
洪學智就不用多說了,四野主力43軍的首任軍長,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後勤大管家,1955年首批授銜55位上將之一。1988年9月,洪學智再度授銜上將,成為世界軍史上罕見的“六星上將”。
圖|洪學智上將(開國上將)
劉振華上將是開國少將,而趙南起上將則是朝鮮族高階將領,抗美援朝戰爭中是毛岸英的室友。空軍上將王海比較特殊,為東北老航校培養的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
第三野戰軍(5位)
張震上將早在1955年的時候,就已經被授予中將了,也是中國電影史不可逾越的經典《大決戰》的軍史顧問。張震之子張海陽,也是一位上將,曾任二炮政委。
圖|張震上將(開國中將)
郭林祥早年曾是“皮旅”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原突圍,1955年被授予少將,海軍上將李耀文也是開國少將。萬海峰、遲浩田兩位上將,為1988年授銜17位上將中仍健在的唯二兩位上將。
第一野戰軍(2位)
1949年2月,全軍整編後,王誠漢、徐信分屬華北軍區野戰軍第18兵團61軍、第19兵團63軍。同年4月,華北軍區野戰軍結束了太原戰役。
中央軍委考慮到一野解放大西北壓力大,便將第18、19兵團劃歸一野建制。於是,徐信、王誠漢成了一野的人。
圖|王誠漢上將(開國少將)
從人數中來看,二野就佔了6位,是四大野戰軍中人數最多的。接下來,三野、四野持平。
大家可能好奇,華北野戰軍與一野、二野、三野、四野並稱五大野戰軍,為何卻無人授予上將?
圖|聶榮臻元帥曾任華北野戰軍司令員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與華北野戰軍特殊的地位有關係。
華北野戰軍沒有成為第五野戰軍,主要還是中央軍委需要一支戰略機動部隊來隨時支援其他野戰軍。
基於此考慮,華北野戰軍直屬中央軍委,這是與兄弟部隊最大的區別。
圖|北京軍區的前身是華北軍區
王誠漢、徐信的經歷,就是華北軍區野戰軍的真實寫照:哪裡有需要就去那裡。
儘管華北野戰軍沒有成為第五大野戰軍,可在其基礎上成立了北京軍區。
北京軍區自成立之日起,一直肩扛拱衛首都北京的重任,這是兄弟軍區所沒有的一大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