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第30屆中國(濟南)書博會上,作家張煒說:“其實,泛泛地籠統地去推廣閱讀,意義並不大。因為再不喜歡閱讀的人,每天都會在網路上‘閱讀’點什麼,獲取一些資訊。真正的有必要強調的是,深度閱讀。”
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曾說,書是萬物的映象反射物。卓越的圖書跟現實生活的關係有遠有近,但一定會在某個點上,有聯絡、呼應、對映。這個夏天,烈日當空或大雨滂沱,一樁樁事件到來又過去。你被美好的存在所感動,或為醜惡的行為所震驚,這些體驗凝固在書裡,讓你“看到自己”“看到世界”。
腳步越是匆忙,內心就格外需要休憩。在被科技加速的當下,為了讓我們的心靈有節奏有彈性,大腦有更深入思考的活力,擁有抵抗狹隘、被輿論支配的更強免疫力,認真地閱讀吧!
《象語者》
(南非)勞倫斯·安東尼&(英)格雷厄姆·斯彭斯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雲南“大象旅行團”一路向北,激發了大眾對大象深入瞭解的興趣。《象語者》的作者勞倫斯·安東尼是非洲大陸一家自然保護區的創辦人,曾收留過一群被視為桀驁不馴的大象。他在書中分享怎麼跟大象相處,從開始的陌生到後來締結友誼,有一種令人感動的默契。這本書也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跨越物種的溝通和交流是可能的嗎?溝通的媒介是什麼?《無畏》(以)英巴爾·阿里埃利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磨鐵
以色列為何能成為創新強國?秘密何在?這本書的作者英巴爾本身是以色列人,有著豐富的企業創新經驗。她介紹以色列這個國家的創新秘密核心,在於對兒童、青少年的教育培養方式。英巴爾特別提到,任何具有顛覆性的創意,都不是在溫室中形成的,也不是在井然有序的秩序中迸發的,看似混亂的場面其實容易激發人們意識到發生問題,而問題乃至困境正是迸發創意的土壤。
《沒有硝煙的戰線》
馬識途著四川文藝出版社
這是馬識途所寫的一部反映隱蔽戰線題材的長篇劇本。出生於川東一個袍哥家庭的青年李亨在大學期間受到進步思想影響,加入中國共產黨,到延安學習,後被組織安排打入國民黨特務機構,取得要職,送出大量重要情報的同時,多次挽救地方黨組織、同志,成為隱蔽戰線的英雄。這個故事的原型是潛入國民黨高階特務機關,出生入死的英雄人物黎強,同時結合了作者長期做地下工作的經歷。
《鯨之殤》
(加)法利·莫厄特著廣西師大出版社
母鯨被困海灣,急需救援,在這緊要關頭,它等來的不是友好的救助,而是無情的掃射。為此,作者奔走呼號,希望有人挺身而出拯救這頭母鯨和它肚子裡的孩子。書中詳細梳理了兩三個世紀以來世界幾大海域各種鯨類慘遭屠戮、幾近滅絕的真實狀況,揭露了工業化時代人類無限膨脹的慾望催生出的種種畸態,以及無情掠取自然資源的行為。該書所講述的,不僅是“鯨之殤”,也是自然之殤、人類之殤。
《蜀人記》
蔣藍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在作家身份之外,蔣藍還是一名資深的文化記者。他選取13位當代四川奇人,用散文、隨筆、思想斷片的非虛構筆觸去還原他們的人生斷代史。
《夢與真——許淵衝自述》
許淵衝著河南文藝出版社
這是許淵衝生前撰寫的最完整的人生自傳。時年94歲的許淵衝以每天1000多字的速度,歷時一年完成了此作品。書中,許淵衝誠懇坦蕩,不吝袒露內心的孱弱、糾結與無奈,寫出了有歡笑有眼淚、有鮮花有荊棘的豐滿人生。
《1937,延安對話》
(美)托馬斯·亞瑟·畢森(著)李彥(譯)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是一本帶我們“回到”歷史現場的書。作者以筆記的形式記錄了畢森一行人於1937年6月到訪延安的真實境況。除文字外,書中還收錄了大量珍貴照片,尤其難得的是捕捉下了當時正值盛年的中國共產黨領袖們的身姿,其內容相當於一部小型的《紅星照耀中國》。
《符號密語》
(英)大衛·豐塔納著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從古羅馬到古埃及,從東方到西方,上至宇宙天體,下至自然萬物,既有宗教符號,也有民族圖騰,範圍之廣,種類之多,不一而足。《符號密語》就是一本專為文化歷史愛好者打造的人文讀物,講述了那些神秘符號背後的人類文明史。
《我心裡有個小小人》
蟲蟲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樂府
重慶畫家蟲蟲,幾年前被確診為焦慮症,由此她開始了專業的精神分析療愈。在接受心理諮詢師專業幫助的過程中,蟲蟲也成為自身的旁觀者。她將自己進行精神分析、心理治療時的內心狀態,用畫筆記錄下來。如今的蟲蟲已經走出了疾病的困擾,五十多本圖文日記成就了一份珍貴的精神分析文獻,對於大眾也有積極的啟發意義。
《生命大趨勢》
(美)威廉· C ·伯格著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海峽書局
生命是如何從簡單向複雜演變的?生物多樣性怎樣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生命大趨勢》這本書,將帶你破解這些謎題。作者是美國芝加哥自然博物館植物館館長威廉·C·伯格,他擅長用通俗的語言講深刻的原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執行的一般規律。
《吃的江湖》
林衛輝著廣東人民出版社
與一般的美食書不一樣,《吃的江湖》的作者從食品工程學、生物學、化學等多學科跨界貫通的角度,用通俗的語言,來給大眾解釋有關食物的種種現象:比如為什麼有的食物用手抓起來才好吃?熱帶的居民為什麼格外愛吃酸的東西?中國人的地鍋飯為什麼好吃?“鍋氣”到底從何而來?廣東靚湯為什麼那麼鮮?中餐“火候”背後的科學道理是什麼?
來源: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