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北京市婦聯絡統化傳播家庭教育理念,今年聯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父母必讀》雜誌社,推出“感恩·與愛同行”家庭教育主題,透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提升家長家庭教育能力,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引導家庭成員厚植“愛黨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
打動孩子的感恩教育一定是有故事性和深刻的精神內涵的,這些不僅是父母在做感恩教育時要下的功夫,也是父母的職責所在——滿足孩子物質需求以外,更要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給孩子提供精神滋養。
● ● ●
在這個專欄的前兩期,我們分別請到了《覺醒年代》導演張永新和空後藍天幼兒園園長薛小麗,分享了影視作品和幼兒園的感恩故事。
同時,我們也希望在這個欄目中,聽到不同專家的關於感恩的見解。
所以在接下來的幾期專欄文章中,我們將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結合他們的研究領域和實踐工作,聊一聊感恩的內涵。
本期我們特別邀請到首都師範大學的田國秀教授分享她對感恩的理解。
田老師結合尊重和情感兩個關鍵詞,分析瞭如何發現感恩教育的素材,如何在生活中培養一個懂感恩的孩子。
關鍵詞一:尊重
首先,感恩的第一個關鍵詞是尊重,即關注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個體,尊重他們的付出,這個尊重的背後就是感恩的體現。
感恩不只是投之以桃,報之以李
孩子所理解的感恩都是極其具體的,比如感恩照顧我的媽媽、給我做飯的姥姥、送我上學的爸爸、帶我做遊戲的老師……
孩子對感恩的表達直接而簡單,比如把幼兒園的糖果帶回家給媽媽,和好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或者是對他人說一句謝謝。
所謂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誰對我們有恩,我們就心懷感恩或者透過實際行動回報他們。
但是,這個層面的感恩更多的是一種本能性的,包括動物可能都有。
比如我們說小狗對主人很忠誠,其實就是帶有一些感恩的意味,因為主人照顧它,它是透過忠誠來回報主人的。
所以,除了讓孩子瞭解到要感恩為我們直接提供幫助的人以外,還應該關注到身邊的每一個個體,尊重他們的付出,尊重的背後是感恩的體現。
尊重每一個人的付出,尊重的背後就是感恩
從社會生活的角度看,每個人都不能離開他人而獨立存在。
雖然有些人沒有直接為我們提供幫助或服務,但因為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的付出,才能保證我們的生活有序開展。
當我們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可以給孩子講一講:
之所以能在超市裡買到西瓜,離不開農民伯伯的種植和管理,離不開貨車司機把西瓜運到超市,還有保證路途暢通的交警叔叔、超市裡的理貨員等等。
讓孩子意識到雖然這些人沒有直接有恩於我們,但我們同樣應該心懷感恩,正是因為每個崗位上的人都兢兢業業做好了本職工作,我們才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務。
從國家的角度看,我們常說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家而幸福,要讓孩子知道這份幸福離不開無數的革命先烈,離不開參與新中國生產建設的勞動者,離不開我們身邊的服務者……
他們都是新時代的建設者,都在為實現偉大的目標努力奮鬥。
感恩的本質是責任,有索取更要有回報。
關鍵詞二:情感
感恩的第二個關鍵詞是情感。
從某種意義上說,感恩的背後一定是包含情感元素的,讓孩子把感恩意識內化為行為準則也需要情感的催化作用。
用好情感催化劑,讓感恩成為個人的行為準則
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孩子都能知道感恩是一種美德,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這是認知層面對感恩的強化。
如何把認知變成孩子的行為準則,中間必須要有一個重要橋樑——情感,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劑。
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時,要積極主動地尋找和加入情感元素。
情感感化更容易在家庭中實現,因為家庭是靠血緣關係和情感紐帶維繫的,父母要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情感薰陶,幫助孩子把感恩融入到行動中。
有一次,我在看一檔名為《藝術人生》的節目,這期節目邀請的是著名音樂家譚盾、鋼琴家郎朗和交響樂指揮家餘隆。
主持人提了一個問題,“你所從事的音樂藝術和我們的祖國有什麼關係。”
3位音樂家不約而同地說:當演奏中國樂曲的時候,內心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尤其是餘隆,談到在天壇大殿指揮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演奏中國樂曲的時候,深刻感受到正是祖國的強大,中國的樂曲才有機會被更多的人聽到。
看這個片段的時候,我潸然落淚。
坐在一旁的兒子問:“媽媽,您為什麼哭了呀?”
我回答說:“我被他們的故事感動了,他們為偉大祖國的自豪感也喚醒了我對祖國的感情。”
說完這些,我並沒有結束和兒子的對話,而是繼續告訴他:“你即將去國外留學了,我希望你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未來你的求學之路和這個國家有什麼關係。”
“這個問題我需要想一想。”兒子回答。
“我希望將來被問到這個問題時,你會說我希望用自己所學的東西為這個國家做一點事情,不一定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卻是可以回饋國家的。”
這段對話就像一顆種子種在了兒子的心裡,兒子時刻都牢記著要熱愛自己的國家,肩負對祖國的責任。這算是一次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吧。
不過要提醒的是,父母自身的真情實感才能打動孩子,這也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的前提。
保持對生活的熱愛,讓感恩教育更動人
如何調動父母的情感,發現這些感恩教育的契機呢?
最根本的是父母自身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心懷感恩。
只有熱愛才能欣賞世界的豐富多彩,才能捕捉到不經意的美感,才能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過得有滋有味。
父母以這種狀態生活,才能打動孩子,才能把感恩的情感傳遞給孩子。
尊重+情感——感恩教育蘊含在生活之中
最近我看到一個短影片,內容是6月18日的北京朝霞,分別在故宮、頤和園和北海等幾個地方拍攝。
恢宏壯觀的畫面配上《我愛你中國》的優美旋律,就是一場視覺和聽覺的雙重盛宴。
看到這個影片,我很受觸動,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立即分享到了朋友圈,並留存打算分享給3歲多的小孫女。
我想,當我的小孫女看到這個影片後,一定會問這是哪裡,為什麼會如此漂亮。那麼我會給孩子講一講故宮的角樓、北海的白塔和頤和園波光粼粼湖面上的十七孔橋。
也一定會說到這樣的美景離不開我們對整個生態環境的保護,讓孩子瞭解到每個人為了保護環境而做出的努力,形成她對這些人的尊重和感恩意識。
另外,這個影片的背景音樂是《我愛你中國》,這是歸國華僑葉佩英演唱的,是電影《海外赤子》的插曲。
我們可以找來葉佩英的原唱,重溫一下這部老電影,和孩子一起分享看電影的感受。還可以結合電影放映的年代,給孩子講講自己的成長故事,講講那個年代發生的國家大事。
這樣一來,一個小影片承載的意義不僅停留在欣賞的層面,而變成了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契機。
你看,感恩教育的素材在生活中無處不在,關鍵在於父母要用好尊重和情感這兩個關鍵詞,以生活為載體,把感恩教育更加豐富的內容介紹給孩子。
打動孩子的感恩教育一定是有故事性的,而故事性的營造就需要父母調動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或他人的經歷。
講給孩子的內容一定要有深刻的精神內涵,對他人的尊重作為最基本的價值觀蘊含其中。
這些不僅是父母在做感恩教育時要下的功夫,也是父母的職責所在,不僅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也要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給孩子提供精神滋養。
心懷感恩,也是在搭建個人的社會支援系統
心懷感恩是一個幫助孩子搭建社會支援系統的有效工具,簡單來說,只有你願意幫助別人,別人也才願意幫助你。
說到社會支援系統,有些父母可能會感覺陌生,這說的是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求助的物件和可調動的資源。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可以為孩子提供無條件的支援,但父母只是孩子社會支援系統的一部分,而且父母只能陪伴孩子一段時間,孩子完整的成長離不開社會中的很多人。
為此,爸爸媽媽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學會與他人相處,積極主動地與社會建立連線,穩固孩子的社會支援網路。
來 源
父母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