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梁言繼續跟您說“共和國十大建築”。在民族文化宮邊上,有一座民族飯店,也是建國十週年首都十大建築之一。民族飯店是由咱們前面提到的我國著名建築設計家張鎛老先生主持設計的,這麼一算,十大建築張先生主持設計了三個,分別是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宮和民族飯店。
民族飯店經周總理提議命名,1959年開業,建築面積4.7萬平方米,建築風格中西合璧,豪華典雅。飯店—直定位為國際高檔商務酒店,有各類客房近500套,設施極臻完善,品質上乘,曾接待過日本、美國、法國等40多國家的高階訪華團。當年舉世矚目的中美關係正常化的最新訊息就是從這裡向全世界釋出的。後來2005年,民族飯店進行了全面裝修,裡外煥然一新,在2008年成為奧運會指定接待飯店,2017年,民族飯店入選了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全國農業展覽館,位於北京東三環北路,修三環路時有一座立交橋就以農展館命名,叫做農展橋。農展館建設當初,周恩來總理對其地理位置、規模、佈局和風格親自審定。1959年落成後,農展館隨即舉辦了新中國第一個全國性的大型展覽一一全國農業成就展覽,從此名震全國。
農展館規模宏大,擁有10座中國傳統建築風格的展覽館,建築總面積25000平方米。展館碧瓦黃簷、錯落有致,館區內樹木成蔭、湖波盪漾,是北京唯一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園林式大型展覽館。
1983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在農展館的基礎上籌建了中國農業博物館,館內儲存有農業文物、標本、古籍和傳統農具等各類藏品近5萬件。2012年,中國農業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一級博物館。
釣魚臺國賓館,1959年國慶前夕建成,是我國進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國家接待各國元首和重要客人的超星級賓館。建成至今,釣魚臺國賓館已接待了1300餘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見證了中國外交和外事活動的風雲。
釣魚臺國賓館位於海淀區玉淵潭東側,金朝時釣魚臺原有湖水,因金章宗喜愛在此垂釣,因此得名釣魚臺,此後逐漸發展成為皇家園林和建築群,乾隆皇帝還將西山之水引來,擴充玉淵潭釣魚臺水域,改善了整個京城水系。
釣魚臺國賓館共有17座賓館,是沿著水流和湖池分佈的,總建築面積16.5萬平方米。賓館樓和古建築融為一體連成一片,古今相映、珠聯璧合,處處充溢著中華文化的古色古香。
華僑大廈,位於王府井大街北端,是在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倡議下建成的。為什麼叫華僑大廈呢,因為在解放初期,周總理就像海外華僑承諾,要在北京為僑胞建立一個家。華僑大廈是十大建築中,規模最小的,建築面積1萬3千多平方米,但是意義卻又是非凡的,因為大廈建成後,首批客人就是來北京參加國慶十週年慶典的僑胞。
1988年,舊的華僑大廈拆除重建,1992年新華僑大廈重生歸來,建築面積達到了原來的3倍,建築質量、房屋佈局和裝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您路過王府井,不妨去看看。
中國歷史和中國革命博物館,也就是現在的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1959年8月正式竣工。整座建築南北長313米,東西寬149米,總建築面積69000平方米。當初以中央大廳為界,北半部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南半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
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民國時期設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後來改名北京歷史博物館,最終命名中國歷史博物館,館藏62萬件文物,反映了從元謀人開始到鴉片戰爭前的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過程。革命博物館主要反映鴉片戰爭後的近現代史。後來,兩館分分合合,最終在2003年2月,再次合併組成了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2007年,國博閉館擴建,老館進行加工,同時增建新館。四年後煥然一新的國博重新開放,建築面積增加到近20萬平方米,是老館的3倍,藏品也達到了100萬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
工體是新中國建國十週年十大建築之一。雖然現在,工體北路還有三里屯一片繁華,但在60年前,這裡還是北京東郊一個很荒涼的地方,名為“葦坑”。
“葦坑”,就是長有葦子的池塘,所以建造工人體育場前,要把東郊這片地勢低窪的“葦坑”給填平。據史料記載,一共用了50多萬立方的土,才填上了這片大葦坑。
從1958年9月工體專案確立,到1959年8月工體正式竣工,用時僅不到一年。工體落成一個月後,第一屆全運會就在這裡進行,共有1萬多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中華體育史上規模空前的體育盛會。從此,工體正式開啟了輝煌的歷程,成為中國體育史上最偉大的體育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