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是一個古老的農耕民族。對於農耕民族而言,土地與生命同等重要。
過去,農民在土地上耕種,是風調雨順還是洪澇乾旱,完全要看老天爺的“臉色”,所以被稱作“靠天吃飯”。
耕種離不開水,或靠老天爺降下的雨水滋養禾苗莊稼,或靠引江河湖泊的水進行灌溉。
所以,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農耕文明發展程序中,一直伴隨著水利工程的修建。
從遠古時期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治水開始,到春秋戰國時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戰國末期秦國開鑿鄭國渠,這些幾千年前修建開鑿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在造福一方百姓。
新中國成立以後,利國利民的水利工程建設更是日新月異,多得數不勝數,農業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
當代水利工程中比較著名和被人們熟知的有三峽工程,三門峽、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等,這些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工程,都將被載入史冊。
在當代修建的眾多水利工程中,河南林州的紅旗渠很具有代表性,堪稱是現實價值與人文精神並舉的模範。
林州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的太行山東麓,地處晉豫冀三省交界,那裡就是紅旗渠的故鄉和發源地。
歷史上的林州,是個乾旱缺雨的地方,曾有很多關於林州“十年九旱”的記載。
有首舊民謠唱道: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門逼租債,窮人日夜愁。
這是歷史上林州乾旱缺水悲慘景象的真實寫照。
據縣誌記載,從明朝的1436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的1949年,513年的時間裡,發生大幹旱的年份有100多次,絕收的年份有30多次,有文字記載因乾旱絕收導致“人相食”的惡性事件就有5次。
與乾旱抗爭了幾百年的林州人,終於在新中國成立後的1960年2月開始了一個徹底改變命運的偉大創舉:修建紅旗渠。
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國家和人民都很困難,林州人憑藉自己的一雙手,一雙腳,一副肩膀,靠一錘一釺一鎬,歷經10年,終於在1969年7月,將紅旗渠徹底修建完工。
自古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而林州人卻是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鑿出了紅旗渠,將山西濁漳河的水,硬生生的“逼”上了太行山。
這是一張在高處山頂拍下的紅旗渠和它周圍自然環境的照片,遠處的太行山巍峨連綿。
用美圖軟體做了文字標記,可以清晰看出山西、河南、河北的地理位置,也可以看出濁漳河、公路、紅旗渠之間明顯的海拔落差。
紅旗渠的修建整體分了三個階段,先後歷時十年才算徹底完工,使用的工具及其原始,完全是“冷兵器”時代。
在紅旗渠博物館拍下了幾組照片。
一組是當年修建紅旗渠時使用的工具,一組是用錘子和鎬頭裝飾起來的兩扇木門。
講真,去過很多博物館,參觀過很多歷史名人的故居或深宅大院,也見過很多的門。
但是,用錘子鎬頭裝飾的木門,還是第一次見到,被深深感動。
從1960年2修建紅旗渠開始到現在,60多年過去了,當年參與修建紅旗渠的人們很多都做了古,甚至很多建設者將寶貴的生命獻給了紅旗渠,獻給了林州人民。
他們當中,最小的犧牲者年僅17歲。
紅旗渠博物館裡建有一座山碑,也可以稱其為豐碑,是為紀念在修建紅旗渠過程中獻身的81位民工而刻建。
為了子孫後代能夠不再受乾旱之苦,能夠世代幸福的生活下去,他們血灑山岩,將生命奉獻給了紅旗渠,奉獻給了林州人民,永遠長眠在了太行山上。
他們每個人都是一座太行山山碑,紅旗渠記得他們,林州人民記得他們,太行山也記得他們,他們的無私奉獻精神正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的年輕人。
10年間,參與修建紅旗渠的民工共有10萬多人,他們用生命、血淚、智慧和汗水建起了這座紅旗渠。
紅旗渠無論是現實意義還是精神意志,都堪稱當代人學習的典範。
所以特別推薦家長帶著小朋友來紅旗渠博物館,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來這裡參觀,感受紅旗渠精神。
紅旗渠的愚公移山精神,艱苦奮鬥精神,無私奉獻精神,團結精神,利他精神……都是我們特別需要繼承和發揚的民族精神,也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與魂魄。
現在的紅旗渠,被開發成了旅遊勝地,是五A級國家風景名勝區。
除了以紅旗渠博物館和紅旗渠總乾渠分水渠為主題的公園外,還有一處景色特別優美,可以近距離觸控紅旗渠的青年洞。
青年洞是紅旗渠總乾渠的咽喉工程之一,洞長616米,從太行山山腰穿過,全部都是難度很大的爆破工程。
當年,為保證施工進度,特別挑選了300名青年組成突擊隊開鑿青年洞。當時正逢三年自然災害,糧食不夠吃,這些年輕人就上山挖野菜,下濁漳河撈水草充飢,很多年輕人得了浮腫病仍然堅持爆破開洞,終於歷時一年五個月,將太行山鑿穿。
郭沫若為青年洞題寫洞名。
緊挨著青年洞的,是山碑石刻,“山碑”二字由前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
走在紅旗渠上,面對懸崖絕壁間當年鑿渠時留下的痕跡,想起他們在風華正茂的年紀,風餐露宿忍飢挨餓,以岩石做床,以星空做屋頂,心中裝著敢讓天地換新顏的豪邁氣概,是多麼的讓人敬佩和感動啊!
正是他們當年的無私奉獻和堅定果敢,才換來了林州人民今天的土地連年豐收,換來了林州農林牧副漁多產業的發展,換來了全國各地的人們來此參觀旅行,拉動地方經濟增長的同時,也讓紅旗渠精神在中國人民心中生根發芽,激勵一代又一代人為我們的國,我們的家變得越來越好而努力。
分享一組照片。
李先念題名的“山碑”。
當年鑿渠時留下的石刻“責任質保”,現在被當作文物保護了起來。
一塊形似海豹的岩石
紅旗渠紀念館及周圍美景。
穿太行山山腰而過的紅旗渠青年洞。
紅旗渠裡流淌著渾濁的濁漳河河水。
巍巍太行山。
懸崖峭壁上的紅旗渠。
渠上美景。
國慶出遊,紅旗渠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