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衛健委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目前隨遷老人的人數超過1800萬人,以我國2.47億流動人口來看,佔據了7.2%。而在這些隨遷老人群體中,有超過70%的老人是為了幫子女帶孩子。
閨蜜雅雅最近多次在微信群裡跟我們吐槽,主要便是與婆婆的餵養理念不合。雅雅的兒子小波今年2歲半,已經開始上幼兒園了,平常早上雅雅和丈夫都趕著上班,所以小波的起床洗漱、早餐以及送他去幼兒園等瑣事都交給了公公婆婆。
令雅雅沒想到的是,小波去幼兒園才1個星期,老師就打電話來跟雅雅說,讓他們送小波到幼兒園之前,最好能讓他吃一點早餐,不然小波老是喊餓。畢竟幼兒園要等到10點左右才會給小朋友們準備點心、水果之類的。雅雅聽了老師的話覺得十分奇怪,因為每天出門前都會聽到婆婆說要準備小波的早餐。
雅雅當晚就回去詢問婆婆。“我們早上喜歡喝一點白粥,小波早餐也是一樣的。而且不是說幼兒園早上也會安排餐食麼”,婆婆十分自然的答道。雅雅聽後說到:“小孩子活潑好動,消化很快,8點半喝一小碗白粥,哪裡能頂到10點的加餐時間呀!我明天買一些麵包、牛奶備著,給小波一些再去幼兒園吧。”而婆婆聽到後直接反駁:“麵包、餅乾這些都是零食,營養怎麼能跟白粥相比啊?”
之後無論雅雅怎麼解釋,婆婆就是認為只有粥等主食才是最有營養、最養胃的早餐。直到作為營養師的小姑子特意回去跟婆婆解釋,白粥只有碳水化合物,營養單一之後,才取消了早餐只給小波喝白粥的安排。
01、老人餵養孩子存在的5個誤區
我國衛健委的調查資料也顯示,目前國內的孩子在2歲半以前是由老人照顧的家庭比例高達70%。這樣的現狀下,除了隔代教育問題普遍存在外,對於孩子的科學餵養問題也日益凸顯。
第一點:早餐只喝白粥
張宏文此前就已經指出,早餐不應該只是喝白粥,因為白粥的成分只有水和大米,而大米中75%左右的營養物質只是碳水化合物,營養是比較單一的。若是早餐喝白粥,不僅不能喝太多,同時還要配上牛奶、雞蛋、水果等食物來豐富營養。
第二點:多喝油膩的骨頭湯可以補鈣
根據營養學的知識,骨頭湯裡有80%是水,剩餘的幾乎都是脂肪,能量的密度連0.2kcal/g都達不到。如果讓孩子經常喝這些油膩的骨頭湯,不僅達不到補鈣的效果,還會因為脂肪攝入過多,讓孩子發胖。
第三點:多吃麵食,防止餓肚子
在老人眼中,孩子便是“能吃是福”。而麵食又是非常能果腹的主食,因此老人餵養孩子時,都是讓孩子多吃麵食,防止餓肚子。然而,麵食與白粥、米飯一樣,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若是每一次的攝入量過多,很容易引起肥胖。而且很佔胃,影響孩子食入其他食物,營養無法得到全面的滿足。
第四點:多吃肉,有營養
老人們看到孩子大口吃肉,總會十分開心。但我們有句成語叫“過猶不及”,無論是什麼有益的食物,都要講究適量。畢竟,肉類除了含有蛋白質、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外,還含有較為豐富的脂肪酸,若是孩子食用過量,很容易導致肥胖。
第五點:只喝牛奶就能長得又高又壯
牛奶富含鈣、鎂、鋅、維生素A、維生素D等營養物質被譽為“液體黃金”,繼而深受大眾的喜愛。很多老人也都認為孩子只要喝牛奶就能長得又高又壯,所以只注重給孩子喝牛奶,沒有再考慮其他的營養。
但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孩子每天除了喝適量牛奶,還要補充足夠的主食、蔬果、肉類等。因為牛奶是缺乏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等。
02、科學餵養孩子,不管老人還是年輕父母都要了解
中醫普遍認為“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也就是說,孩子的脾胃、消化系統、吸收系統等都比較脆弱,飲食方面需要謹慎對待,保證營養均衡的同時,也要避免積食的發生。
而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的建議,孩子每天的餐食應包括含有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食物。
如富含蛋白質的魚類、肉類,富含維生素的當季新鮮蔬果,礦物質含量豐富的牛奶、海鮮、堅果等。切不可讓孩子的營養攝入過於單一,保持清淡飲食的同時也要注意營養均衡。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每日食用量不宜過多,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議,每日的量不宜超過自身拳頭大小。
結語:
都說“病從口入”,錯誤的飲食方式直接影響著孩子的身體健康,不管是老人還是年輕的父母,保持科學、合理的餵養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