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煦的夕陽裡,一個孩子正在安靜地玩耍著,他認真地一塊塊壘砌著積木,搭建著屬於自己的小王國。他不時地低頭沉思,偶爾地展顏微笑,畫面如此美好,一切安然如夢。
這個時候,一個高大的身影漸漸接近了他,看到這樣的畫面,他不由地皺起了眉頭:“作業寫完了嗎?快去寫作業!”
孩子猛然之間被驚醒,他看起來有些茫然,看到孩子遲疑的表現,高大的身影一聲怒喝:“聽話!”
孩子戀戀不捨地離開了玩具,垂頭喪氣地,一步三回頭地跟著高大的身影離開了。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經常在你家上演?在我家反正每天如此。
我們的初衷自然是好的,希望幫助自己的孩子培養自律的習慣,希望幫助自己的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處理好自己的事物。
可實際卻是,“聽話”反而在毀掉孩子的自律,大喊大叫更是在將孩子推向深淵。
最好的成長是自我成長,最好的控制是自我控制。
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決斷、為自己負責。
控制感的重要性
所謂控制感,也就是自己對自己生活的把控程度。它能夠幫助我們極大地緩解壓力,能夠讓我們煩躁的大腦冷靜下來。
你可能有過這樣的體會,在開始一項艱鉅的工作之前,會先把桌子整理乾淨;大多數人覺得開車比坐飛機更加安全,是因為開車更有控制感;在路上碰上堵車時,我們的情緒總是更易煩躁,感到壓力巨大,因為我們對此無能為力。
生而為人,我們都崇尚自由,不喜歡被約束,孩子也是如此,所以兩歲大的孩子會說:“我自己來!”而四歲大孩子則會說:“憑什麼聽你的!”
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生活的控制感卻在被逐漸剝奪:他們必須坐在自己沒法選擇的班級裡,必須聽被隨機分配來的老師講課,還要和被隨機分到班級裡的孩子好好相處,就算是想要上個廁所,也必須在規定的時間按時完成。
就算回到家裡,孩子也不能說了算,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早就被家長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孩子必須一絲不苟,有條不紊地按章辦事。
控制感的缺失讓孩子失去了應對壓力的武器,變得脆弱無比,也讓他失去了變得自律的機會。
自律是種技能,也需要從小培養。
你以為你在幫助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其實你正在剝奪孩子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從小到大,孩子都沒有管理過自己的生活,長大了他又如何能安排妥當?
你必須試著讓他自己說了算,可以先從小事做起,比如今天穿什麼顏色的衣服,中午想吃什麼飯菜,先玩遊戲還是先做作業……
剛開始的時候,他可能會把一切搞得一團糟,但相信他,他會做得越來越好。
要想讓孩子走到臺前,父母就需要隱入幕後。
我想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而只有讓孩子活出自己人生的意願,他才能幸福。
喊叫讓孩子懵圈
要想管理好大腦,我們先得明白大腦的構造,我們得知道孩子大腦中做決策的到底是誰。
大腦中調節壓力,控制衝動的主要有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前額皮質,這是我們人區別於動物的最重要的部分,這部分引領著我們的理智,當我們處於平靜、放鬆、有控制感的狀態時,是前額皮質控制著我們的大腦。
但是,前額皮質有一個特質,就是當壓力上升時,它會掉線,進而難以發揮功能,這樣一來大腦就無法高效地學習與思考了。比如說你跟別人吵架或是生氣的時候,有時候會說不出話來,這就是前額皮質掉線的表現。
這個時候,第二個部分杏仁核就登場了,它接管了大腦。杏仁核如同一個鬥獅戰士,它是非常情緒化的。當我們的孩子壓力過大,前額皮質掉線的時候,他會變得易怒,大喊大叫甚至逃避,陷入到沉默或者是暴力中區,此時掌握他大腦的就是杏仁核。
如果孩子的壓力長期過大,孩子的大腦裡就會分泌過多的皮質醇,以應對長期作戰。皮質醇的濃度持續上升,能夠幫助身體應對壓力。人體內的皮質醇一旦上升,下降是非常緩慢的,一次會保留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而長期較高的皮質醇會弱化海馬體的細胞並最終殺死它們。
海馬體是第三個重要部分,它是創造與儲存記憶的地方。因此海馬體受損,孩子就會產生各種各樣學習上的變化。
這就是當你對孩子大喊大叫時,他大腦中產生的變化。
當我們瞭解了大腦是如何受傷的,我們就知道天天在孩子身邊不停地職責和嘮叨,對孩子是多麼大的傷害。
長期的嘮叨,喊叫是一種慢性壓力。這種壓力會傷害到孩子的大腦,讓他產生皮質醇,影響孩子前額皮質的發育。
要想孩子的前額皮質發育的好,你必須讓他有掌控感,讓他有選擇權,讓他能對自己的事情說了算。
三句有魔力的話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在專制和縱容之間,有一箇中間位置,就是權威型管理,我們要學會做權威型的父母。
權威型的管理就是支援而非控制。父母要學會放手,學會不要那麼專制,但也不是完全縱容。
父母要做的事,首先是退一步,不要替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過得是自己的人生,他需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相比於父母,孩子的判斷力與決策力並不差很多,他們差的只是知識儲備和生活經驗而已。父母只要給他講清楚,你有這麼多的選擇,這些選擇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就可以了,不用誇大,不用威脅,孩子自己能判斷清楚。
第二就是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父母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給孩子愛,讓他在你這兒得到依靠。這樣當孩子遭遇挫折,遇到困難和壓力的時候,他才有力量應對,他才能挺得過去。如果孩子在家裡也感受不到愛,當他遇到問題時,他感覺自己處於孤立無援的狀態,控制感的缺失,心理壓力的增大,很容易讓他失控。
第三件事就是讓孩子學會自主。讓孩子學會自主,你要學會對孩子說這三句話。
1.你特別懂你自己,你可是自己的專家哦。
2.你脖子上長著自己的腦袋。
3.你想要讓生活中的一切都有條不紊。
這三句話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對自己的責任感。
但是如果孩子出現了特別不靠譜的行為或者是決定,家長還是應該站出來阻止他的。我們可以給孩子自由,但是應該設定好邊界,在這個邊界範圍內的事情可以由孩子自己來定。
結語
當家長的,終點在哪裡?
不是讓孩子過上了你想讓他過的生活,而是你幫孩子過上他自己想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