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
隨著全面內戰的爆發
國民黨調集重兵對蘇皖邊區發動進攻
蘇皖邊區的土改不得不在戰爭中進行
因此邊區出現了
“一手拿槍,一手拿算盤”
和“前方打仗,後方分田”的壯觀場面
在一幅幅由人民繪就的畫卷中
有這樣兩位女同志
其中一位在後方
讓“蘇北米糧倉”的農民們
有了自己的田地
而另一位則在前線抬起擔架
給予傷員們媽媽般的呵護
她們是怎樣和蘇皖解放區人民一起
為父老鄉親們過上好日子而奮鬥的呢?
她“堅”持《五四指示》的“真”理
將地主富農多餘土地分給貧僱農
李堅真是30位參加長征的中央紅軍女戰士之一,她在土改工作中出色的工作能力,給鄧子恢留下深刻印象。
(圖: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釋出的《五四指示》)
中共中央決定,領導農民廢除封建土地制度,實行土地制度改革,把地主佔有的大量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標誌著黨的土地改革政策從實行減租減息到實現耕者有其田的轉變。
為切實貫徹《五四指示》,時任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書記兼華中軍區政委、蘇皖邊區臨時行政委員會委員的鄧子恢決定成立土改工作隊,以淮安石塘區鵝錢鄉為土改試點,由華中分局民運工作部副部長李堅真擔任隊長,帶隊進駐鵝錢鄉。
1946年初夏,讓鄧子恢、李堅真永生難忘的蘇皖邊區土改在蘇北平原轟轟烈烈地展開。
被譽為“蘇北米糧倉”的鵝錢鄉有8個自然村、728戶、3318人、6601畝土地。全鄉35戶地主竟霸佔了全鄉91%的土地。
李堅真和工作隊來到鵝錢鄉後,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展“清算”運動,查清地主佔有土地的實際情況。
鵝錢鄉佃、貧農佔到了七成。李堅真和工作隊每天頂著炎炎烈日,奔走於一望無垠的綠色稻田裡。李堅真也在全鄉群眾大會上號召大家挺直腰桿向地主清算。
《五四指示》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保護中農利益不受侵犯,防止將富裕中農劃為富農。李堅真提出了團結中農的口號“自己田自己種,別人不能動”。
為穩定中小地主,李堅真大膽提出“農民有田分,地主也有份”的土改口號。鄧子恢對李堅真提出的“由點到面的推廣與突破”的思路,讓李堅真茅塞頓開。後來,在山東和廣東農村的土改工作中,由點到面的工作經驗使李堅真獲益很大,她還因此受到了毛主席的稱讚。
鵝錢鄉把地主和富農多餘的土地拿出來,把這些土地分給僱貧農,達到了平分土地的目的,鄧子恢將這一土地政策概括為“中間不動兩頭平”。既保障了貧僱農,穩定團結了中農,也保障了地主和富農的基本生活。
隨著政策的落實,鵝錢鄉成為蘇皖邊區乃至華中地區首先勝利完成土改的地區。經過詳細調查和準確測算,鵝錢鄉平均每人都可以分到兩畝土地。
為進一步推廣鵝錢鄉土改的成功經驗,鄧子恢還特地撰寫了《從鵝錢鄉鬥爭來研究目前的土地改革運動》,指出鵝錢鄉“創造了華中土地改革第一個典型範例”。
分到田地的廣大群眾感覺“地裡的土都是香的”,他們憧憬著好日子能夠天長地久。但國民黨的專制獨裁卻打破了這美好希望。
她是代夫出征的花木“蘭”
抬起擔架支前搶運傷員
1946年6月,隨著全面內戰的爆發,國民黨很快調集重兵對蘇皖邊區發動軍事進攻。人民選擇跟定共產黨,保衛自己的土地。
隨著邊區各地土改的陸續完成,用槍桿子保衛家園和土地,成為廣大青壯年踴躍參軍的原動力。1946年秋天到1949年1月,淮安縣就有8萬多青年報名參軍。
蘇北歌謠《河裡魚兒水來養》00:0000:21
“河裡魚兒要水來養,老百姓的軍隊要由老百姓來養,老百姓來養,新四軍打仗在前方,老百姓幫忙在後邊”
來自蘇皖邊區淮陰縣張集鄉的李蘭貞,是當地有名的抗日骨幹。因丈夫有心臟病,李蘭貞便代夫出征,主動報名參加擔架隊奔赴前線搶運傷員。李蘭貞3次參加擔架隊,走過數百里路,抬過不計其數的解放軍傷員。
她抬的擔架又快又穩。每到中途休息時,她還會拿出自己的積蓄買鹽買菜買花生,為傷員補充營養。很多戰士為了記住這位“媽媽”,便將李蘭貞的名字寫到了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
李蘭貞被評為支前特等功臣。她和她的擔架隊成為蘇皖邊區人民奮勇支前的傑出代表。
解放戰爭期間,蘇皖邊區共發動支前民工107萬人、擔架1.5萬副、小車825萬輛、牲畜18260頭、船3400條、糧食5700萬斤、軍鞋數百萬雙,用血肉之軀開闢了第二戰場。
中國共產黨自建立那一刻起
就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初心
它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一切為了人民
蘇皖邊區政府如同一座豐碑
鐫刻著中國共產黨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敬請收看今天(8月10日)20:00
CCTV-4《國家記憶》
《紅色蘇皖邊》之《土改支前》
全網獨家首發盡在央影片APP,
點選環球標籤頁,
搜尋並關注《國家記憶》!
想【提前】收看最新一期節目
掃描下方二維碼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