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秘密跨過鴨綠江,準備在異國他鄉與裝備精良的美帝展開一場殊死的搏鬥,他們都是第一次走出國門參戰,很多人留在了那片寒冷的雪原。
那場戰爭之殘酷,犧牲之巨大,直到今天也讓我們不寒而慄。
朝鮮戰爭不僅洗刷了中國百年恥辱,也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打完這場戰爭,我們獲得了蘇聯156個援助專案,這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全工業鏈智慧財產權的轉移,而美國從此消停了半個多世紀,再不敢輕視中國的警告。
這一期,咱們就來回顧下,朝鮮戰爭中,讓美軍痛徹骨髓的那條血腥走廊——長津湖戰役。
01 出兵朝鮮
由於戰爭發動的非常突然,李承晚根本沒有心理準備。
當時韓國部署在三八線上的軍隊還不到1萬人,軍事補給只能堅持6天。而北朝鮮出動了7個裝甲師和一個坦克旅,200架戰鬥機和千門火炮。
韓國軍隊瞬間被擊潰。
面對突如其來的入侵,李承晚當天就打電話向美國爹求救,而美國也是慌得一批。
暴躁的美國總統杜魯門重新定義了自己的“杜魯門主義”,把美國對外不使用武力的承諾扔進了垃圾桶,接著又在聯合國一頓騷操作,強行組團參戰。
就在聯合國安理會透過美國決議案的第二天,美國太平洋部隊出兵朝鮮,同時把第七艦隊開進了臺灣海峽,以阻止我黨解放臺灣。
最初派到朝鮮戰場上的美國大兵多是剛入伍的新兵蛋子,很多連瞄準還沒學會,根本擋不住朝鮮軍隊。
到了8月中旬,北朝鮮的軍隊一路高歌猛進,非常輕鬆地就解放了南韓大片土地,並且把聯軍隊趕到了面積僅為1萬平公里的一塊狹長地帶,雙方陷入陣地戰,而北朝鮮的優勢非常明顯,幾乎就要把聯軍趕到海里去餵魚,美國人甚至都想到了敦刻爾克大撤退。
這時的麥克阿瑟使出了一個奇謀,讓美軍在仁川登陸,並且很快切斷了朝鮮軍隊的補給線,把朝軍分割包圍,使其相互間失去聯絡。
沒了補給的朝鮮軍隊很快崩潰,亂哄哄地向北潰逃。
其實這個被美國人吹上天的仁川登陸,很早就被我軍第13兵團司令鄧華所預料到了,而且透過三種手段通知了朝鮮方面,只不過朝鮮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完全無視了我們的警告,等到被美軍打得潰不成軍,這才玩命的發電報向中蘇求救。
大家可能不知道,蘇聯在二戰後非常虛,主要是覺得自己在東北亞佔了便宜,所以什麼事都非常小心,生怕美國人反悔。
斯大林以擔心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理由而拒絕出兵朝鮮,但反過來卻鼓勵中國參戰。
毛主席作為大戰略家,深知朝鮮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大明丟了朝鮮,致使清軍入關,大清丟了朝鮮,結果被日本佔了東北,隨後就引發了全面侵華。
如今,朝鮮如果被美國人統一,那麼我們的東北工業基地將直面美國人的射程範圍,到那時還談什麼和平發展?
毛主席在權衡利弊後決定出兵朝鮮。
朝鮮戰爭初期,中央軍委就按照毛主席的指示,把13兵團的第38、39、40和42軍,以及炮兵第1、2、8師等部隊共計25萬餘人擺在鴨綠江邊上,組成東北邊防軍。
到了8月中旬,這些部隊已經完成部署,中央軍委覺得還不夠,又把50軍編入了東北邊防軍,加強東北邊防的力量。
聯合國軍參戰後,毛主席對朝鮮戰爭的預判非常不樂觀,於是又親自點兵,將第9兵團和第19兵團調往山東,準備隨時進駐東北,策應東北邊防軍。
毛主席對於是否出兵劃了條底線,那就是聯軍不能越過三八線,並且讓周總理透過印度向美國發出了警告。
不過,美國人對於我黨的警告完全當成了耳邊風,到了10月1日,南韓的部隊首先越過了三八線,接著美軍也大大咧咧的跨過三八線並且一路向北挺進。
彭老總在後來的回憶錄中寫道:“美軍一過三八線,我就知道不打不行了。”
02 “酒”兵團
第9兵團的前身是華東野戰軍的1縱、8縱和9縱。
“縱”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一種特殊建制,類似於“軍”,華東野戰軍的一個縱大概有2-3萬人,一般轄3個師9個團外加1個炮團。
9兵團被大家熟知,是因為在解放上海的時候,這支部隊紀律嚴明,被稱為霓虹燈下的哨兵。
這支部隊在解放戰爭中從山東一路打到了上海,橫掃整個華東戰場,特別是在孟良崮戰役中,第九兵團全殲了國民黨整編第74師,這個74師被稱為蔣介石的“御林軍”,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全部是美械裝備,在抗日戰爭時期,幾乎參加了所有大型戰役,如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臺兒莊戰役等等,張靈甫就是該師的師長,而且就是在這場戰役中自殺“殉國”的。
在淮海戰役中,第9兵團還給杜聿明表演了我軍拿手的包抄合圍,一舉圍殲了杜聿明的部隊,並且送杜聿明去了“功德林”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9兵團的司令兼政委是宋時輪,拿辣椒當下酒菜的湖南鐵漢,打仗從不含糊,脾氣也是相當的火爆。
戰爭年代,宋時輪總是剃著光頭,站在一線指揮戰鬥,而且酒量特別好,以至於他手底下的人也特別能喝,也都留著光頭,其他部隊都稱他們為“光頭兵團”或者“酒兵團”。
宋時輪是黃埔五期,這在國民黨中的輩份都不算低。
1926年他加入國民黨,第二年便轉為了共產黨員。
後來老蔣反共,宋時輪參加了數次反圍剿,後來又經歷了長征、東征、西征、抗日及解放戰爭,是我黨一路拼殺出來的猛將。
解放上海後,9兵團一直駐守在上海周邊,主要任務就是演練登島作戰,準備把校長從臺灣請回大陸。
到了9月初,毛主席欽點9兵團入朝作戰,9兵團立即解除了攻臺任務,部隊開赴山東,隨時準備入朝參戰。
按照毛主席最初的計劃,如果遇到戰略上的急需才會呼叫第9兵團,但到了第一次戰役結束,彭老總認為美軍仍然不太清楚志願軍入朝作戰的人數,為了集中兵力在西線和東線同時給予聯軍重創,彭老總向中央軍委建議讓9兵團負責東線作戰,毛主席也非常同意這個安排,就這樣第9兵團在物資等尚未準備完畢的情況下,便倉促進入朝鮮。
1950年是朝鮮半個世紀以來最為寒冷的一個冬天,最低氣溫達到了零下30度。
由於準備倉促,9兵團根本沒來得及換裝,穿著南方的薄棉衣就踏入了朝鮮的土地。一個班裡只有一兩條棉被,到了晚上,戰士們只能把棉被鋪在地上,相互摟抱入睡。入朝的第一天就凍傷了800人。
由於對朝鮮的冬天缺乏認識,一些部隊穿著膠鞋在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中急行軍,戰士們的腳都被凍壞了,更嚴重的是,很多士兵們都有泡腳的習慣,結果被凍傷的腳經熱水這麼一泡,第二天浮腫的非常厲害,根本穿不上鞋,到後來戰士們睡覺就不敢脫鞋了,都是穿著鞋睡,大家排成一條直線,每個人都抱著上面的人的腳睡覺。
而美軍那邊,士兵們每人都有一件大衣和一個鴨絨袋,晚上鑽進去把頭一蒙,一覺睡到大天亮。
到了11月底,長津湖地區下起了百年不遇的大雪,最低氣溫降到零下30多度,志願軍裡很多戰士還沒投入戰鬥就被朝鮮的嚴寒活活給凍死了。
而且,志願軍的補給也非常困難。
入朝初期,美軍掌握了朝鮮的制空權,美國的飛機可以毫無顧忌地對志願軍的補給線進行轟炸,而志願軍在入朝時每人只背了五六斤的高粱米作糧食,大概也就能維持個六七天,等到部隊趕到戰場,身上背的糧食也就基本吃光了。
戰士餓的受不了,就只能抓一把雪塞進嘴裡,或者直接吃附近的樹皮,好不容易找到些土豆,等送到前線的時候,土豆都凍成了冰坨子,戰士們只能把土豆捂在懷裡,化出一點吃一點。
而美軍有餅乾罐頭和飲料,不僅餓不著,還營養十分均衡。志願軍在後來的戰鬥中,團滅美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
軍用物資的嚴重匱乏導致9兵團在後來的長津湖戰役中大量減員,很多戰士在開戰前,就失去了戰鬥能力。
03 王牌對王牌
毛主席的用兵思想可以概括一句話,那就是傷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具體操作就是讓一支部隊頂住救援的大軍團,集中數倍於敵軍的兵力殲滅被分割包圍的小股敵軍。
這種戰術在解放戰爭中被運用得淋漓盡致,在後來的朝鮮戰爭中被演變得出神入化。
彭老總不僅繼承了毛主席的這一用兵思想,而且作戰風格以勇猛著稱,善打攻堅戰和遭遇戰。從第二次戰役的部署上就可以看出,彭老總就是要和美軍打一場硬碰硬的攻防戰。
整個戰役的部署分為東、西兩線。
西線的戰鬥最先打響,志願軍一舉殲滅了韓軍第7師和第8師大部,以及土耳其旅和韓6師一部,重創美軍騎1師、美2師和美25師,共計殲敵2.3萬餘人,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也在跑路的過程中翻車身亡。
12月6日,西線部隊配合朝鮮人民軍收復了平壤,而此前美軍佔領平壤不過才47天。彭德懷通令全軍嘉獎作戰勇猛的38軍,並親筆在嘉獎電報上加了一句:“38軍萬歲!”
就在西線打的火熱的時候,東線的長津湖地區卻異常的平靜。
長津湖,朝鮮北部最為苦寒的地區,海拔在1000-2000米,群山圍繞,叢林密佈,山路崎嶇狹窄,朝鮮人給這些山頭起了很多貼切的名字:什麼雪寒嶺、荒山嶺、死鷹嶺等等,簡單一句話,這就不是人待的地方。
為了躲避美軍的飛機轟炸,9兵團10萬人晝伏夜出,平均每天的行軍距離30多公里,在零下三十度的嚴寒中一共走了8天(共計200多公里),才到達指定作戰區域,達成了戰役的突然性。
而美國方面完全沒有發現志願軍的動作,按照麥克阿瑟的計劃,聯軍先以地面部隊進行試探性攻擊,然後以美第10軍和第8集團軍分為東西兩線同時向北發起總攻,目標是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
麥克阿瑟想的很美,在他的計劃裡西線為主攻方向,而東線則是要繞到志願軍的後方,切斷志願軍的補給和交通,從而形成對志願軍的合圍。
由於之前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麥克阿瑟一度非常的膨脹,居然把作戰計劃公佈在了西方的報紙上,這讓我軍連偵查工作都免了,只要透過日本或者韓國的電臺就能知道美軍的動向。
宋時輪針對麥克阿瑟的計劃也做出了相應部署,他計劃以2個師切斷長津湖美軍與兩翼第7師和第3師的聯絡;集中5個師的兵力,首先殲滅美軍陸戰隊第5團和第七團,然後視情況殲滅陸戰第1師增援部隊,以及位於新興裡以東的美軍第7師第31團。
9軍團在26日抵達作戰區域,此時的東線戰場天氣異常惡劣,氣溫降到了零下三十度,志願軍在雪地裡趴了一天一夜,當衝鋒號吹響的時候,很多戰士已經被凍的神智不清,還有一些人根本沒能爬起來。
整個戰鬥過程只能用慘烈來形容,美軍並不是某些影視作品中所說的不堪一擊,雖然志願軍很快的把美軍分割包圍,但被圍的美軍中有很多是二戰的老兵,他們很快就從慌亂中鎮靜下來,利用坦克組成環形防線,用強大的火力抵擋志願軍潮水般的進攻。
志願軍基本上全是輕步兵,除了每個團配備八九門的老式火箭筒外,沒有任何反坦克武器。為了對付美軍坦克,志願軍戰士在腰間捆上數顆手榴彈,仰臥在公路上阻擊敵人的坦克,用血肉之軀阻擋美國人的鋼鐵戰車。
志願軍在衝鋒前,往往只能依靠小口徑迫擊炮做掩護,連一門重炮都沒有。更無奈的是,由於氣溫太低,迫擊炮的炮管經常被凍裂,三分之二的炮彈打出去成了啞彈。
戰士們唯一能夠使用的重武器是手榴彈,但這需要有一定的投擲距離,戰士們頂著猛烈的炮火跑到投擲範圍,擲出大量的手榴彈形成瞬間的火力壓制,緊接著衝進敵人的陣地和對方進行肉搏。
長津湖戰役的戰場主要在柳潭裡、新興裡和下隅碣裡三個地方,整個過程就是雙方對幾個山頭的反覆爭奪。
美軍擁有飛機、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志願軍的傷亡非常大,另外還有大量的非戰鬥減員,有近一半的戰士被凍傷而無法戰鬥。即使這樣,志願軍在白天頂住美軍飛機、坦克的狂轟亂炸,到了晚上還要對美軍進行反衝鋒。
等到麥克阿瑟確定中國主力兵團已經參戰,馬上下達了南撤命令。
但撤退並不容易。
為了阻止聯軍南撤,志願軍在零下三十度的崇山峻嶺中和美軍的機械化部隊賽跑,二百多公里的南撤道路上到處是埋伏好的志願軍,因為無法對坦克造成有效殺傷,志願軍把聯軍的輕步兵殺的哭爹喊娘,後來美國人專門給這場撤退起了個形象的名字——“血腥走廊”。
在長津湖戰役中,美國的王牌部隊陸戰1師遭受慘痛打擊,這支部隊可以追溯到1846年,美軍為了征戰海外而專門組建的海軍陸戰第1團,從組建到參加朝鮮戰爭,這支部隊已經成立了160多年,是名副其實的百年老字號。
1942年擴建為陸戰第1師,隨後在太平洋戰場上負責登陸打前鋒,所向披靡,是美軍中的王牌精銳。就是這樣一支隊伍,被我軍一路圍堵,遭到志願軍毀滅性的打擊。
我軍一直有個傳統,要打就要打殲滅戰,看中的敵人是不會輕易讓他跑掉的,美陸戰1師在南逃的路上被志願軍輪番教育,等到美陸戰1師跑回三八線的時候,這支部隊已經摺損了近1.2萬人。
美軍戰爭史稱,這是一次地獄般的經歷。
結語
長津湖戰役中,9兵團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同美軍浴血奮戰了十幾個晝夜,志願軍的武器裝備落後了美軍幾個代差,也沒有像樣的後勤補給,但就是在這樣的極度困難的條件下,9兵團付出了4萬人的傷亡代價(其中近半是非戰鬥減員),殲敵1.4萬,幾乎打掉美軍陸戰第1師和第7師整個建制,非常出色的達成了東線的戰略目的,保障了西線部隊側後方的安全。
回顧這場戰役,我軍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仍然能夠把裝備精良的美軍擊潰,如今70多年過去了,中國的軍事力量不知道提升了多少個數量級,足以應對外部的任何威脅,只要我們內部不亂,別人就不敢踩我們的底線。
最後多說一句吧,中國人不喜歡戰爭,但也從不懼怕戰爭。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
此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