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恆大危機掃蕩了各大財經版面頭條。網上有不少人戲言:只有地產圈享有盛譽的“白衣騎士”-融創孫老闆出手,才能挽恆大狂瀾之既倒。
十來天前,融創半年報業績彙報會的有關情況我仔細研究了下,發現孫老闆真的變了:增長和發展不再是他的首要目標,安全和生存才是第一要務。
除了枯燥財務報表上銷售收入的穩步上漲,負債率的持續下降,老孫在彙報會上著重講了融創未來的安全問題。按照他的理解,企業真正安全要符合三個層次的要求:符合國家政策的導向;要讓別人認為你是安全的;自己是真的安全。
2017年的萬達,就是不滿足老孫口中第一層次的安全要求。現在很多人又開始玩“事後諸葛亮”,誇老王當年是如何有遠見。殊不知老王當年是真正的被逼無奈,只能賣身,進行輕資產戰略轉型。
但好在還是老王夠有魄力,敢於“斷臂求生”,才換來小王今天依然能夠穿著短褲衩見地方領導的局面。回想當年,老王為自己沒能賣出一個好價錢還在簽約儀式前怒摔茶杯,時過境遷,老王想必暗地裡已經多次感謝國家,感謝政府助他“度過一劫”。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當年接下萬達酒店業務的富力集團,現在也是困難重重,頗有積重難返之態。而花500億元接下萬達13個文旅專案和管理公司的老孫,前幾天也“毀約”了!
說“毀約”其實有點言重。根據2017、18年的協議,雖然文旅酒店管理公司歸了老孫,但融創依然要向萬達付酒店的管理費用,因為酒店還是萬達的招牌。而9月10日,融創正式通知萬達:這些酒店我們不準備讓萬達管理了,終止酒店管理合同,透過協商對萬達予以補償。
終止的背景就是:萬達付出有限,賺管理費太輕鬆,融創能省一點就省一點,何況收回管理權能更好地再打包進自己的資產佈局裡。
回顧孫老闆的創業史,年輕時剛猛無雙。雖然在聯想時小孫過於氣盛,吃了點小虧,但好在最終柳教父愛才,不但沒有將他“一棍子打死”,反而吸收他加入了資本圈子,從而得以叱吒風雲。
順馳伊始,還是中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老孫最開始是走鏈家路線,代理二手房,2000年後開始自己開發住宅,2002年大規模圈地囤地,2004年就在全國企業年會上宣告“三年之內要超越老大哥萬科”。
王石一聽,當然不樂意了。你小子也太狂了,好歹我算得上是你師叔。
王石得出的結論就是:孫先生是在賭博,在與政府公信力博弈,高價拿地的同時就沒有準備按時還錢。
王石當然是對的。順馳後來資金鍊斷裂,衝刺上市失敗,被迫易主。再後來的“寶萬之爭”,王石死活看不上的寶能,今天也陷入困境。王石自己,功成身退,抱得嬌妻歸。
但老孫背後有高人。順馳倒下了,自己並沒有傷筋動骨,早已被“暗渡陳倉”的融創很快又異軍突起。原來老孫早就做好了兩手準備。而老孫當年的搏命操作手法,已經成了房地產行業的標準流程。
融創發展壯大的時代,被稱為中國房地產行業的“白銀時代”。房企之間群雄逐鹿,兼併重組頻發,市場集中度不斷提高。而老孫,就因為在其他行業大佬危難之際頻頻伸出援手,才有了“白衣騎士”的名號。
其中,最著名的兩個案例,除了前述的萬達之外,就是收購佳兆業和綠城了。
佳兆業當年犯的錯與萬達類似,很多專案甚至都被政府凍結了。佳兆業也因此成為首家在美元債券市場違約的中國房地產企業。得罪了外國債權人,信用評級自然和今天的恆大一樣一落千丈,資金鍊斷裂,引發債務連鎖危機。老孫就出手了:試圖以80億港元的代價,取得佳兆業70%左右的股權。而且前提苛刻:需要佳兆業就債務問題與債權人達成協議,專案凍結問題也必須得到解決。這樣苛刻的條件,無非是為了極大地控制融創自身風險。
可見,當年順馳事件,在老孫心中留下了多大的陰影。何況,老孫覺得以佳兆業當時的困難,這樣的條件已經是“勢在必得”了。
當然最後收購是失敗了。原因有好幾個:一是佳兆業主席郭英成以退為進,搬出二股東生命人壽與融創進行博弈,提高融創收購難度;二是佳兆業自身與債權人達成了妥協方案,得到了解困資金;三是經營之外的問題得到解決,專案可以繼續出售回款;四是融創自己在進行財務盡調時,據說發現了賬目之外的一些問題,動搖了收購的決心。
融創收購綠城,最後也沒有成功。原因和佳兆業有點類似:原股東的抗拒,新股東的攪局,行業大勢的變化等。但融創自身,也獲得了一些優質專案,在上海住宅市場佔據了一席之地。
因為這兩次“夭折”的收購,孫宏斌讓自己地產圈“白衣騎士”的稱號實至名歸,更把延續自順馳時代大膽激進的風格與兼顧安全的原則融為一體。接盤老鄉賈躍亭的樂視後,投資圈甚至出現了在公司上市以後還有“孫宏斌輪”的說法。雖然這次,老孫被老鄉賈會計坑出了眼淚。
許老闆要造車,最早可能就是受了賈老闆的忽悠,兩人本來說得好好的要合作一把,最後都想“空手套白狼”,不歡而散。如今,FF已經在美股上市,賈會計依然是“下週回國”,許老闆卻已經“四面楚歌”。
房住不炒,國家已經提出整整5年了,偏偏老闆們寧可用高薪請一些只會拍老闆馬屁的專家,也不願意靜下心來研究下政策;寧可觥籌交錯,也不願意抬頭看路。
從融創當前的情況來看,經過一年的去槓桿操作,“三道紅線”監管新政只剩下一道還沒滿足,就是資產負債率,為76%,高於國家要求的70%,但已相差不遠。
其實想都不用想,對於外債高達1.97萬億的恆大,國內任何單一房企都無法吃下,包括自己也在“瘦身健體”的融創。何況恆大目前“牆倒眾人推”,已經全部觸犯老孫說的三個層次安全要求。
很多人都想看恆大破產重組,這些人肯定沒有買恆大的房子。其實,你們心中更想看的是許老闆倒下。恆大倒下,對國家沒好處,坑的是老百姓;許老闆倒下,才更能滿足你們仇富的心理。但往往事與願違,許老闆這麼多年套現的資產,保守估計也有1000多億港幣。
剛剛媒體又曝出:許老闆的香港豪宅已經易主,但易主物件也是利益相關人,資產轉移的代持路線清晰。前幾天,許老闆信誓旦旦說:寧願自己一無所有,也不能讓恆大的投資人一無所有。這話聽都不要聽。
恆大債務重組是必然選擇,如何完成恆大的停工專案,讓買房人不至於血本無歸,則是一條更長的道路。目前看,部分優質國企、民企分割槽域攜手接盤,或許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以老孫的實力,在其中分一杯羹還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