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軍以薛嶽為主導,各方軍閥全力配合追剿紅軍。”
這是紅軍長征期間,國民黨方面下的決策,然而蔣介石此舉看似是在圍剿紅軍,實則是想借此機會向西南各地軍閥地盤滲透。
那麼各地軍閥都是如何應對蔣介石的策略?
在紅軍長征過程中,各地軍閥又是何態度?
粵軍陳濟棠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當時正在蘇聯考察的陳濟棠,立刻回國支援蔣介石的活動。
南昌起義結束之後,陳濟棠得到蔣介石重用,然而,在蔣介石心中,陳濟棠不過是自己的一顆棋子,他看中的只是陳濟棠驍勇善戰。
換句話說,蔣介石重用陳濟棠,不過是想利用他。
陳濟棠
在這之前,原本的粵軍統帥李深濟和桂軍統帥李宗仁是非常要好的關係,然而蔣介石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瓦解他們之間的粵桂同盟,決定扶持陳濟棠上位,借陳濟棠之手,拆散粵桂同盟,從而逐漸吞併粵桂兩軍。
雖然陳濟棠是一介莽夫,可是蔣介石昭然若揭的野心也引起了他的注意,他逐漸意識到自己可能只是蔣介石手中的一粒棋子,在蔣介石成功瓦解掉粵桂同盟之後,很有可能下一步就要將矛頭指向自己。
於是在多方權衡之後,陳濟棠選擇跟李宗仁重修舊好,這樣一來,三方勢力開始相互制衡,陳濟棠保住了自己的命,也保住了自己在粵軍中的地位。
然而好景不長,1932年,紅軍勢力不斷擴大,蔣介石接連發動對紅軍的圍剿戰爭,遠在廣東的陳濟棠也受到了牽連,他的軍事勢力逐漸開始下降。
隨著紅軍的不斷靠近,陳濟棠產生了畏懼,儘管蔣介石下達了令各方軍閥一同圍剿紅軍的命令,可是在七年前,南昌起義中陳濟棠就已經見識到了紅軍的驍勇善戰,因此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因為忌憚紅軍的勢力,他並不想遵守蔣介石的命令,加入圍剿戰爭,另一方面,他也不希望紅軍的勢力再次擴張,這樣子很有可能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和性命。
因為一時拿不定主意,陳濟棠只能按兵不動,面對蔣介石的急電,陳濟棠沒有選擇出兵救援,而是決定以守為主,拒絕主動出擊。
在第五次圍剿中,陳濟棠終於決定和紅軍方面達成協定,“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槍口要一致對外。”
於是陳濟棠主動讓步,讓紅軍順利渡江,接連越過了兩道封鎖線。
陳濟棠面對蔣介石的威逼利誘,並沒有選擇接受他的命令,加入圍剿紅軍的陣營中,然而這一切並不是他的良心發現,他只是忌憚紅軍的力量,同時又不甘心淪為蔣介石的棋子。
一個一心只想佔地為王的軍閥,陳濟棠終生所求,不過是想佔領一方土地,無所不用其極,守住自己的地位罷了。
1954年,陳濟棠突發腦血栓去世,自1936年到他去世,儘管他始終追隨在蔣介石身邊,可是一直沒得到重用,手裡有實權,可是卻派不上用場,這對於一個只想用武力解決問題的莽夫來說,應該是最痛苦的了。
桂軍白崇禧
在多次圍剿過程中,蔣介石將親屬關係拿捏得十分恰到好處,在他看來,自己的嫡系軍隊,是捨不得讓他們流血的,可是像桂軍,粵軍這些地方軍閥,就應該去同紅軍抗爭,而自己只需要坐收漁翁之利就好了。
白崇禧有“小諸葛”的稱號,雖然作為一方軍閥,可他也是有腦子的,他不會平白無故上了蔣介石的當,幹出力不討好,在圍剿過程中獻出自己的諸多兵力,最後讓蔣介石坐享其成。
白崇禧
於是一種“不攔頭,不截腰,只擊尾”的打法出現了,白崇禧一點都不傻,他知道蔣介石讓自己鎮守廣西,除了怕紅軍進入之外,還想趁機佔據廣西。
原本蔣介石為了打壓桂軍,指責白崇禧在圍剿過程中故意放跑紅軍,雖然白崇禧確實是本著不想同紅軍戰鬥的原則,故意將紅軍“打”跑的,可是在清楚蔣介石的套路之後,白崇禧將矛頭對準了蔣介石的湘軍。
他一口咬定這是因為湘軍作戰不力,才導致紅軍越過了湘江。
除了反踩一腳之外,白崇禧還曾經對蔣介石的嫡系軍大打出手。
桂軍與蔣介石的嫡系軍隊在廣西邊境遭遇的時候,白崇禧手下的覃聯芳儘管知道那是蔣介石的嫡系軍,還是決定直接進攻。
他一個小小的軍長,自然不敢有這種魄力,必然是白崇禧的授意讓他這樣做的,在這場戰爭中,桂軍不顧嫡系軍的叫嚷,槍聲如雷,最終嫡系軍落荒而逃。
在這之後,覃聯芳又主動認錯,說自己確實是因為不知道對面是嫡系軍,才大打出手的,這樣一來,哪怕嫡系軍明知桂軍是故意開槍的,也沒有辦法再加以指責了。
覃聯芳
當時有很多媒體會出來批評白崇禧的桂軍作戰不力,沒有嚴格落實蔣介石圍剿共軍的命令,為了掩人耳目,白崇禧讓人假扮紅軍俘虜,自導自演,對外宣稱這些人都是自己抓來的,以此包裝了自己的戰績,也堵住了悠悠眾口。
白崇禧在跟蔣介石周旋的過程中,始終堅持自己的利益至上原則,紅軍來了,他也只是簡單地趕跑他們,哪怕是跟蔣介石一起進攻紅軍,自己也只做做樣子,可是戰利品他一點都沒少拿。
蔣介石曾經氣的長嘆道:“這哪裡是我們自己的軍隊,這簡直就是外國的軍隊!說是搶劫都不為過!”
白崇禧在紅軍長征過程中,並沒有直接拒絕蔣介石的命令,而是不斷地與他周旋,利用自己的地主優勢選擇擊退紅軍,但不同紅軍正面對戰,以此來保住自己對廣西的絕對佔據權。
而為了防止自己的地盤被蔣介石佔領,白崇禧可以說是對紅軍的防範遠遠比不上對國民黨嫡系軍的防範,他做的種種,將一個利益至上的軍閥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
湘軍何健
相比白崇禧和陳濟棠,何健算是比較聽從蔣介石命令的人。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之後,蔣介石命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在陳濟棠的不抵抗下,紅軍成功突破了國民黨軍閥方面的第一第二道封鎖線。
何健
然而何健的出現,使得粵漢鐵路株韶路上出現了第三道封鎖線,隨後,蔣介石又調集40萬大軍,在湘江300里長的地方,佈置了第四道封鎖線。
何健派出主要兵力鎮守全州,與桂軍聯合,試圖全力阻攔紅軍的前進腳步。
儘管透過浴血奮戰,紅軍成功突破了第四道防線,可是在血戰湘江中,由於何健的部署,紅軍損失兵力五萬六千餘人,可以說是損失極其慘重。
在這場圍剿戰爭中,何健所在的湘軍是戰役的主力軍,在蔣介石的部署中,何健手下的西路第一縱隊司令劉建新是要率領湘軍四個時進入廣西全州的。
全州就是湘江戰役的主戰場,在四個小時進入全州之後,桂軍夏威的兩個師會正面堵截紅軍,湘軍的另外兩個師則會在後面圍追紅軍,徹底階段紅軍撤退的道路。
在這樣的部署下,紅軍想要突破第四道防線,是非常不容易的,儘管最終突圍成功,可是紅軍傷亡慘重。
當然傷亡慘重的,不止紅軍一方,還有何健的湘軍。
作為主力軍,他們必須正面應對紅軍的多次突擊,在槍林彈雨中,何健的湘軍做出了很大的犧牲,可是在戰鬥結束之後,蔣介石卻直接將何健第四路軍總指揮的職位讓給了何健曾經的手下劉建緒,所以何健不光在戰場上失敗了,在職場上也徹底失敗了。
黔軍王家烈
王家烈原本只是黔軍的一個普通士兵,靠著自己一路的穩紮穩打,才逐漸當上了軍官,趁著1928年黔軍內部發生混戰,王家烈抓住時機,掌握了貴州的權利,成為了“貴州王”。
他能夠順利當上貴州王離不開蔣介石的扶持,可是蔣介石怎麼可能讓自己吃虧呢?
他一路扶持王家烈,就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利用他,利用王家烈對貴州的把控,來為自己的宏偉大業添磚加瓦。
在蔣介石的威逼利誘下,王家烈只能放棄了貴州省主席的職務,成為了蔣介石手下的一個軍長。
紅軍長征期間,王家烈眼睜睜看著紅軍的主力打入了貴州境內,可是他以為湘江血戰之後,紅軍士氣受挫,如果這時全力進攻紅軍部隊,戰勝之後,自己好歹能夠從中撈一些便宜。
然而事情的發展與他預想的有很大的差別,他不僅沒能從紅軍身上撿到便宜,反而自己的老家還被薛嶽抄了,自己從前牢牢把握在手裡的貴州省的軍政大權,也被蔣介石佔為己有了。
竹籃打水一場空,說的就是王家烈。
王家烈
川軍
川軍的幾大將領也一早就識破了蔣介石的居心,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們中有些人接受了紅軍方面的勸告主動為紅軍開道,也有些人在與紅軍方面取得聯絡之後,要求與紅軍互不侵犯,儲存實力,以應對蔣介石日後的進攻。
只有川軍中的劉文輝,在接受到蔣介石的命令之後,主動率兵在金沙江和大渡河設定了防禦線來堵截紅軍,可惜防線最終被紅軍攻破。
劉文輝
結語
蔣介石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不僅想借軍閥之手來除掉紅軍還想趁此坐收漁翁之利,然而各地軍閥都識破了他的計謀,蔣介石最終沒有成功。
得民心者得天下,蔣介石連自己的部隊都不能公平對待,失敗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