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在我看來《長津湖》這麼簡單的故事,居然有人覺得亂?!我當時就一臉地鐵老頭看手機.jpg,好吧,讓我來給大家理一下時間線。話說回來,現代人已經被手機這個外接器官給支配了,這麼清楚還需要別人幫忙理,真的要少刷手機多讀書了……
第一節:為什麼《長津湖》要從浙江開始?
《長津湖》電影的開端,是從吳京扮演的伍千里回家探親開始。而伍千里的家鄉,設定在浙江。開始我不理解這個設定,因為9兵團戰士,很多是膠東兵——比如電影裡第一個被炸死的張小山,以及最核心的人物之一雷公,都是臨沂人,這是非常符合史實的。
但我馬上想起了一個人:郭榮熙。
在這裡,我跪求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名字。我會在本文的最後一節講這個人。在這裡
請允許我岔開一句,表達一下對編劇蘭曉龍的讚美:一個籍貫你都可以玩出花來,你就是神!
回到《長津湖》,預告片裡有個鏡頭大家可能忽略了,就是伍千里接到命令“停止探家,天亮歸隊”的時候,天上有一輪明月。
查萬年曆,1950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也就是9月26日,是非常符合史實的。
因為1950年三野9兵團,正在東南沿海進行渡海作戰的訓練,其作戰目的是為了攻克某個島。關於這一點,可以參考《長津湖》的製作特輯。
而在外鬆內緊的狀態之下,允許部分幹部回家探親是合乎史實的。但是,9月26日,為什麼緊急召集伍千里這樣的連級幹部緊急歸隊?戰爭局勢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這要從幾個月前說起……
第二節:教員的艱難抉擇與偉大決策
《長津湖》直接從仁川登陸開始講,是因為朝鮮戰爭爆發以來,根本沒有美國人什麼事兒。但他們非要進行武裝干涉。
1950年9月15日
仁川登陸,是美軍正式踏上這座半島的日子。
《長津湖》裡的麥克阿瑟和現實中的麥克阿瑟,還原度頗高。
這一震驚世界的軍事行動,使整個戰爭局勢瞬間大逆轉。僅僅8天之後,朝鮮首領金日成就被迫下令全線撤回三八線以北,但他還是晚了一步,朝鮮人民軍被美軍包圍,一夜之間被打得煙消雲散,7萬軍隊逃回到三八線以北的不到3萬。
1950年10月1日
金日成用中文寫親筆信給教員,“急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筆者注:金日成早年曾參加過東北抗日聯軍,與傳奇英雄楊靖宇有革命友誼,中文極為熟練。)
雖然,教員一再警告朝鮮,但架不住他們不聽。惹出大亂子來之後,面對小兄弟的求助,教員會怎麼辦?中國會怎麼辦?
1950年10月5日
這一天,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召開,在這次會議上。教員的一段話足以彪炳千古:
如果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國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兇。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臺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腳下。天下有變,它就從三個方向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所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
《長津湖》裡,用教員的一根菸展現了這一幕。而那句“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同樣出現在了電影裡面。
有人嫌《長津湖》這段“前情概括”過於長,但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是:這段歷史大家可能在課本上學過,但沒有多少人會熟知。就算大家都熟悉,但沒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教員這時做出這個決斷的煎熬和遠見。
所以,這段歷史,不得不拍,不能不拍,不拍不行!
第三節 當領袖的兒子遇到人民的兒子
1950年10月19日 志願軍秘密入朝,在西線,彭總領導的志願軍打了“聯合國軍”一個措手不及,是為“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在他身邊有一位劉秘書,他的另外一個名字是毛岸英,教員的兒子。
此時的伍千里已經歸隊。整個10月,9兵團開始嚴格保密:“禁止探親、禁止寫信、禁止家屬來隊。”他們的任務是作為預備隊訓練待命,但由於美軍海軍陸戰隊的突然登陸,教員電令9兵團司令宋時輪緊急入朝。
於是出現了電影裡小鎮集結的一幕。當然這裡面有藝術性的誇張。歷史上動員任務都是秘密進行,不可能出現閱兵的場面。
1950年11月1日
9兵團的將士們踏上了前往朝鮮的軍列。於是出現了千軍萬馬“各部登車”的場面。
在中朝邊境,秘密入朝的將士們摘掉了帽徽和胸章,在電影裡,朱亞文扮演的指導員梅生,慎重地將一盒子帽徽和胸章交給了當地軍人保管。
由於9兵團秘密入朝,來不及換裝,只好穿著南方的單薄棉衣入朝,部分軍隊獲得一批原日軍的大衣和棉鞋,當地的軍人很多直接脫下自已身上的厚棉衣丟上火車。而這一幕也在電影裡得到了體現。
9兵團入朝之後,晝伏夜出,秘密潛行。電影裡出現了驚險的一幕——海軍陸戰第1師師長史密斯坐飛機勘查,志願軍趴在雪地裡一動不動。正是用這種令人屏住呼吸的手法,展現了9兵團秘密行軍的場景。
11月17日 9兵團進入長津湖戰區。
而在同一時刻,千里所在的七連,接受了秘密任務,去志願軍司令部為彭老總送一批電臺。這也是有歷史依據的。彭老總剛剛進入朝鮮的時候,去秘密會見金日成,雙方的電臺車都丟了。而此時一支美軍正在他們附近駐守,事後彭老總曾自嘲:“沒有電臺,我這個光桿司令差點被美軍俘虜。”
而正是在這裡,七連這些人民的兒子,跟毛岸英這位領袖的兒子產生了交集。
也正是在這裡,毛岸英對萬里說:“上了戰場,就是英雄!”
七連執行完任務之後,奉命前往新興裡。而毛岸英的生命,也悄然接近終點。
11月25日 四架轟炸機在志司上空丟下凝固汽油彈。毛岸英同志犧牲。
有觀眾看不懂這一段,說:“毛岸英的犧牲,與長津湖戰役沒有關係啊!”但是,《長津湖》這一個神來之筆,領袖的兒子和人民的兒子有了歷史性的會面,他們的精神融合在一起,叫做軍魂。所以,這一段不可不拍,而這也是《長津湖》不同凡響的地方。
第四節 大破北極熊團
11月27日 下午4點30分,總攻開始,長津湖戰役正式展開。
網上有很多人說:“長津湖戰役,有很多戰鬥,為什麼電影都沒有涉及?”
原因很簡單,因為戰爭跟戰爭電影是兩碼事,戰爭電影也不是紀錄片。一本講長津湖的書,一部關於長津湖的紀錄片,可以事無鉅細方方面面涉及,但電影是要講故事的,因此只能抓大放小,用一個高光時刻,突破一點放射全面。
而這一高光時刻,由我們的主角——七連來完成。
11月30日晚—12月1日拂曉,27軍集中5個團對新興裡地區美軍發起總攻。在電影裡面,擔任主攻的是伍千里所在的七連,他們在戰場上遇到了老戰友——段奕宏飾演的談子為。
歷史上的這一戰,無比慘烈,但又打得無比提氣。這是整個抗美援朝戰役中,唯一一次成建制殲滅敵人一個團,而且這個團,是美軍精銳中的精銳,美軍第7師31團,又名北極熊團。
電影中,最高光的一刻,是北極熊團的團旗被扯下。
這麵糰旗,在歷史上,差點被用來蒸了包子。
這麵糰旗,至今依然陳列在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
第五節 楊根思 冰雕連
在電影裡,楊根思出現在北極熊團之後,而在歷史上,楊根思的光榮事蹟出現在這之前。
11月29日,20軍58師172團3連3排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扛住了美軍凝固汽油彈的反覆轟炸,扛住了8輛坦克、2個連美軍的8次衝鋒。最後,在美軍第9次衝上高地時,孤身一人抱著10公斤炸藥包衝向敵人,一聲巨響,楊根思與幾十個美軍同歸於盡。之後,再沒有任何一個美軍敢於踏上小高嶺半步。
而另外一個場景,是電影不得不提,但卻又非常令人不忍目睹的。就是冰雕連。
12月1日開始,美軍開始全線撤退。9兵團將士用自己的雙腳去追擊對方的機械化部隊。我軍在美軍撤退的路上圍追堵截,但慘痛的歷史,正是發生在這段時間,出現了整整三個冰雕連。
多年之後,有位指導員接受採訪時回憶:“(他們)拿毛巾把耳朵捂起來,穿著膠鞋和南方的棉衣。每一個戰士都蹲在那個雪坑裡面,槍就這樣朝向那個公路。我想去拉一拉,結果發現他們一個個都硬了,他們都活活凍死在那個地方了,一個連。他們不是被打死的,是凍死的,槍都朝著公路!”
各位,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請記住:這是歷史。這是我們偉大的志願軍的偉大犧牲。但同時,我也挺理解《長津湖》的做法:拍出它來,但不濃墨重彩。畢竟,這段歷史,過於戳心了。
第六節 水門橋與興南港
在本文開頭的時候,我留了一個懸念。為什麼《長津湖》要把浙江作為伍千里的家鄉?
因為馬上要提到一個人:郭榮熙老英雄,他的籍貫是:浙江,諸暨。而在歷史上,他炸過一個地方,後人稱之為:水門橋。
12月1日—12月6日 志願軍炸燬橋,但海軍陸戰第1師工兵迅速重建了一座木橋;志願軍第二次又將美軍架好的橋樑炸燬,但美軍工兵營又在原橋殘留的橋根部架設了鋼木橋樑;郭榮熙帶隊,將美軍新建的橋和原橋的根部徹底乾淨地全部炸掉。
但海軍陸戰第1師史密斯師長命令美軍的後勤部隊在日本三菱重工連夜製作了8套鋼木標準橋樑,用運輸機運往朝鮮,用巨型降落傘直接空投到美軍陣地。
12月8日,美軍架起了一座可以透過所有重型裝備包括坦克在內的臨時橋樑。
這一次,志願軍再也無能為力。
每次重讀歷史看到這一段,筆者都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無力和屈辱,因為在這座永遠炸不毀的大橋前面,筆者看到了現代戰爭的國力差距。
而在歷史上,經此一役,志願軍雖一路圍追堵截,但元氣大傷的他們再也沒有力量進行大型的會戰。
12月12日,海軍陸戰第1師與前來接應的美軍第3步兵師會合,一路撤到興南港。
12月24日,海軍陸戰第1師前往釜山重新部署,準備二次參戰。而美第10軍從興南港裝船撤離。
12月25日,志願軍佔領興南,歷時近一個月的長津湖戰役就此落下帷幕。
《長津湖》的這個場景,藝術性地描述了我軍攻擊興南港的壯舉。
而這一段歷史裡,水門橋一節,《長津湖》電影並沒有體現。我個人認為,這是片方在下一盤很大的棋,而之所以把千里的家鄉設定成浙江,正是對浙江籍的老英雄郭榮熙的致敬,也是一個彩蛋。所以,不出意外的話,很快我們就能看到千里萬里他們接下來的故事了……
參考資料: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戰爭史》
王樹增《朝鮮戰爭》
丁偉《朝鮮戰爭:塵封六十年的內幕》
邵志勇《圍獵美軍“王牌師”——抗美援朝長津湖戰記》
葉雨蒙《東線祭殤》
李成志《雪地冰天 抗美援朝長津湖戰役紀實》
楊奎松《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約瑟夫·古爾登《朝鮮戰爭:未曾披露的真相》
貝文·亞歷山大《朝鮮:我們的第一次戰敗》
馬修·邦克·李奇微《朝鮮戰爭》
日本陸戰史研究普及會《朝鮮戰爭》
八一電影製片廠 《冰血長津湖》
八一電影製片廠 《刀鋒》
美國PBS 《美國曆史:長津湖戰役》
韓國KBS 《朝鮮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