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媽:正確的引導孩子遠離垃圾快樂,是每個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作者:西小瓜(爸媽精讀作者)
最近看到一個新聞,讓我忍不住思考起來。
00後小夥自從迷戀上劇本殺之後,每天什麼都不做,學也不想上,正常的生活完全被打亂了,每天就是想著玩這個東西。
每天晚上都玩到特別晚,精神也越來越差,甚至大喊大叫,情緒非常不穩定。
而且一不高興,就衝著父母發火。
母親不得以帶孩子去找醫生,希望能夠解決孩子的問題。
經過檢查,醫生確認孩子是屬於“遊戲成癮狀態”。
這種遊戲如果入戲太深,可能會影響孩子身體健康,尤其引發心理疾病。
並且醫生表示,每個月他們都會接到因劇本殺而發生心理疾病的病人,這些病人或抑鬱、或焦慮,甚至出現了幻覺等精神病學症狀。這個孩子只是其中一個。
為何劇本殺有這麼大的魔力,能夠讓孩子沉迷上癮,甚至引發心理疾病呢?
其實問題的關鍵就在於,這種遊戲能夠給人帶來短暫的精神快感,讓人麻痺自己,沉浸其中。
也就是俗稱的“垃圾快樂”。
刷手機、電子遊戲、打麻將都屬於“垃圾快樂”的範疇。
長期沉迷其中,不僅損害身體健康,而且會消磨一個人的意志力,更有甚者毀掉一生。
- 毀掉一個孩子,讓他沉迷垃圾快樂就夠了
有人說:“垃圾快樂”最容易讓人上癮。
確實是這樣!
之前看過這樣一個影片。
一個14歲的男孩,為了不讓奶奶打擾他玩遊戲,情緒非常激動。
不僅對著奶奶大聲辱罵“給我滾”,還朝著奶奶扔東西,摔傢俱,絲毫不顧及會不會傷到奶奶。
甚至還把60歲的奶奶,關在房門外過夜。
這是多麼可怕的一幕!
影片中的男孩,整個暑假都沒有出過門,開學了也不上學,就躲在家裡打遊戲。
整個房間裡都散落著衛生紙,還有一股濃重的汗臭味,奶奶說:
“孫子已經很久沒有洗過澡了。太難受了,就用衛生紙蘸水擦一擦。”
失落難過的奶奶眼含著淚水,看著只顧玩遊戲的孫子,不敢大聲說話,甚至只能躲在樓梯裡。
而孫子卻沉迷在短暫的精神快樂中,像吸食了鴉片,忘記了現實。
快樂和痛苦相比,總是充滿了吸引力。
心理學家亞當.阿爾特曾經說過:“遊戲、八卦、直播等娛樂產品,就像毒品,一不留神就能讓人上癮。”
對垃圾快樂成癮的孩子,行為完全不受控制。
記得之前看過一個小採訪。
當問及孩子們,玩遊戲對自己有什麼影響的時候,孩子們的回答是這樣的:
“上課想著遊戲。”
“成績沒有以前好。”
“我也知道玩遊戲不好,但我控制不住。”
孩子們的回答,深刻說明了垃圾快樂的影響有多大。
無法集中精神學習,導致成績下滑。
想要戒掉這種不好的習慣,卻又無能為力。
這種垃圾快感正在侵蝕著孩子的身心,讓他們無法自拔。
還有這樣一個新聞,一個大學二年級的學生,在接觸了劇本殺之後,生活越來越不規律,媽媽為了不讓他沉迷,開始限制他玩。
結果孩子受不了,不斷和媽媽吵架,還揚言要殺了媽媽。
一個孩子居然能說出要殺了媽媽這樣的話,想想都覺得恐怖!
可見,垃圾快樂毀掉的不只是孩子的作息,很有可能還有孩子的人生。
那些成癮的孩子,甚至不在乎自己的身體,家人的性命,喪失了基本為人處世的道德和底線。
垃圾快樂悄無聲息的進入孩子的生活,給了他們無比快樂的“甜”,卻也在慢慢給孩子帶來赤裸裸的“傷痛”。
- 垃圾快樂成癮的孩子,父母也是幫兇
《娛樂至死》裡有這樣一句話:
“人類無聲無息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心甘情願,其結果是我們成為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其實仔細觀察,那些喜歡垃圾快樂的孩子,很多都是因為父母對他們的關愛太少了,或者說教育的方式不對。
所以垃圾快樂就成了孩子們的必需品,舍不掉,放不下。
記得看過一個綜藝節目《孩子說》,裡面有一期就是孩子們講打王者榮耀的故事:
裡面的每一個孩子都愛極了玩這個遊戲,聲稱:迷戀,上癮,這輩子都離不開了。
其中一個小男孩回憶,他3歲半的時候,他的爸爸就開始教他玩穿越火線了。
可見爸爸本身就很愛玩遊戲。
孩子們還說道:“父母忙的時候,就讓我玩。因為他們不想讓我搗蛋,所以叫我玩遊戲。”
而此時的父母有的正在忙自己的事,有的也在玩手機。
看到這裡,心裡不免有些感傷。
孩子喜歡垃圾快樂的背後,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父母在忙碌,沒有辦法陪伴孩子。
父母沉迷垃圾快樂,不想讓孩子來打擾。
孩子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於是也只能在垃圾裡找快樂了。
綜藝節目《少年說》中,有這樣一幕。
葉子健站在臺上委屈地大喊:
“小時候,我總是認為手機才是爸爸媽媽的孩子。每次我抬起頭,他們都在目不轉睛的盯著手機看,我真的不知道,手機裡到底有什麼好看的東西。
竟然比我還要重要。因為爸爸媽媽想讓我安靜下來,不給他們搗亂。就會把手機扔給我,讓我一個人玩。
你們大人總是這樣,為了圖現在的安靜,用手機穩住我。等我長大了,沉迷於手機,你們又會覺得,是手機耽誤了我。
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在小的時候,是誰把手機塞到我的手裡?又是誰,放棄了對我的關愛和陪伴?”
孩子說到這裡的時候,我真的替他感到難過。
孩子沉迷手機,喜歡垃圾裡找快樂,到底是不是隻有孩子有錯?
很多時候,恰恰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孩子沉迷垃圾快樂的幫兇。
有人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印件”。
永遠不要低估你在孩子眼中的樣子,你是什麼樣,你怎麼對待孩子,孩子就可能變成什麼樣。
的確是這樣!
沉迷垃圾快樂的父母,同樣也會傳染給孩子。
吝嗇陪伴的父母,也永遠無法填補孩子內心的空白。
- 父母正確引導,讓孩子遠離垃圾快樂
孩子們喜歡垃圾快樂,是正常現象,畢竟大人有時都難以控制。
但我們要知道,所有妄圖取悅於你的,都在浪費你的時間,而所有讓你痛苦了之後變得強大的,才值得投入。
讓孩子遠離垃圾快樂,不只是孩子的事兒,父母也需要改進自己。
1、立規矩,控制玩耍時間
李玫瑾教授說過:“6歲以前一定要給孩子立規矩,孩子當然會哭鬧,家長要學會說不,這是訓練孩子自控力的好辦法。”
有很多父母都採用這樣的方式,我的同事小吳就是這樣。
每天晚上孩子放學回家後,都要求她必須做完作業,才能玩手機。
而且玩耍的時長不能超過1個小時。
如果超過了,那麼,明天不許再玩。
孩子現在已經形成了習慣,不會總想想著玩手機。
大部分的時間還是放在學習上。
規矩是需要一開始就定下的,否則壞習慣成癮,再想改掉就很難了。
2、引導孩子,尋找高階快樂
網上有一位爸爸,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
他在問孩子玩不玩DY,關注了多少賬號的時候,孩子說500個,而且大部分都是一次元二次元。
這位爸爸並沒有說不許孩子玩手機,也沒有說不許刷抖音。
而是教導孩子升級手機用法。
他給孩子講解了DY推送的選擇性,並且告訴孩子不要做被動的奴隸,而是要學會做主人。
只要做了主人,想要的知識都在網際網路上。
那些不會的題,都可以找到對應的老師來講解。
把手機、電腦作為自己學習的工具,而不是玩樂的樂器。
真正的快樂不是短暫的,不是隻有開心,而是經歷過痛苦,經歷過選擇,而且有成就感。
在短暫的快樂上面待的越久,越容易沉淪。
優秀的父母,都會引導孩子找尋高階快樂,捨棄垃圾快樂。
3、父母以身作則,遠離垃圾快樂
終南山教授說過:“父母以身作則,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孫儷就是一個很正能量的明星。
她經常在微博上曬出自己的真實生活,熱愛寫字,熱愛運動,熱愛家庭,熱愛事業。
她說:“對於我的小孩,我覺得更要規範自己的行為,因為我的行為,會影響我的孩子。我是他們的榜樣。”
而她的孩子也跟著她學習了各種技能,寫毛筆字,練普拉提等等。
她們的生活裡都是滿滿的高階快樂。
父母是什麼樣的生活方式,都在深深地影響著孩子。
只有父母以身作則,才能給孩子起到最好的榜樣作用。
毀掉一個孩子很簡單,但成就一個孩子卻非常難。
為人父母,不只是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也同樣需要用心陪伴。
正確的引導孩子遠離垃圾快樂,是每個父母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在責怪孩子的同時,不妨好好審視自己,是否合格。
希望每個父母都可以認真的做生活的主人,以身作則,遠離垃圾快樂,多多陪伴和關心孩子,和孩子一起尋找高階的快樂。
作者簡介:西小瓜,爸媽精讀專欄作者,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