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裕初比毛澤東大4歲,他們兩個是同學關係,雖然小時候跟毛澤東一起在鄒春培先生那裡讀過書,但他自認為就是個泥腿子,並不願意沾毛澤東什麼光。因此,建國後的一段時間裡,毛裕初從來沒往北京寫過一封信。回想起在私塾的日子裡,毛澤東雖然聰明,書讀得非常好,但他從來都不守規矩,鄒先生總是被氣得牙癢癢,卻也拿他沒轍,畢竟老師佈置的作業毛澤東總能按時完成。在毛裕初的記憶裡,有一次鄒先生有事出去了,安排他們在課堂裡溫書,可是沒等鄒先生走多遠,毛澤東就帶著同學們游泳去了。
等到鄒先生回來時,大家游泳被抓了個正著,十幾個學生都還在池塘裡沒有上來,心想又得挨一頓板子了。沒想到,毛澤東卻跟鄒先生據理力爭,指出游泳既能鍛鍊身體,又可以提高修養,竟把鄒先生說的一時難以應對。正因為毛澤東聰明大膽,又有與生俱來的組織能力,,毛裕初即便大他4歲,也願意聽從毛澤東的安排。毛裕初唸了幾年私塾後,並沒有跟其他同學一樣去“深造”,而是早早地在家裡開始幹起了農活,看起來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自從毛澤東外出求學後,他們幾乎就沒有了交集。毛澤東回來搞農運那會,召集了一些革命志士,其中就包括他們的同學鍾志申,但毛裕初還是選擇了呆在家鄉,做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成了一國領袖。凡是跟他有點關係的,都想跟著他沾點光,不是求工作,就是訴說家裡的困難,只有毛裕初不一樣,從來沒向毛主席提過任何要求,毛裕初就是這麼一個樸實得不能在樸實得農民。1957年11月,這一年的湘潭特別的冷,一大早,68歲的毛裕初穿著一件薄棉襖扛著鋤頭上了印山衝,還沒等開始幹活,家裡人就催促他回家,說是有急事。回到家裡,一位幹部模樣的人已經等了他很久,對方開口便道:走!跟我去北京見毛主席。
當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毛裕初很興奮,心想:終於可以見到毛主席了。就在毛裕初穿戴乾淨準備出門的時候,想到毛主席好長時間沒回過家鄉,肯定對家鄉的土特產十分想念。雖然毛主席強調了不讓帶東西,但是毛裕初覺得兩手空空過去有些不禮貌,便讓家裡人給毛主席準備了最愛吃的山棗餅。就這樣,毛裕初來到了北京,在豐澤園,他們見面了,毛澤東一眼就看出了老同學的緊張,趕緊走到老同學面前,緊緊握住他的手,就是這一舉動,讓毛裕初緊張的心放輕鬆了許多,雖然毛澤東已經貴為國家主席,但是他的態度很是熱情,沒有一點領導架子,讓毛裕初覺得心裡十分溫暖。
接下來,他們開始饒有興趣地暢談,毛澤東問了一個只有他們鄉親才會問的問題,“你是哪一輩的啊?”在湖南的鄉村裡,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譜,中間會有一個字代表自己的輩分,這些字從上到下,一般會形成五言詩句,便於記憶。在毛氏家譜中,就有“祖恩貽澤遠,世代永承昌”這句話,毛裕初是恩字輩的,比毛澤東長兩輩,當毛裕初報完家門後,毛主席恭恭敬敬的叫了聲:“叔祖父”,讓毛裕初忍不住笑了起來。在這樣歡聲笑語中,他們聊起了小時候的往事,想起在私塾時的日子,他們很是懷念。在飯桌上,毛主席親自為毛裕初敬酒、夾菜,這讓毛裕初感到十分慌張,但毛主席卻說:“你是我的長輩,這是我應該的”。聽到這句話毛裕初心裡十分溫暖,這頓飯,他們吃得很是開心。
當然在飯桌上毛主席又問起了農民們的生活情況,在得知他們的生活還是很艱難時,毛澤東低頭沉默了一會說道:“我這個主席沒當好啊,沒有讓大家的生活好起來”,又說:“現在是過渡期,國家底子薄,我相信以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只要大家發奮圖強,搞好生產,會有希望的。”看到毛澤東為國為民憂愁的樣子,毛裕初很是感動。在毛澤東晚年的時候,有時經常會接一些自己的親友過來敘舊,跟他們聊家鄉的生活情況,他擔心自己不能去實地考察,瞭解不到農村的真實狀況,所以不管是面談還是寫信,毛主席總會問道“鄉間情形,可來信告知我一二”之類的話語。由此可見毛主席對農村事務的關心,這也是毛主席常常給親友信中提到的要點。
就這樣毛裕初在北京呆了一個多月,想去的地方都去了,想玩的也都玩了。但毛裕初一直有一個願望,就是可以坐一次飛機,看看飛機到底長什麼樣子。毛澤東以為毛裕初是想坐飛機回去,便準備給他安排,他笑了笑連忙擺手說,“我年紀大了,飛機飛那麼高,會不會掉下去呢?”毛澤東聽後一笑,“不會不會,你放心坐就是了”。臨別時,毛主席幫毛裕初實現了多年的願望,讓毛裕初體驗了一回坐飛機的感受。
這時的毛裕初已經70歲了,這是他第一次出這麼遠的門,從來沒在外面呆這麼長一段時間。眼看馬上就要到年尾了,他開始掛念家裡的情況,因為這個時候家裡已經開始準備年貨,他擔心家裡人忙不過來。於是,便準備跟毛澤東辭行。毛澤東聽後,本來想挽留毛裕初,讓他在北京多住一段時間,可是毛裕初堅持要回去,他表示一天什麼事都不做,呆在這裡只會給他添麻煩,回去了還能幹幹農活。再說,主席一天日理萬機,還要處理國家大事,不能因為我耽誤了。
臨行前,毛裕初對毛澤東說道,“主席,你革命幾十年,一直在外奔波,沒有回過自己的家鄉,韶山人民都盼望著您回去呢。”自從1927年發動秋收起義後,毛澤東就一直顛沛流離,再也沒有回到過自己的家鄉,距離這時已經整整三十年過去了。被毛裕初這麼一問,毛澤東感慨道“等有時間了,我一定要回去看看韶山的鄉親們。”畢竟毛主席在這裡度過了他難忘的童年時代,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有感情。
接著,毛澤東讓秘書送來200塊錢,讓毛裕初拿著回家做零用,但是被他拒絕了,毛裕初覺得不能拿主席的錢,畢竟自己可以勞動掙錢,現在生活也還能過得下去,不能給主席添麻煩,隨後毛主席又讓秘書給他添置了棉衣、棉褲、棉鞋、棉帽,毛裕初心裡十分感激,最後,還特意給毛裕初準備了一支長手電筒,毛澤東體貼地說:“鄉下晚上看不見,沒有電燈,你帶回去可以用一用。” 回家後,毛裕初經常給毛澤東寫信,表示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情,並適時跟毛主席反應家鄉的情況。雖然毛澤東經常忙於國事,顧不上時間回信,但毛主席時刻記掛著自己這位叔祖父,曾指示中央辦公廳秘書室給予回信。
1959年6月25日下午,毛澤東沒有辜負韶山人民的殷切期待!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回到了闊別32年的故鄉韶山。到韶山的第一件事,便是拜謁自己的父母。緊接著,毛主席便挨家挨戶地瞭解鄉親們的生活情況。其中,就有毛主席的叔祖父毛裕初,而此時的毛裕初已經70多歲了,身體狀況大不如前。看到毛主席來了,他艱難地坐起來,拉著毛主席的手問,“主席這次能呆多久,隔多久還能再回來”,鄉親們也都希望毛澤東能多回家看看。可惜,毛主席實在太忙,沒待幾天就回了北京,走的時候,韶山的鄉親們成群結隊的前來送行。毛澤東心情激奮,走向人群,親切地問候大家,與鄉親們握手言別。
1960年冬,自知時日不多的毛裕初寫信給毛澤東,希望再次去北京探望一下他。可是毛主席工作繁忙併沒有看到毛裕初的信件,而是秘書給毛裕初回了一封信:主席工作很忙,暫時無法接見,容後再邀您來京面敘。就這樣,毛裕初帶著遺憾去世了,享年71歲。在毛裕初身上,毛澤東所看到的是廣大勞苦民眾的縮影,他擁有中國農民所具備的一切優良品德,勤勞務實,淳樸善良,敢於吃苦,同時也感恩知足。毛澤東領導革命的目的,就是想要農民翻身,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豐衣足食的生活。
而毛澤東做到了,如果,毛裕初看到了,也會感到十分欣慰的。毛澤東的革命讓他這樣的窮苦人翻了身,新社會已經沒有要飯討米的了,農民的生活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去了北京,見了毛澤東並有一番交談後,毛裕初經常給毛澤東寫信,將他看到的鄉村情況,原原本本的彙報給主席。或許他覺得,那也是對新中國的建設盡了自己的一份力吧。
謹以此文獻給偉大領袖毛主席,這盛世,如您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