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芬蘭特約記者 宋燕波】波羅的海鯡魚對芬蘭有著重要的經濟和文化意義。芬蘭每年捕撈鯡魚1億公斤左右。在芬蘭,人人都有機會當“姜太公”,漁季來臨時,無須準備魚餌,只要帶上魚竿找到適宜的地點,把空魚鉤扔到水裡,不一會就能拎起一串閃著銀光的鯡魚,少的兩三條,多的十來條。這就是北歐特有的“排鉤釣鯡魚”,真正是“願者上鉤”。
只需一排空魚鉤
芬蘭國土的10%被水面覆蓋,且擁有曲折綿長的海岸線,魚類數量眾多,景色迷人而又安靜,簡直是垂釣者的天堂。可釣的魚類很豐富,最常見的有梭子魚和梭鱸等,其中最特別的是波羅的海鯡魚。這是芬蘭沿海水域中數量最多的魚種,個頭比北大西洋鯡魚小,生長六七年也很難長到20釐米,經常在近海處成群結隊遊動,容易咬鉤,因而垂釣者容易體驗到成就感,不像一般釣魚那樣需要長時間耐心等待,也不需要裝魚餌,對於孩子以及剛開始釣魚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大的鼓舞。實際上,不少芬蘭人小時候就擁有豐富的釣鯡魚經驗了(如圖①②)。
5月中旬,芬蘭南部海域開始進入鯡魚漁季,通常持續一個月左右,緊接著北邊的瓦薩附近海域的漁季也開始了。9月到10月還有第二個鯡魚季。專業的漁民用網捕撈,休閒垂釣則用一種專門為波羅的海鯡魚設計的排鉤,就是在主魚線上每隔約10釐米繫上一端縛有魚鉤的長約六七釐米的短魚線。帶鉤支線的多少隨意,少的5條,多的可達10條,排成一排,主魚線的末端再系一個鉛墜,就大功告成了。據說用一把亮閃閃的湯勺做墜子更容易吸引鯡魚,這是老漁民的經驗之談。漁具店或超市有現成的鯡魚排鉤賣,鉤子和墜子都配好了,價格也便宜,買回來後只需簡單地把排鉤系在魚線上,再找到一個合適的地點,就能成倍地享受姜太公之樂了。噢,別忘了帶上一個大點兒的桶去裝魚!
一小時釣100多條
和一般釣魚場面不同,釣鯡魚容易令人興奮,尤其是遇上魚群經過時,放下魚鉤不一會兒就能收線提竿,一下子拎上來好幾條。據說高手們一小時能釣100多條,一天可釣50公斤左右。人們排成一排站在橋上或岩石邊垂釣,此起彼伏地收竿、摘魚,孩子們激動叫喊,熟人互相交流成果和心得,獨自來垂釣的則默默地歡喜著。記者第一次釣鯡魚,在當地人的簡單指點下就收穫頗豐。每次投下去空鉤、拎上來一串活蹦亂跳的小魚,都體會到滿心的驚喜、滿足和難以置信。
鯡魚數量之多令人咋舌,有時候肉眼就能看見成群的鯡魚在水面下游動,有人以為這種情況最容易釣上魚。其實不然,有時候越是遊在近水面處的鯡魚越不肯咬鉤,這時應把魚鉤慢慢往深處放,直到感覺魚竿抖動,這時候不要著急收線,再上下左右晃動,會吸引更多的魚咬鉤。當地人告訴記者,釣鯡魚的一個訣竅是,要不時輕輕地上下移動魚竿,這樣更容易吸引魚群注意。為了吸引魚群,還可以在魚線上綁一些小反光片。魚鉤有銀色和金色兩種,據釣魚網站介紹,在秋季用金色魚鉤效果更好。
釣波羅的海鯡魚的適宜地點是陡峭的岩石海岸,水深4—8米為佳;跨海大橋則是更受歡迎的垂釣地點。芬蘭沿海島嶼眾多,海灣星羅棋佈,要找到這樣的橋並非難事。赫爾辛基最著名的鯡魚垂釣點是勞塔島大橋,釣鯡魚的季節常常會看到平日裡喜歡保持距離的芬蘭人一個挨一個地站在橋上垂釣,週末要是來晚了就找不到“插足”之地。為保證從橋底透過的船隻安全,大橋上還專門劃出非垂釣的區域供船隻通行。帕萊寧市的利爾霍爾曼橋、瓦薩市的萊帕羅圖橋等也是有名的釣鯡魚大橋,每年都吸引許多人前來垂釣。當然,也可以乘船出海垂釣。
古老的鯡魚集市
每年10月份,赫爾辛基集市廣場都會舉辦傳統的鯡魚集市,漁船在廣場邊上的碼頭靠岸,漁民在船頭擺起攤位,售賣各種鯡魚產品。赫爾辛基鯡魚集市始於1743年,是這個城市歷史最悠久的傳統活動。在圖爾庫、瓦薩和勞馬等芬蘭城市也有傳統的鯡魚集市。
近年來,由於專業漁民工作辛苦且收入不高,許多年輕人不願繼承祖業,傳統的鯡魚捕撈業逐漸式微。為了讓公眾更多瞭解和支援古老的漁業,鯡魚集市發展成了公眾節日,在集市上人們不但可以品嚐到各種口味的鯡魚,還能和漁民交流。對於喜愛釣鯡魚的人來說,這也是學習製作並儲存鯡魚食品的好機會。波羅的海鯡魚比北大西洋鯡魚脂肪含量少,且富含脂肪酸、礦物質、蛋白質和維生素D,肉質鮮嫩,可以加鹽鮮食,也可以油炸、烘烤、煙燻、醃漬等等,搭配當地傳統的黑麵包或小土豆,非常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