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圍屋,是客家先民為凝聚族人,抵禦外敵而建造的一種獨特房屋,一座圍屋不僅是個大家族,也是一個小社會。客家圍屋形狀各異,可方可圓,可大可小,始於唐宋,盛於明清,至今仍存數以萬計,散落在南方的江西、福建、廣東、廣西、香港等多省區。但位於廣東惠州市鎮隆鎮大光村的這座崇林世居,絕對算得上是客家圍屋中的典範。
崇林世居的特點就是大,到底有多大?佔地面積13824平方米,也就是20.7畝,大概相當於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圍屋寬128米、長108米,整座圍屋有262間房,住個三四百號人也不成問題。
崇林世居,位於惠州市鎮隆鎮大光村,建於清嘉慶三年(1798),據說是廣東省佔地面積第二大的客家圍屋。
崇林世居寬128米、長108米,四周圍牆高9米,內有住房262間,典型的9廳18井建築,不用航拍或者廣角鏡頭的話,正面連個全景都拍不下。
圍屋正前方是半月形的池塘,池塘與圍屋之間的禾坪,長有130多米,寬有10多米,跑個百米直道毫無壓力啊。
客家人的歷史,就是一部遷徙的歷史,崇林世居屋主姓葉,祖上在這片土地上已經生活了300多年了。
明萬曆年間,梅州五華的一支葉氏族人遷徙至河源紫金上義葉屋壩,但這裡地處山谷,與外交往極為不便。
到了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一位叫葉奇發的族人,為了兒孫將來發展大計,帶著老婆溫氏、弟弟葉奇祥和兒子葉鳳朝、葉風鵬走出這個山谷,開始了新的遷徙歷程。
這戶葉家人一路做點絲線小百貨生意,一邊尋找落腳之地。一天,行至鎮隆老闆坑曾氏宗祠前時,葉奇發挑著的籮筐繩子突然斷了,於是便在此落戶,開墾荒地。
葉奇發利用所學的地理風水知識,發現老闆坑對面的山坡是塊風水寶地。於是,他帶領兒輩在那裡建造祠堂住宅,命名為“新板坑”。
清雍正六年(1728年),葉鳳朝生下兒子葉文昭(號崇林),葉文昭先承父業,以農為本,後又從事鹽業,走南闖北,生意越做越大,錢越賺越多。
清嘉慶三年(1798年),葉文昭正值七十古稀之年,他決定用畢生的積蓄和最後的精力建造一座傳世大圍屋,因其號崇林,故取名為“崇林世居”。
200多年過去了,這座傾盡葉文昭畢生財富的圍屋依然還在,並已經被列入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圍屋是一座居所,更是一個家族的傳承,所以我們在正門處可以見到葉家舉人葉蓉煌立的《崇林世居規條十則》石碑,上面刻有家訓:“敦孝悌,睦宗族,務正業,重國課,守國法,戒非為,崇節儉,端風俗,敬師長,和鄉鄰”。
家訓石碑旁邊,是一塊清宣統二年(1910年)惠州府判決一宗官司的告示。這是關於大山下葉氏與其他兩個村爭水的民事糾紛案件。最終透過官府判決,和平解決了糾紛。這兩塊石碑,在“破四舊”期間被用灰泥封了起來,才得以儲存。“文革”結束後,葉氏後人把灰泥鏟去,雖然碑文的文字清晰可見,但留下了深深的裂痕。
走入圍屋內,四處早已雜草叢生,圍屋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居住。
荒草漫過了青石板的道路,也吞噬著圍屋的精美,要知道當年為了建造這座傳世的圍屋,70歲的葉文昭可謂是嘔心瀝血的。
據族譜記載,在建造牌樓時,為了做出精美的“郭子儀綁子上朝群像”瓷質雕塑,葉文昭不顧年老體邁,親自外出選料。
崇林世居還採用了大量的傳統技藝,使用了大量的工藝品,使圍屋顯得古樸、典雅。
圍屋內有石刻、石雕、木刻、木雕、灰塑、瓷嵌、磚雕、壁畫等,每一副畫面都寓意深刻,有的象徵富貴吉祥,有的表示忠孝仁義,有的祈望登科入仕。
葉文昭還在圍屋周圍大規模種植樹木、果苗,崇林世居圍屋旁現在還有棵大樟樹,就是葉文昭帶領子孫們種下的。
葉文昭不僅蓋了一座大圍屋,他還非常崇文重教,早在清乾隆中期,就在村中創辦私塾。葉文昭買下了八間店鋪,把租金作為私塾的專項經費。他還在惠州城裡建有11間房的“葉氏試館”,專供葉姓子孫到惠州考試時用。
到了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族中先賢又提議興建學堂,命名為“仰岱山房”,意思為雖居大山下,但有望五嶽之首泰山之志。仰岱山房造福桑梓,不僅葉氏子孫可進入學堂學習,鄰近的外姓學子也可來學。解放後,“仰岱小學”收歸國家所有,更名為“大光小學”。
也正是因為如此,200多年來,崇林世居人才輩出。清朝有兩人中舉,十人中秀才;民國時期有兩位留學生;現代有中國農工黨副主席兼秘書長葉粵秀,東江縱隊飛虎隊中隊長、革命先烈葉貴生,黃埔軍校畢業的抗日遠征軍連長葉沃夫。
早在1949年前,鎮隆當地稱此族人是:先生多過金罌、秀才多過棺材。1950年代,鎮隆鎮學校三分之二的老師出自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的牆上,到處遺留著特殊年代的印跡,隨著時光的沖刷,黑色的墨跡也逐漸褪去。
與曾經的氣派和人丁興旺相比,崇林世居如今的破敗和落寞更令人難忘,但這是歲月最真實的模樣。
你可以想象200多年來,這裡的朗朗讀書聲,這裡的兒童追逐嬉鬧,這裡的炊煙裊裊,這裡的飯菜飄香,但如今,這裡只剩下荒草叢生,蟲鳴鳥叫,只住了幾戶打工人。
崇林世居,一處被遺忘的客家圍屋,一段200多年曆史的家族榮耀,曾經的喧鬧歸於平靜,曾經的繁華也已散去,如今只剩下一座空空的建築軀殼。
客家的圍屋形式各異,主要分佈於江西、廣東和福建,其中廣東主要分佈於梅州、河源、惠州、深圳和韶關等市,廣東的客家圍屋目前仍存數千座,很多資料顯示崇林世居是廣東佔地面積第二大的圍屋,很多人好奇第一大是哪座,據說是韶關始興縣的滿堂客家大圍,佔地面積13860平方米,而崇林世居佔地面積是13824平方米,所以其實也大不了多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