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津湖》刻畫了這樣一幕。
在美軍佔領的天空上,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讓直升機冒險貼近地面,如果可以他似乎還想以目光犁開皚皚白雪覆蓋的山嶺。
面對凜冬史密斯退卻般縮進了皮夾克,才打開艙門尋覓志願軍的蹤影,一無所獲後,他揚長而去。他判斷一群裹著農村碎花棉被的戰士,幾乎不可能在這片寒冷中悄無蹤跡地穿插。但當鏡頭隨著令人生畏的雪花落下,我們才勉強辨認出全身埋在雪中一動不動的志願軍將士。
電影中這樣的一幕和史密斯的心路歷程,反映著當時美國人的邏輯:鴨綠江不是什麼不可跨越的障礙,中國軍隊只是一群拿著簡陋步槍的“農民”和“洗衣工”。麥克阿瑟曾嘲諷地說:“如果中國人真要南下到平壤,那他們就是自尋滅亡。”
而那一年,這樣的輕視,不僅來自於敵人,甚至連我們的手下敗將,都不看好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
曾在解放戰爭中作出貢獻的張東蓀幼稚和可笑到向美國方面“求情”:中國無意與美國為敵,讓美國“留著中國”。他同與美國有聯絡的王志奇聯絡,讓其把個人的意思轉告美國,想充當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調人”,並將抗美援朝中國出兵的具體日期和國家財經預算等國家核心機密,編成情報,派人轉交給司徒雷登。
撫順戰犯管理所副所長曲初回憶,當日本戰犯知悉志願軍要與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硬碰硬時,他們公開叫囂:“日本帝國的陸海軍都被美軍打敗了,中國和北朝鮮的軍隊,怎麼能夠抵抗得住裝備現代化的美國軍隊呢?”
功德林中關押的國民黨戰犯文強得知“美軍仁川登陸”的訊息時,洋洋灑灑地寫下了所謂的“美朝鮮戰爭的預測”,其中文章是這樣作結的:“美國是不可戰勝的。”在害了“恐美病”“崇美病”的人眼裡,美國人點頭的事誰也阻擋不了,美國人搖頭的事誰也做不成。
但志願軍早已不是多年前江西那一簇怕被風雨撲滅的火苗,誰都不能低估他們保家衛國的信念。
1950年11月27日夜,長津湖區域北風呼嘯。
美國老兵約翰每每想起仍心有餘悸的場景:“我的火力很猛,坦克、火炮還有機槍都在向他們射擊,猶如一道道的火蛇,中國士兵像僵硬的原木一樣成排倒下,卻又不斷有人從樹林裡湧出……即便是槍管打紅,河岸上屍體堆積如山,白色的冰雪都被硝煙染黑,被鮮血染紅,他們依然像原木在移動……我被那些不畏死亡的靈魂震撼了,太可怕了。”《漫長的戰鬥:美國人眼中的朝鮮戰爭》曾記載這樣慘烈的一幕:“中國軍人渾身掛滿冰凌,還在頑強地衝鋒。中國軍人唯一的防凍措施,不過是用豬油和牛羊板油把腳糊住以防凍傷,但他們卻展現了人類戰爭史上最不可思議的勇氣和意志力。數十萬官兵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下,徒步跋涉雪原冰河,穿越彈雨火海。”
穿插、穿插、再穿插......一名陸戰一師的老兵仍為當時志願軍的智慧和勇敢所震懾:“你不需要去檢視他們在哪裡,他們在你後面、在你前面、在你中間包圍著你。”
師長史密斯對號稱160年未嘗敗績的“王牌部隊”下達撤退指令時,留下了一句讓許多軍史專家反覆品味的措詞:“陸戰隊,向南進攻!”然而,這更像是在為這場戰役中他說的另一句話作註釋:“看來,我們只能為生存而戰了。”
第二次戰役勝利後,美國開始尋求停火談判。恰如毛主席所說:“美帝國主義者很傲慢,凡是可以不講理的地方就一定不講理。要是講一點理的話,那是被逼不得已了。”
跪下繳槍的美國被打痛、打服、打怕,一些害了“恐美病”“崇美病”的人被狠狠打醒。作家李峰在《決戰朝鮮》一書中寫道:從鴉片戰爭開始就沒有正眼看過中國人的日本人感到的震撼可能最大,“支那”這個蔑稱從“清長之戰”起一夜間在日本大眾的口語中消失,連瀋陽戰犯管理所的日本戰犯也是在此之後才開始真心實意地接受改造……而在功德林接受改造的國民黨戰犯則熱情高漲地參與了支援前線活動,一袋袋尚有餘溫的炒米炒麥被送了出來,據稱炒麵質量相當好,脆而不焦。曾學習過美軍戰術的國民黨將領在得知志願軍連連勝利的訊息後,自發編寫了《關於美軍戰術之研究》,他們中絕大部分已有共識:幻想反攻大陸的“委員長”和他幕後的手,可能永遠無法觸及腳下的這片土地。
英國牛津大學戰略學家羅伯特·奧內爾曾評價長津湖戰役的意義:中國從他們的勝利中一躍成為一個不能再被人輕視的世界大國。如果中國人沒有於1950年11月在清長戰場穩執牛耳,此後的世界歷史程序就一定不一樣。
然而時至今日,卻仍有一些人在志願軍鮮血澆築的偉大勝利上搬弄是非,試圖否定勝利。
《長津湖》剛剛上映,網上就有一些居心叵測的聲音出現,稱當年是驅使著志願軍官兵在缺衣少彈的情況下去送死,甚至還稱“真實的戰場上,志願軍和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一樣只會‘無腦’衝鋒,靠數量取勝”。殊不知,這種方式其實是西方的宣傳藉口,其主要是妄圖藉機塑造出以寡敵眾、以少打多的形象,以挽回自身作戰失敗的負面形象。《阿爾法美國軍事指南叢書》曾指出:“西方國家的媒體想象中國士兵衝進戰場,並肩作戰,以大規模的‘人海戰術’發動進攻。事實恰恰相反!”真正從前線歸來的貝文·亞歷山大也在《朝鮮:我們第一次戰敗》一書中承認:“儘管有許多關於中國人採取‘人海戰術’,用‘大批軍隊’猛攻美軍陣地的說法,但使人望而生畏的不是中國人的集中進攻,而是他們的佯攻、奇襲或夜間的悄悄滲透。”“中國人確實採用成排成連的人海戰術,以優勢兵力佔領精心挑選的戰術陣地,以便進行決定性的穿插,但這些通常是為了牽制敵人防禦部隊,與此同時,其他中國部隊從側翼發動進攻,並在敵後設定路障。”還有“美軍是贏家”“長津湖戰役本就不該打”等謠言,也是一些人犯了“恐美”“崇美”的老毛病,掉進了不能輕易走出的輿論陷阱。
我們絕不允許,這些軟刀子割裂我們硬實力打來的勝利。環顧如今的世界,看不慣中國成就、見不得中國發展的人仍時不時出來“搗蛋”,有的妄圖動搖和否定先輩們留下的鬥爭精神,有的蓄謀破壞和分裂黨和人民之間的血肉聯絡,他們的手段不再侷限於看得見的戰場,“刀兵”滲透到了思想、文化、經濟、文藝等各個領域。想以此對付智慧、勇敢、堅韌的中國人民,這不僅行不通,最終必然是死路一條!中國人民拒絕戰爭,但不意味著會選擇投降。“中國人民深知,對待侵略者,就得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同他們對話,這就是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
任何外來勢力妄想欺負、壓迫、奴役中國人民,歷史已經將其下場寫在長津湖中。
當年倉皇敗退的,是那個不可一世的美國!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房穎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項建英
來源:作者:鈞正平工作室 王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