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牙很酸爽,拔牙很痛,種牙很貴……
擁有一口健康的牙齒有多重要,相信不用多說了。
聽家裡老人說,反正乳牙也會換,換牙後再注意口腔保健就好了。
大錯特錯!
愛牙護齒,不光要從娃娃抓起,甚至剛出生就要做好口腔清潔!
這篇文章涵蓋了從新生兒期到嬰兒期,少兒期……直至18週歲成年,孩子們口腔護理的點滴,值得收藏。
為什麼孩子剛出生就要做口腔清潔
新生兒無法用語言表達身體不適,口腔健康會影響全身健康,不少全身疾病也會從口腔疾病中體現出來,可以說,口腔是全身健康的“烽火臺”!
一些家長認為乳牙會換,乳牙清潔不重要,壞了也不必治,這種觀點是及其錯誤的。
如果乳牙患齲不及時治療,會造成恆牙胚發育不良或停止,甚至會影響頜面部骨骼發育,影響孩子終身!
全世界有 60%~90% 的學齡兒童患有齲齒,據我國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調顯示,我國兒童的齲齒髮生率較十年前明顯上升。
因此,從出生起就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尤為重要!
不同年齡段如何保持口腔健康?
新生兒期(乳牙萌出前)
a.新生兒口腔內通常會產生一定的分泌物,一般不用擦去,可以定時喂一些溫開水進行沖洗。
如需清潔,則推薦擦拭法,操作如下:取幾根無菌棉籤,蘸取新生兒口腔護理液、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根據順序擦拭(唇-牙齦-頰部-舌頭表面-舌頭下部-硬顎)。一般一日擦拭1次即可,不超過2次!
b.每次餵奶尤其喂夜奶後需再喂一口溫開水。
c.保持奶具和母乳媽媽的乳頭衛生。
d.不要讓孩子養成含著奶嘴入睡的壞習慣,這是造成日後奶瓶齲的主要原因。也不能含空奶嘴入睡,這會限制寶寶口腔內正常唾液分泌,影響日後牙齒及頜面部生長髮育。
e.3-5個月乳牙萌出前,每日早晚用乾淨紗布蘸溫開水清潔牙齦,為乳牙萌出提供良好的環境。
f.成人不要親吻孩子的嘴,更不要嚼東西喂孩子!成人口腔中有很多致病微生物,例如幽門螺旋桿菌,皰疹病毒等,一旦透過唾液傳染新生兒,後果非常嚴重,甚至有生命危險。
g.不能躺著餵奶,以免造成孩子功能性反頜,影響頜面部骨骼的正常發育。
嬰兒期(乳牙萌出後)
乳牙開始萌出後,可以將消毒紗布或手帕蘸些溫開水輕輕擦洗乳牙,並觀察有無異樣。
此階段不建議用牙膏,孩子年齡過小,牙膏易被誤吞引起不適。
幼兒期(1-3歲)
此階段已經開始食用五穀雜糧等物,正是口腔致齲菌在幼兒口腔內部定植的時間,父母要開始教寶寶刷牙了。
起初不蘸牙膏,進行模仿,能正常漱口之後再逐漸使用牙膏。
定期進行口腔健康檢查,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並配合使用牙線。如果發現乳牙蛀了要及時治療,尤其是牙齒缺損。
學齡前期(3-6歲)
3 ~ 6 歲兒童患齲率和患齲程度逐漸升高,同時還易出現牙齦炎。
選擇兒童專用牙刷,指導孩子掌握巴氏刷牙法。在孩子自己刷完牙後還需要家長徹底刷一遍。
家長需每6 個月帶孩子去口腔科做相關檢查,並從6歲開始每年看一次正畸牙醫!
並建議使用含氟牙膏、漱口水、凝膠等口腔護理產品。
12-18歲青少年期
青春期激素水平改變以及不良飲食和作息習慣等都會增高青少年口腔疾病發生率。需要讓孩子自覺自律進行口腔清潔。
口腔健康好習慣VS壞習慣
- 好習慣
1.多吃纖維類食物,出牙期要吃磨牙餅乾,增強咀嚼功能,促進口頜系統的良好發育;
2.每餐飯(奶)後漱口;
3.夜間刷牙後不再進食;
5.執行分餐制,餐具要清洗消毒之外,並使用公筷;
6.不挑食,營養均衡。牙齒的發育需要維生素A、D、C和礦物質(鈣、磷、鎂、氟等)。這些營養素一般都在富含蛋白質、鈣質、維生素類的食物中,如肉類、魚和蝦皮、蛋、牛奶、豆漿、豆腐、水果、蔬菜等;
7.少吃糖、甜餅乾、蛋糕和甜點心,不喝含蔗糖的果汁和碳酸飲料 ,有效預防齲齒。
8.定期更換、消毒牙刷。
- 壞習慣
1、吮指習慣
必須在3歲前糾正!
2、舌習慣(包括吐舌、舔牙及伸舌習慣)
會造成開牙合畸形、哨牙,前牙地包天等,需要去口腔正畸科和五官科就診!
3、唇習慣(包括咬下唇、吮吸下唇、吮吸上唇)
引起上唇過短、開唇露齒,上切牙覆蓋下唇等,需要製作肌功能訓練器,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唇肌訓練。
4、偏側咀嚼習慣
會引起顏面左右兩側發育不對稱,關節功能紊亂,如出現張閉口關節彈響、疼痛、張口受限等症狀。
造成上前牙前突,開唇露齒。遇到這種情況,需要同時去耳鼻喉科和口腔正畸科治療!
6、睡眠習慣
青少年成長階段睡眠時,經常用手、肘或拳頭枕在一側的臉下,有時用手託一側腮部讀書或思考問題,都可妨礙牙、頜、面的正常發育及面部對稱性。
7、夜磨牙
磨牙多見於4~6歲兒童。據研究與腦神經功能不穩定和遺傳有關,易受各種刺激而出現磨牙,會使牙齒過度磨耗,引起牙本質過敏,遇到冷、熱、酸、甜等刺激即發生疼痛;另外,牙周組織受到損害,易引起牙周病,此外,還會引起頭面痛、失眠、記憶力減退等症狀。需要製作夜磨牙保護墊。
家長們責任重大
一定要提高口腔保健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