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戰靚妞(未經允許,禁止複製全文私自搬運!)
1968年1月2日,在溪山要塞外圍巡邏的美軍海軍陸戰隊,和一支北越軍的偵察小隊遭遇!雙方就地展開激戰!最後北越軍偵察小隊敗走,留下5具北越士兵的屍體,美軍檢查後發現有一名北越校級軍官。
這一次小型的遭遇戰,卻迅速引起了美軍的警惕:因為如果只是一支普通的北越偵察隊,不會出現這樣高級別的軍官。所以,美軍參謀部認為北越軍極有可能正在醞釀:一場針對溪山基地的大攻勢。
溪山重要性“不言而喻”,防線內的美軍卻罕見地沒有“裝備優勢”!
溪山本來只是一個很普通的越南小村落,看起來並不是什麼很重要的地方。可事實卻恰恰相反:對於北越和美軍來說,溪山就像是“咽喉要道上的一顆釘子”,直接關係到整個越南戰局的走向。
首先溪山距離寮國邊境非常近,扼制著交通要道“9號公路”。因此美軍只要控制了溪山,就能有效阻止北越軍滲透深入至美軍控制區。早在1962年8月,美國陸軍特種部隊就在溪山建立了一個觀察哨,還偷偷摸摸地修了一個臨時軍用機場。
1964年8月,美國製造了“北部灣”挑釁事件之後,雙方正式拉開了越南戰爭的帷幕,溪山就成了美軍掐住北越戰略生命線“胡志明小道”的重要據點。
不過由於溪山距離美軍後方比較遠,所以這也是一個孤立性的戰略據點。
美軍若是想對溪山基地進行地面補給,只有透過從卡盧到溪山的那條“九號公路”。於是1966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在溪山營地附近又建了一個火力要塞。第二年,北越軍隊也開始在溪山附近屯軍,因此美軍隨時都在防範北越軍進攻溪山。
1967年1月,素以“頑強勇猛”著稱的美海軍陸戰隊第26團6000名官兵,被部署到溪山防線。這個6000人的兵力規模其實很有“講究”:是美軍根據溪山防線的需求,以及最大程度的有效後勤能力計算出來的。
這6000名美軍到達溪山基地後,雖然重新翻修了機場,但他們即將面對的卻是:約20000北越軍隊。而溪山防線內的美軍幾乎沒有火炮坦克等重型武器,所以說,這也是在美軍戰史上,罕見地處於劣勢的一方。
另外,由於北越軍已經把溪山基地團團圍住,所以美軍一直引以為傲的後勤增援,也被死死卡在九號公路上進不來。因此,美軍只能透過空投一些武器給溪山防線。而文中開頭的遭遇戰也讓美軍高層確認:北越軍的總攻擊要開始了!
北越軍的總攻開始,溪山美軍一度“狼狽不堪”!
1968年1月21日凌晨5時30分,越軍炮兵突然向溪山美軍開始猛烈炮擊。當時越軍幾乎集中了手中所有的火炮,在短短一天內,將1500噸炮彈傾瀉到美軍陣地上,企圖將美軍的防禦設施全力摧毀。
而駐守溪山的美軍士兵在炮火來襲時“猝不及防”,有一些美軍士兵剛跑起來,便被炮彈打中,直接被炮火和硝煙所吞沒。幸好溪山提前建好了大量的地道,壕溝,在一定程度上讓美軍躲過了猛烈的炮火。
北越炮火轟炸了一天後,美軍的陣地上已經是“遍地焦土,哀嚎四起”了!醫護兵也急忙在基地內四處跑動起來,將重傷病迅速運到溪山防線掩體內。
在炮火的掩護下,密密麻麻的越軍士兵衝向美軍溪山防線。而炮火中倖存的美軍士兵立刻架起機槍,不斷扣動扳機阻擋著北越士兵的進攻。但北越士兵即使不斷有人中彈倒下,他們依然不顧一切地衝鋒。
美軍士兵又將迫擊炮拿出來,不斷地轟擊著密集湧上來的北越士兵。《紐約時報》記者道格拉斯·羅賓遜當時在描述溪山戰況時說:“那是個被爆炸和死亡籠罩的可怕之地”。
北越軍的炮擊一直持續到第二天時,引爆了溪山要塞中的美軍主彈藥庫:這也直接導致防線內的美軍彈藥開始吃緊。
為此,美軍的C-130運輸機在夜間便冒著北越軍的防空炮火,在已經損壞的溪山機場上強行降落投放補給。而投放方式就是:C-130在跑道上緩慢滑跑,將物資推下飛機後便立即起飛,以免遭到北越軍炮火的攻擊。
雙方戰鬥一直持續到1968年1月26日夜,北越軍的16輛PT-76型水陸坦克,藉助著夜色的掩護,向溪山要塞外圍的老村高地發起圍攻。
而當時駐守高地的一共有500名美軍陸戰隊員,這也是在越南戰爭中,美軍步兵第一次在自己沒有坦克的情況下,和北越坦克部隊“肉搏”。
美軍陸戰隊員試圖使用90毫米無後坐力炮和火箭筒攻擊北越坦克,卻立即遭到北越坦克伴隨步兵的密集火力壓制。無奈之下,這支美軍陸戰隊只得放棄這個高地,撤向後方的第二道防線。
美軍利用絕對空中優勢,開始展開反攻,溪山戰役結束!
雙方一直鏖戰到二月中旬,在雙方眼中,溪山戰役已經成了一場“必須打贏”的戰役。美國人擔心這場戰役會成為“美國的奠邊府”。
於是,美軍調動了B-52轟炸機緊急支援,整個越南戰場上一半機動部隊也在增援途中。由此可見,美軍是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死守溪山。
即使在惡劣的天氣下,美軍B-52轟炸機一天也來回轟炸50多次!不過,雖然空中打擊和炮火支援對北越軍隊形成了火力壓制,但由於轟炸都是在視線不清的環境下進行的,因此美軍轟炸機也根本分不太清哪些是自己人,哪些是北越軍。
結果導致不少美軍士兵被自己的飛機誤炸,死的死,傷的傷!
面對美軍飛機大炮的狂轟亂炸和不斷湧來的敵方援軍,北越軍隊的攻勢卻一點都沒有減弱的趨勢。溪山防線內的美軍隨著死傷人數日益增多,地面的後勤運輸全部被切斷,重傷員最後也只能依靠直升機運走。
不過溪山卻一直都在美軍手中,雖然越軍的手中有坦克和火炮優勢,但是他們的空軍力量還是比較薄弱。所以,最後在美軍碾壓性的空中支援火力下,美軍逐漸奪走了戰場主動權,孤立的美軍第26陸戰團最終成功守住了溪山。
北越軍兩個主力師的猛攻並沒有達到戰略目標,反而自己的傷亡情況越來越惡化。僅僅在2月10日那一天,北越軍隊就有六輛坦克被美軍摧毀。
到了1968年3月底,駐紮在南越的美軍司令認為:溪山戰役可以結束了!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十天中,美軍增援部隊對北越軍展開反攻,原本是攻擊一方的北越軍開始“屢遭重創”。
溪山戰役結束後,爭論卻剛剛開始!
1968年4月7日,北越軍對溪山基地長達77天的圍攻宣告結束!不過,對於這場戰役中雙方的傷亡,卻一直是世人關注的焦點,也留下了很多的疑問:這次戰役,北越軍和美軍到底誰獲得了勝利,誰的傷亡情況更大?
美軍最早的傷亡資料是:僅有205人在這場戰役中陣亡,816人負傷後送,852人負傷留隊,1人失蹤。不過根據戰後美國最權威的溪山戰役研究專家雷·斯塔貝的統計,在1968年1月20日至3月31日溪山戰役中,他按人員名單梳理的結果是:美軍戰死530人。
由於雷·斯塔貝自己本人就是溪山戰役老兵,還組織過溪山戰役老兵會,因此他的資料可信度很高。
斯塔貝還認為,1月20日至4月15日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和美國陸軍、美國空軍在溪山地區實際損失人數最大值應該是:戰死730人,負傷2642人,失蹤7人,而聯軍在溪山戰役中的總傷亡至少有6500多人。
而至於北越軍在溪山戰役中的傷亡,美方認為北越軍多達7000多人陣亡,另外還有8000多人受傷。不過,北越軍的戰史記載卻不是這樣的!
在北越的軍史資料中有明確記載:“從1968年1月20日到7月20日,在西部地區(H2,溪山地區)戰鬥負傷5036人,犧牲2441人,總計傷亡7477人。” 後面則具體到每一支參戰部隊的詳細傷亡情況。
如果按照北越自己提供的“傷亡7477人”這一資料,那麼雙方在溪山戰役中的傷亡基本持平了。
不過對於溪山戰役的勝負結果,美軍和北越雙方卻都宣稱自己取得了勝利!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很大原因在於西方和東方國家對於一場戰役的勝負,以及軍隊的傷亡都有著自己不同的評判標準。
但是話又說回來,就算美軍幾乎打贏了越南戰爭中的所有戰役,他們最終卻還是輸掉了整場戰爭!
圖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