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媽
中外育兒觀念的衝突
在央視的一檔綜藝《你好生活》中,有一期撒貝南談到了與外國妻子在養育上的衝突。
尼格買提問撒貝南:“她最受不了你什麼?”
撒貝南說:“最受不了我太注意小孩的各種細節。”
撒貝南說,跟妻子在一起以後才知道,外國人養孩子是真的糙。孩子摔倒了,完全不會跑過去扶;孩子要趴在地上舔地板,好,那就舔一會兒。實在看不下去。
這讓撒貝南超級無奈。
不得不說中西方育兒觀念差異太大。在國外,一個媽媽可以獨自帶幾個娃,可以說輕鬆無壓力。國內全家老小齊上陣,帶一個娃還經常雞飛狗跳。
米粒媽看到這裡,其實一點都不同情撒貝南,反而為他的妻子拍手叫好。帶娃這件事,誰帶得多誰最操勞。如果能提高效率,糙一點怎麼了?更何況他眼中的“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更何況撒貝南家是龍鳳胎,帶倆孩子的辛苦誰帶誰知道。
外國父母的放養給自己省了不少力氣,心大了,不用時時刻刻緊盯孩子的各種日常細節,做事的效率自然就高了,也能騰出更多一些精力去愛自己。
在《孩子幾歲做什麼家務?只有懶媽能養出勤快娃》中,米粒媽提到過我的一個美國朋友。
朋友夫妻倆生了5個孩子,她是真心喜歡小孩,每天在家面對5個娃還不過癮,居然到當地的日託中心當老師去了……
這對咱們來說簡直難以想象,別說生5個孩子了,現在家裡一個孩子,就鬧得全家雞飛狗跳了。
所以,我一直特別想知道,朋友養5個娃,還能出去工作,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我們去這個5娃朋友家裡做客,4個大人在客廳聊天,5個孩子就坐在旁邊,安靜地聽著。簡直太不可思議了!居然不需要ipad,不需要動畫片!
後來,最小的2歲孩子有點坐不住了,旁邊四五歲的姐姐就給他念繪本,一本接一本地講,說實話,真是震撼到我和米粒爸了。
▲朋友家的小區
到了吃飯時間,我們起身出門去餐廳。然後這5個孩子呢,各司其職,全都行動起來。
有負責關燈的,有負責鎖門的,有負責檢查水電開關的,大的幫小的穿衣服穿鞋,哥哥幫弟弟妹妹準備出門要帶的玩具和圖畫本……(真的太有愛了)
去他們家做客的時候,米粒媽發現,最小的2歲孩子把書架上的書都拿出來攤了一地,然後四五歲的姐姐就幫著一本一本放回去,按照原來的順序擺好。
完全不是一家熊孩子和一個累癱了的媽媽那種悲催畫面好麼!
▲朋友家的兒童臥室,幾個娃幾個監視器,大人可以邊吃飯邊聊天邊檢視每個娃的睡眠情況
所以我想說,相信孩子,孩子真的可以成為家裡的小助手!你把孩子太當孩子了,不光累得自己身心俱疲,還會讓孩子失去了鍛鍊能力的機會。
最可怕的是,孩子並不會有多感激你的付出,老公、長輩,也未必覺得你的付出感天動地,相反還會覺得你是因為心理素質太差才會受不了。
我和米粒爸的另一個朋友,也是在美國。
家裡3個孩子,哥哥8歲,兩個妹妹四五歲。每天早上哥哥都會負責給兩個妹妹做早餐,有時甚至把全家人的早餐都包了。有沒有被震撼到?
國外的孩子幾乎是從很小就開始被訓練做家務,孩子們的家庭參與意識很濃,在很小的時候,就意識到家務需要自己幫忙做,如果有弟弟妹妹,年長的孩子還會主動承擔起照顧弟妹的責任。
中國媽媽太累了
中國媽媽的累,其實不光是體力上的,更多的是來自於落差、委屈和不甘。
身邊很多媽媽,從孩子一落地就迅速切換了角色,她不再是一個女人,甚至不再是她自己,而她的人格徹底切換成了一個媽媽。
她的網名暱稱換成了“**麻麻”,她的頭像換成了孩子的照片,她的世界只有那麼大,裡面全部全部塞滿了孩子。
太多媽媽永遠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了,她摒棄了一切,丟盔棄甲去奔赴孩子,她以為全家人都和她一樣成功切換了角色。
而累死累活後,當她驀然發現,身邊的大家依然還是做著自己,只有她自己切換了角色後,那種滅頂的委屈和怨氣,瞬間將她淹沒了。
更可怕的是,當她去訴苦、抱怨,換來的是家人的不領情,自己犧牲了大把的休息時間,費力不討好。還成了全家人嫌棄的物件。
其實除了帶娃累,中國家庭還有一個育兒難點,那就是老人的參與。無論是參與過多還是沒有幫到忙,其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給三口之家的結構造成干擾。
在美國,完全不需要三世同堂,沒有婆媳、母女之間的育兒理念之爭,媽媽們也會少了很多累心的問題。
因為大環境如此,爸爸們的觀念上壓根沒有“反正有老人幫著”這個概念,所以個個都是神助攻。很少有喪偶式育兒,因為責任感這個東西,很多時候就是觀念的問題。
再看咱們身邊的媽媽們,看似姥姥、奶奶在身邊幫忙,其實忙沒幫上多少,矛盾倒是多了一大堆,本來自己能很快搞定的事情,反而效率降低了。
米粒媽的建議是,養育的大方向一定是自己說了算。
其實所謂放養,一定是要從觀念上放養才行。那就是:停止過度保護!
米粒媽想到一個例子。
在一檔綜藝裡,有一位明星嘉賓非常愛自己的女兒,幾乎不允許孩子玩任何帶“隱患”的玩具,包括所有帶尖的物品。
為了很好地“保護”孩子,她搬空了客廳裡邊的傢俱,一家三口每天在一張毛毯上吃飯。她平時也生怕孩子累到了,女兒上廁所、洗澡都要親自陪護。
現在,女兒四歲了,什麼都不會,穿衣服都要花十多分鐘。去了幼兒園,孩子第一天就尿褲子了,差點被幼兒園的老師“勸退”。
這跟上文中米粒媽的那個五歲照顧弟弟妹妹的孩子簡直可以說是一天一地了。這完全無關乎孩子的能力,全是家長的一手造成的。
試想,如果你因為過度的參與和保護,把自己累到抑鬱,孩子的能力沒有鍛煉出來,又有誰會領你的情呢?
其實在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偶爾不小心的磕碰真的沒事,反而是孩子需要從小磕碰中,學會邊界,學會安全。
小的時候有過獨立的經驗,就能更早知道怎樣是安全的,那些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可能很大都不知道危險的邊界,當年齡迫使他們必須獨立的時候,可能會面臨更大的傷害。
米粒媽在國外生活那些年,發現外國人生了娃之後,都會給娃打造一個“安全屋”,在這個屋子裡沒有任何安全隱患。把孩子放進安全屋,大人也能適當休息。
忙著美麗,順便生娃
其實孩子也更願意擁有一個心理健康、美麗精緻的媽媽,那會使他更有安全感,更有面子。
國外朋友的例子讓我感覺,她們真的是在自己的生活之餘,順便生娃帶娃。而中國媽媽們,從生娃的那天起,就給自己設定了重重枷鎖,讓生命中所有的光都熄滅了。
其實米粒媽也曾有過焦慮的時刻,每當這種不好的感覺來臨,我就會去看看國外博主養娃的vlog來放鬆自己。
看著看著就又找到了釋懷的靈感,感覺可以汲取新的營養,讓自己開心和放手的營養。
真的,你只要敢放手,也可以很快活的。
每個班都會有這樣的孩子吧?小學好幾年級了還不會自己吃飯,因為從小到大吃飯都是家長喂;
因為怕起床時間不夠,所以一直都是家長給穿衣服,自己完全不會穿衣服;
因為害怕擦不乾淨會感染,所以好幾年級了都還不敢在學校大便,因為需要回家解大便,以保證有家長給擦屁屁。
別說沒有,這都是身邊的真人真事。
所以有句話說得好:那些從小餵飯的孩子就是長大了需要被督促寫作業的孩子。
米粒媽的建議是,我們應該做園丁式的家長,而不是木匠式的家長。我們要創造肥沃的土壤,讓小樹自己在風吹雨打中堅毅茁壯地成長起來,而不是按照圖紙,精雕細刻出一個固定的木雕作品。
孩子的潛能遠超你的想象,如果孩子不行,那一定是你人為地遏制了他的生長。
不妨常說這樣的話:“你為什麼不自己去試試呢?我相信你能很好的完成。”
怕孩子受到傷害的時候,把安全事項告訴孩子就可以了。在安全的範圍內允許孩子試錯,當那些安全的囑咐得到印證後,會真正內化的腦子裡去,孩子一輩子都忘不掉的。
而且沒有被過度管束的孩子,通常不會有太明顯的叛逆期。
無論如何請記得,你是媽媽,是妻子,是兒媳,最重要的是:你是你自己。
愛自己,照顧自己,為母則剛的我們是打不倒的,能夠打敗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作者簡介:@米粒媽愛分享(歡迎關注哦),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噹噹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於0-5歲寶貝的科學養育、學習啟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5-12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頻道)
想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點選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