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手中的“理財產品”也許無法如期按約定兌付,王偉傑(化名)對恆大集團(以下簡稱“恆大”)的信任徹底崩塌了。
作為恆大財富的一名理財經理,王偉傑的服務物件除了透過自己地推聯絡上的客戶,還包括身邊同事、親朋好友,甚至還有他自己。再過兩個月,王偉傑的大部分客戶購買的產品就要到期,按當初的協議,屆時除了本金,他們會收到一筆利息,利率高於市場。
可隨著恆大財富產品逾期的訊息傳來,王偉傑心中的迷茫和無助如潮水般向他襲來。從信任到失望,在恆大財富這一年,王偉傑到底經歷了什麼?
考核任務引出的“內購”
在成為恆大財富的員工之前,王偉傑和恆大就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王偉傑本是恆大的業主,身邊還有不少在恆大工作的朋友。正是在朋友的推薦下,王偉傑第一次購買了恆大財富的“理財產品”。到期後本息一同拿到手,“利率是7.8%,算比較高的了”。
第二筆投資,發生在王偉傑正式入職恆大財富、成為某地分公司一名理財經理的那一年。他需要完成一個“帶單進組”的考核任務,為了完成這個指標,王偉傑的父母也“上車”了。他們同樣購買了短期的理財產品,這次也順利兌付了。
隨著本息的到賬,彼時輿論對恆大的負面報道,在王偉傑看來並不重要,“公司可能出現一些狀況,但肯定能解決。”
不過,讓王偉傑和同事們越陷越深的,並不完全是之前“理財產品”的穩定回報,更主要的是越來越難完成的考核指標。
“集團給所有公司都下了考核指標,每個部門、每個人都要評比,如果沒有完成考核,或者排名靠後,就會扣綜合獎、降級,甚至勸退。”王偉傑告訴銀柿財經記者,“如果你個人沒有完成,那麼直屬領導也有連帶責任。”
據王偉傑介紹,恆大財富理財產品銷售人員的薪資大致有三部分,一是基礎工資,二是綜合服務獎金,三是理財產品的佣金。記者在BOSS直聘上看到,和王偉傑同一崗位職責的工作,薪資範圍為1萬元/月~1.5萬元/月。“為了保住工作,有些人索性自己掏錢買,還有人找銀行貸款買。”
記者瞭解到,恆大財富所推出的“理財產品”是非標類的金融產品,記者拿到了幾份“恆”字頭的“理財產品”交易合同。這些合同裡顯示,“理財產品”的發行方主要是建築工程商,銷售物件是恆大上下游的合作企業,以及購買恆大房子的業主。“一般我們都是在小區物業處擺點推介,或者是物業管家、置業顧問給我們推薦顧客。”王偉傑說。
今年上半年,恆大財富針對業主推出了買“理財產品”贈送物業費等優惠活動,王偉傑的親戚先後購買了兩筆“理財產品”。“算下來,我自己,加上父母和親戚朋友一起,陸續買了200萬元的產品。”
就這樣,秉持著對恆大的信任,王偉傑身邊不少親朋好友都捲了進來,客戶也越來越多。
從信任到失望
購買期限越長,利息越高,但高利率總伴隨著高風險。
在購買過程中,王偉傑承認自己還是有所顧慮的,因此沒有購買僅對員工開放、利率高達11.5%的產品。“我也擔心利率太高,所以我一直推薦的都是短期產品,越短越好。”
在王偉傑和同事看來,很多公司佈置的任務或者話術都會有“模糊”的部分,而且提出疑問後也未得到公司方面的正面回答。
例如,恆大財富的“理財產品”發行方和恆大之間的關係,產品資金的最終去向等問題,王偉傑和同事就此多次詢問恆大集團,但最終的答案都是“這是公司的商業機密,無法透露”。
王偉傑想起參加員工培訓時,公司介紹這款產品是“固定收益類的私募產品,因此無法在公開場合下進行大肆宣傳”。入職之後,王偉傑又被告知,每天只允許在微信朋友圈推送一條和“理財產品”相關的資訊,圖文內容必須避開“利率”字樣,“不然會觸發風控”,此外還需要把前一天的推送內容刪除。
此外,恆大財富的“理財產品”不能進行線上交易,只能在線下購買。理財經理會與客戶當面簽訂紙質合同,客戶直接打款到發行方公司賬號,產品到期時,本息原路返還。
據記者瞭解,類似恆大財富發售的產品,屬於“定向融資計劃”,很多融資方及金融機構會在各大金交所掛牌發行各類固定收益類直接融資產品。這類產品是私募性質,不能公開宣傳,且只能對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
有金融行業從業人士向記者表示,這類產品的合同簽訂、產品違約的處理等事務,均是投資人直接與融資企業對接,一旦產生糾紛,金交所並不能為投資者提供擔保,產品的安全性主要取決於融資方的資信情況和增信方的擔保能力。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鍾輝勇也向記者表示,金交所在這個產品發行時,只是一個備案登記的平臺,不承擔擔保責任。作為融資方的企業,是可以找擔保人的,但擔保人也存在最後不能承擔擔保責任的風險。
當記者質疑產品安全性、增信方擔保能力時,王偉傑略顯激動,畢竟,在8月31日前,他經手的恆大財富“理財產品”均是如期兌付。“我們當時確實信任這家世界500強企業,認為公司不會在這件事情上欺騙員工。”
而此次恆大的兌付危機給了王偉傑當頭一棒。恆大財富總裁杜亮的一句“我確實是在5月31日贖回恆大財富理財產品”,讓王偉傑對整個恆大徹底失去了信任。
為了解決恆大財富投資產品的兌付問題,9月13日,恆大公佈了包括現金分期兌付、實物資產兌付和抵付購房尾款兌付在內的三種兌付方案。但王偉傑拒絕了,他直言“不能接受,也不想再為方案中提及的恆大資產花一分錢”。
無法迴避的責任
迷茫、無助,又不能撒手不管,是王偉傑現在的狀態。
王偉傑肩上所要揹負的,除了投進去的錢,還有客戶對他的信任,以及崗位責任。當理財經理的這一年裡,王偉傑手裡一共積累了上百個客戶。有些客戶的“理財產品”已經到期順利兌付了,但大多數客戶就沒這麼幸運了。
因為主要負責的社群老人居多,王偉傑的客戶相對高齡,年齡最大的客戶有80歲。對於其中一些客戶而言,幾乎是把養老錢都投進去了。面對很多尚不知情的老年人,王偉傑難以開口,“生怕他們一下子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
回憶起當初在介紹產品時,他對每個客戶都說過,這款“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但也許是出於信任,也許是出於“錢生錢”的慾望,總有客戶義無反顧地買了。
“如今,說什麼都來不及了。我們現在所能做的確實很有限,但也只能盡力而為。”王偉傑試著與各方溝通、協商,想要尋找一個合理的解決辦法。
連日來,他的許多客戶都在業主群裡交流該怎麼辦,王偉傑也在群裡。此群業主居多,恆大財富的工作人員較少。他告訴記者,在職的員工也會比較擔心,這個時候站出來會丟了“飯碗”。早已萌生離職想法的王偉傑,已經不在乎這一切了。
“現在因為要解決這個問題,所以不是離職的時候。”王偉傑表示,“而且現在公司也不讓我們走。真的走了的話,我這些客戶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還是等事情都結束了再說吧。”
當記者問起王偉傑今後的打算時,原先能夠對答如流、思路清晰的王偉傑,頓時語塞。想了一會兒之後他說,“我估計先回趟家吧,跟父母負荊請罪,還要去那些親戚家上門道歉。”王偉傑疲憊地說,“無論如何,生活還是要繼續,但是以後肯定不會再做非標產品的理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