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和休學在家兒子的對話:不是帶孩子走向光明,而是陪孩子渡過黑暗

本篇作者 | 清風

本篇編輯 | 董小姐

當值編輯 | 識無邊

今日導讀

自9月初的開學,已然過去快一個月了。依然有很多孩子,因為內心的迷茫、困惑、糾結或者其他情緒問題,休學在家。而在這些孩子的背後,是一群同樣焦慮迷茫的父母。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去上學?如何解決孩子不上學的問題?父母究竟該如何做,才能真正給到孩子支援?對於這個話題,相信沒有誰,比正在休學中的孩子,更有發言權了。

來聽聽一位休學男孩的真心話吧,來看看孩子究竟需要怎樣的陪伴和支援。相信透過這位男孩的回答和他父母的思考,你也會找到自己的一份答案。

和休學在家兒子的對話:不是帶孩子走向光明,而是陪孩子渡過黑暗

開學日已然過去了快一個月,對於那些趴窩在家、不願上學的孩子,我們要不要強推孩子去學校?就這個話題,前兩天,我和休學在家的兒子討論了一番,準確地說,是“小吳老師”又給我上了一課(兒子讀過很多的書,知識面遠遠超過我,我在這裡尊稱他為我的老師)。

孩子為什麼不願意上學?

基於自身的體驗和在學校觀察的經驗,兒子說,孩子趴窩的原因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於厭惡學習,這一類孩子往往沉迷手機、陷於虛擬,這是一種貪圖安逸的懶惰;另一種則是由於內心迷茫、困惑、糾結,這是一種對現行學校制度的不滿與挑戰,常見於青春期。基於以上兩種原因,它產生出三類不同的人群。

第一類人群,是完全不想讀書、不想工作的懶人,這一類人不拘泥於年齡,有可能是青少年,也有可能是成年人,跟青春期沒有太大的關係;第二類人群,則大部分是青少年,不上學的原因主要是由於青春期的迷茫困苦;而第三類人群是複合型的,既有懶惰的成分在,也有青春期的迷茫在。

兒子說,即便是複合型的人群,也分兩類,一類是懶惰因素佔主導。一類是迷茫因素佔主導。兒子說,他就是複合型的,但佔主導的原因是青春期的迷茫。

和休學在家兒子的對話:不是帶孩子走向光明,而是陪孩子渡過黑暗

如何解決孩子不上學的問題?

想要解決孩子不上學的問題,首先要分清楚孩子屬於哪一類人群,如果是屬於複合型的,又要分清楚孩子哪一方面的主導因素更多些,這樣才能對症下藥。

那麼怎麼區分這幾類人群呢?兒子說,很簡單,你就問他:呆在家裡快不快活?如果他說快活、滿足,那他勢必就是第一類人群,如果不快活,那就是第二類、第三類人群。

兒子繼續說,推動一個人行動的力量分三種:來自於自己內心的力量、周圍人的主觀力量、社會現實的力量。第一類懶惰型的人必須靠父母強推,否則就會變成巨嬰;第二類人,父母推了沒用,只會在他的傷口上撒鹽;但更多的人應該是第三類複合型的,既有懶惰、怯弱也有迷茫、痛苦,那麼針對這類人,你就要分開來解決。

首先,要解決孩子懶和怕的問題,這是完完全全個人的問題,必須是個人要承擔的部分,作為父母,必須要推他一把。透過什麼辦法?比如說,讓孩子勞動呀、幹家務活呀、制定一些必須執行的生活中的小計劃啊....對於這些已經休學在家的孩子來說,父母對其的生活安排必須要勞逸結合,不能一味的放縱。

而對於孩子內心痛苦和迷茫的問題,這其實更多的是社會和學校要承擔的責任,但即便是這樣,我們也不能透過改變社會來解決這個問題,還是得由自己來承擔。對於這一部分問題,家長此時的強推是解決不了的,還是得由孩子自己去經歷、去思考,繼而找到他自己的答案,他才能把這個問題解決好,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與自己和解。這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家長一定要足夠耐心,給孩子時間。

和休學在家兒子的對話:不是帶孩子走向光明,而是陪孩子渡過黑暗

休學的孩子,只是在停下腳步尋找方向

兒子接著說:“通常,我們這一型別的孩子,其實內心是向好的,只是現在一時找不到方向,暫時停了下來。我們很想擺脫這個現行的制度,但又很無力,我們也不想這樣孤獨寂寞下去,但確實暫時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內心痛苦無比,這個時候,如果家長還去推我們,是給我們增添更多的痛苦,適得其反。”

“這個時候,你就要更多地看懂孩子的痛苦,找到背後的原因,再去巧妙、不著痕跡地輕輕的推一推,但前提是這些孩子一定是在心靈上、道理上、理論上有了一定的認知。”

兒子接著舉了他自己的例子:“就比如說,我在五月的時候,真的發自內心的明白了、領悟了,好像一下子看清了人生的一點點真相,當然,知道和做到還是有距離的,即便後來我依然有很多沒有做到,但在那個時候,好多東西我真的一下就看明白了。”

這個時候,我插了一句話,我問兒子:“你的這個明白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之上的?”兒子說:“是建立在曾經無數個糾結、煎熬、思考、探索的日子的基礎之上的。”

所以說,千萬不要指望休學的孩子可以“頓悟”,沒有這個說法,孩子不可能突然“靈光乍現”,忽然說自己要去學校了。家長務必站在孩子的身邊,尊重、理解、接納、陪伴、引導,這才是智慧家長的做法,而且尤其記住,不要有功利之心,不要急功近利,這是最要不得的,不要以為你做一點什麼就一定要看見成效,請問你要看見什麼成效啊?家長你們到底在焦慮什麼呀?

兒子又舉例說起作家毛姆的小說《刀鋒》,他說,越過刀之鋒背實屬不易,所以常言道,得道之途艱難。他告訴家長們,我們這個階段猶如越過刀尖,這是多麼艱難的一件事,真的不是輕飄飄的,真的不是幾日可以見成效的,這是老天給我們設定的磨鍊之途。喬布斯年輕時,還刻意去當苦行僧修煉自己呢,無非他們是行路上的修行,而我們行的是心靈上的修行,但可都是修行啊!

和休學在家兒子的對話:不是帶孩子走向光明,而是陪孩子渡過黑暗

家長要做的,是陪孩子走出痛苦

“推”是什麼?兒子接著說,推就是把你的主觀意識強加給別人,就好比現在我站在路中央,我不是不想走,我只是不知道往哪個方向走,前面有城市,後面有森林,左邊有大海,右邊有沙漠,我該去向哪裡?這個時候你告訴我,不用想了,就去城市吧,那裡最好最幸福,於是你一推把我推入了城市。

這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先入為主,你喜歡城市,你就知道我也一定喜歡城市嗎?我明明更喜歡森林,更喜歡大海呀。

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陪伴很重要。此時,我的內心很痛苦,那麼,請你看見我的痛苦,我請你陪伴我,不是陪我走上哪條路,而是陪我走出痛苦,我曾經經歷了痛苦的思考,我希望因你的陪伴,我可以平靜、平和地思考,這就是家長應該做的。

關於這個事情,你們還可以看看《森田療法》,兒子接著說,森田醫生推沒推?肯定推了,但森田醫生的推也是建立在尊重來訪者的意願之上,然後在這個基礎上,無限的包容、接納,鼓勵患者帶著心結、帶著恐懼、帶著害怕去經歷行為的發生,說白了就是鼓勵患者帶著勇氣去踏出那一步,這就是巧妙的推,輕輕的推,不是強推。

其實這個巧推,也不是說需要多高深的技巧,大道至簡,歸根結底無非是尊重、理解、接納、包容,陪伴。兒子解釋道:尊重是指尊重孩子的意願;理解是指我懂你的不容易,知道你的痛苦,但不要緊,我可以與你同在;接納、包容、陪伴是指你放心,發生一切問題別害怕,還有我呢,我會為你兜底,你只管往前走。

和休學在家兒子的對話:不是帶孩子走向光明,而是陪孩子渡過黑暗

所有的秘訣在於兩個字:放下

說老實話,兒子關於這個話題的言論再一次打動了我,我們真的不能總是把孩子當作孩子,有時候,他們看問題或許比我們更透徹。正所謂:一念迷,走投無路,一念悟,海闊天空。心寬了,事就小了,就能天高雲淡、寵辱不驚了。有的人一念覺,即成佛;有的人,聲聲佛,催貪念。

很多父母在沒有學習的時候,整天焦慮、恐懼和控制,學習之後,滿口接納、愛和包容,可心裡眼裡,卻還是一直盯著孩子的行為。形變意不變,對孩子還是控制,還是想改變孩子。愛,是對人性的慈悲,學習如何愛,是每個父母的誠意!不怕念起,就怕覺遲,執著於相,苦海無邊。

所以,我以為:所有的秘訣就在2個字:放下。

人間百態充滿了悲歡離合 。學習群裡的老師告訴我們:這一趟,我們不是來帶孩子走向光明,而是陪孩子度過黑暗。

那麼請你務必記住:我們首先要陪孩子走進黑暗。陪他做同一件事,融入他的世界,嘗試陪他待在黑暗裡。從心理角度說這是共情,共情是理解對方的經歷,就好像你像他那樣活過一樣,而且你還要讓對方知道你理解他。共情不是簡單地理解別人,而是對他人的行為和情感做出反饋,透過視覺、聽覺、觸覺、表情、動作等多種方式讓對方知道你和他有共鳴。透過建立這種有共鳴的連結,我們能夠克服恐懼,這就是心理治療的過程。

共情是最高階的接納,不是為了馬上去解決當下的問題,而是一種深深的懂得,因為懂得,所以產生了慈悲。慈悲會讓一個在困境中的人感覺到被愛著,生命有了陪伴,不至於那麼孤立無援。眾生皆苦,我們慈悲了,就能看到每個人的不容易。

和休學在家兒子的對話:不是帶孩子走向光明,而是陪孩子渡過黑暗

三放原則和十字方針

如何面對趴窩在家的孩子,結合兒子剛才講到的,以及歲月老師給我們總結的,我覺得簡單歸納起來,我們家長要做到的就是三放原則、十字方針。

三放原則就是指放下,放手,放心。放下就是指家長要徹底放下替孩子承擔的習慣,徹底地把屬於孩子的事情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面對、承擔。

放手就是我們不要過多地管孩子,不管總比亂管要好得多,很多事情讓孩子自己來,即使他會在眼前摔跤,也要讓他自己來,因為犯錯摔跤是成長過程的必然經歷,你越不允許孩子摔跤,孩子以後會摔得越慘。

放心就是指相信孩子,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有一定的自我恢復能力的,家長越焦慮,擔心越是不知不覺,想要強行干涉孩子,想要控制孩子,最後孩子越來越糟糕。相反,當家長真正相信孩子、徹底地放手了,孩子雖然眼前不會變好,因為十幾年的問題不可能解決的那麼快。甚至當你放手後,他會表現得更加糟糕,更加沉迷網路。但是經歷混亂、摔跤也是成長的一個正常過程,當我們放手後、真正相信孩子後、學會逐步樹立原則後,孩子一定會逐步好轉。

十字方針就是:接納、允許、理解、尊重、相信。對十字方針理解不透徹的家長,可以先去看電影《阿甘正傳》,把自己代入阿甘媽媽的角色,思考在那些情況下,自己能否做到像阿甘媽媽那樣。

我們還可以把現在孩子在家,當作是家裡住了一個鄰居家的孩子,我們對鄰居家的孩子應該是什麼樣的態度?最起碼的尊重、允許、接納,一樣都該不少吧?那你會不會對鄰居家的孩子過多的擔心、干涉呢?還不是你自己該幹啥就幹啥嘛!

和休學在家兒子的對話:不是帶孩子走向光明,而是陪孩子渡過黑暗

轉變思維模式,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親愛的家人們,父母對待孩子的模式,對孩子心靈成長的重要性,遠遠大於說話內容的影響。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模式,是進入他的潛意識的,塑造的是孩子的心智模式。你把他當什麼,他就會成為什麼。

我家孩子最近對哲學社會學之類的書籍非常感興趣,老師告訴我,你就把他看成一個未來的哲學家好了,這樣,你看孩子的心態都變了。你感受到美好,孩子也會感受到自己的美好,你感受到孩子的價值,孩子也會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兒子告訴我,以前的自己,以自我為中心、很自私,透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他已經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他說,將來他希望可以成為這樣一種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我告訴他,我的兒子果然生來不凡,你的同齡人還在學校裡為多考幾分,上個好大學一頭扎進書本無法抽身,而你已經心懷蒼生和天下,媽媽為你驕傲。兒子掩不住的笑意。

其實,更多的孩子是想好起來的,只是他們不敢好起來,他們只有在確認家長真正變好之後,才可能走出來,否則他們就會一直躺平。

我們會看到不少這樣的人,從青春期一直躺平到成年,成為一個“啃老族”,我們常常會批評這樣的人,但其實他們也想變好,但可惜他們的父母完全沒有認識到這一層,一直就覺得他就是一個廢物,所以他終將成為父母詛咒的樣子,這樣的悲劇其實每天都在發生。

和休學在家兒子的對話:不是帶孩子走向光明,而是陪孩子渡過黑暗

在此,我也很想提醒各位家長一個事實,在家長和孩子的抗爭中,只有當父母完全敗下陣來、繳械投降,孩子的重生才會開始。

我記得兒子從初二開始。對手機遊戲有興趣,我那時也是如臨大敵,天天和兒子鬥智鬥勇,想盡千方百計一味地堵,最後導致孩子玩手機一發不可收拾,休學後甚至給自己買了一個手機天天不離手。

我後來就沒管他玩手機這件事了,兒子也開始意識到這不是長久之計,他開始試著去調整,隔一段時間就會主動提出來要進行“斷舍離”,兒子說,拿著手機,天天想看,這是人的天性,我接受這樣的自己,但我可以讓他離開我,這樣就斷了念想,這是我的順勢而為,我讚歎兒子的智慧。其實真的就是這樣,你越阻止他做什麼,他就越會去做什麼。

所以各位家長朋友,面對孩子出現偏差行為,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思維倒過來,放下對孩子學習上的所有期望,放下所有的擔心焦慮,放心孩子的未來,放手讓孩子自己經歷、承擔後果,唯有這樣子轉變思維,我們的孩子才會真正成長成才!

始終記住,我們要變我執為執我。我們最該培養的,是自己,不是任何人;我們唯一能改變的,是我們自己,不是任何人;我們唯一能幫助的,是我們自己,不是任何人。把我們內在的戾氣,外在的刺和硬殼去掉吧,柔軟下來。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

和休學在家兒子的對話:不是帶孩子走向光明,而是陪孩子渡過黑暗

分類: 教育
時間: 2021-09-29

相關文章

初三的兒子沉迷網遊,父母只用三天就讓孩子斷網癮,如何做到的?

初三的兒子沉迷網遊,父母只用三天就讓孩子斷網癮,如何做到的?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孩子玩遊戲多嗎?算沉迷嗎? 如果是,那麼你用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制止孩子呢,效果又如何呢? 想把孩子從沉迷中拉出來,不是件容易的事: 把孩子拉出來,還消解掉孩子的牴觸情緒,激勵向上 ...

當媽媽用遙控器完全控制兒子的生活:以愛之名,毀了多少孩子?

當媽媽用遙控器完全控制兒子的生活:以愛之名,毀了多少孩子?
你有沒有說過或者聽過這幾句話? 父母都是為了你好. 我們難道還能害你嗎? 現在恨我沒關係,將來你一定會感謝我的. 從小到大,這幾句話出現的頻率都很高.自己小時候經常聽到父母說,當自己成為父母后,腦海中 ...

媽媽,你真的死了嗎?我也想要媽媽

媽媽,你真的死了嗎?我也想要媽媽
國慶節放假了,到處都是歡天喜地,忙碌的回老家的身影. 幼兒園裡,家長們急急匆匆接孩子,抱被褥.孩子們就像出籠的小鳥一樣歡快的跑著笑著.嘴裡喊著"放假了,好開心啊!" 幼兒園外的小路 ...

先有爸先有媽

先有爸先有媽
今天孩子放假,我陪孩子在家寫作業.快中午的時候老公美滋滋的回來了,也不知道他高興什麼,問了也沒說,還主動去廚房做了飯.因為想吃雜醬麵嗎,就先燒了水,等著水開的時間裡老公看見孩子寫完作業了,就走過去陪兒 ...

養育男孩:媽媽“退”一步,爸爸“進”一步

養育男孩:媽媽“退”一步,爸爸“進”一步
精讀媽說:一個淡定的有愛的媽媽,一個熱情開朗的父親,男孩的成長才會更加健康和陽光. 作者:勤一一(爸媽精讀專欄作者) 談到孩子的性別,很多父母就不由得感嘆:養育男孩比養育女孩累. 養育孩子確實&quo ...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朱虹:十論江西文化(二)
1.文化江西的歷史脈絡 2.傳播江西聲音的方式與技巧 3.朱子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4.茶文化與"一帶一路" 5.江西文化"五個十" 6.讓書香飄滿贛鄱大地 7. ...

高三的兒子抓住她說:媽,我不想去學校了——孩子們的報復心理

高三的兒子抓住她說:媽,我不想去學校了——孩子們的報復心理
李柳男<媽媽的悔過書>,一部值得我們閱讀的書籍,以故事法的形式分享給大家. 兒子是她的驕傲和希望,成績名列前茅,各種獎項拿到手軟,擔任全校幹部,曾是學校希望之星的模範生,是她炫耀的資本,是 ...

“出門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誰有出息?聽科學家怎麼說

“出門玩”和“宅在家”的孩子,長大後誰有出息?聽科學家怎麼說
朋友參加家長會,老師跟她說:"你家孩子各方面都不錯,就是性格太內向了.希望家長能多引導引導,下學期開朗活潑一些." 朋友知道老師是好意,她也時常擔心孩子內斂的性格,在集體中不受歡迎 ...

被老婆壓迫,被兒子輕視,被世人指責,胡適的“胡”途人生錯了嗎

被老婆壓迫,被兒子輕視,被世人指責,胡適的“胡”途人生錯了嗎
民國時期有這麼一個怪人: 別人說他"怕老婆",他能欣然接受,並樂在其中. 朋友對他莫名其妙地發脾氣,他不會怒氣沖天,而是泰然處之. 陌生人對他有不情之請,他不是冷眼旁觀,而是鼎力支 ...

最成功的大猩猩王11歲生子,兒子奪取王位後,如何面對自己母親?

最成功的大猩猩王11歲生子,兒子奪取王位後,如何面對自己母親?
導讀:1.東部的山地大猩猩為何會遷徙到西部的沼澤盆地?2.大猩猩首領(金剛)凶神惡煞,他是用暴力統治族群的嗎?3.金剛之間是如何交流和聯誼的?4.成年後的銀背大猩猩返回族群與父親爭奪王位,如果稱王,他 ...

兒子最愛的早餐餅,不用揉麵,烙一下就完成,每次都吃光

兒子最愛的早餐餅,不用揉麵,烙一下就完成,每次都吃光
導語:兒子最愛的早餐餅,不用揉麵,烙一下就完成,每次都吃光 對於早餐我個人覺得還是要在家吃才健康衛生,但是每天折騰有時候也會累的,為此我的早餐基本都是懶人版的,比如平日多做一些包子第二天蒸著吃,如果吃 ...

兒子抽動症,居然暴露出家庭中最隱秘的“結”,我決定不逃

兒子抽動症,居然暴露出家庭中最隱秘的“結”,我決定不逃
口述 | (完形高階班學員) 撰文 | 小軒窗(迪楊主創團成員) 審稿 | 小軒窗&琳珂(迪揚主創團成員) "女人的一生, 青春可以被剝奪, 天真可以被剝奪, 母性永遠不會被剝奪.& ...

寫給我28周早產只有810克的兒子

寫給我28周早產只有810克的兒子
你是天使,是上帝安排你來到我的身邊,雖然歷經坎坷,幾經生死,好在平安無事. 發現病症 2019年10月,懷孕七個月的妻子覺得身體胖了好多,腳,腿部浮腫.因為生老大的時候腳也有點腫,聽人說很多懷孕的人都 ...

隔代人的對話
週末我們帶孩子去奶奶家,孩子爸爸提議出去吃飯,於是乎請上爺爺奶奶一起,一開始在車上奶奶詢問孩子的作業,問問課程的進展,升了五年級任課老師有沒有換,後來就是拉家常了,說親戚家誰又生二胎了,最後繞道中心點 ...

高中生兒子歇斯底里的喊:你去死吧!那一刻我奔潰了
自從發現兒子迷上了手機上網玩遊戲,我們的家庭再我寧日. 兒子屬於愛搗亂.學習不是很踏實,成績還行的那種學生.老師佈置的作業都不用心記,經常完不成,被老師在群裡面通報:佈置的背誦內容也不背,家長和老師檢 ...

雙減之後的課餘,孩子們在家可以玩什麼?多方案推薦

雙減之後的課餘,孩子們在家可以玩什麼?多方案推薦
週末的某天早上,我起床後睡眼惺忪地走去客廳看比我們早起的兒子在幹啥,就發現他在抓桌上一灘淡藍綠色的液體-- 抓液體--液體?我揉了揉眼睛,只見他真的抓起了一坨液體放進了旁邊的量杯裡,那看著像顏料一樣的 ...

兒子上幼兒園三天被老師勸轉學,婆婆說:看動畫片有錯嗎

兒子上幼兒園三天被老師勸轉學,婆婆說:看動畫片有錯嗎
兒子剛上幼兒園,第三天就被老師勸轉學,只因愛看動畫片 作者:大蘑菇原創故事 劉青的兒子,今年剛上幼兒園,開學第三天就被老師勸轉學. 劉青苦苦相求也不行,老師表示,實在是沒法讓孩子繼續留下.. 要不是真 ...

17歲女孩頭痛到休學,一個月有20天受折磨!醫生用這種“毒素”治療她

17歲女孩頭痛到休學,一個月有20天受折磨!醫生用這種“毒素”治療她
來源: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通訊員 胡梟峰 本是最花季的年紀,可嘉興女孩小雪(化名)卻飽受頭痛的折磨.本來活潑可愛的她逐漸變得沉默寡言,甚至嚴重到無法上學,跑遍嘉興.上海的醫院,卻始終無法解除 ...

2000年,日本母親讓精神病院接走兒子,竟揭開女孩失蹤10年的謎案

2000年,日本母親讓精神病院接走兒子,竟揭開女孩失蹤10年的謎案
2000年1月28日,日本一位年邁母親發現自己的兒子越來越怪異,不但性格暴躁易怒,還經常對她拳打腳踢,由於無法忍受兒子的長期虐待,這位母親就給當地的精神病院打了電話. 圖丨女孩失蹤10年謎案 這位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