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百團大戰開始了。
在這一年裡,彭德懷元帥帶領中國共產黨一百多個兵團向日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擊斃日軍一萬多人,奏響了日本投降的哀鳴。
在這些戰役裡,新四軍將士們的英勇無畏令人讚歎不已,老百姓的全力支援也讓人們心裡倍感溫暖。
在一場場戰役裡,正是因為有了那些平日裡勤懇種地,關鍵時衝鋒在前的民兵,勝利的腳步聲才會越來越近。
但有一次新四軍的值班參謀卻沒有相信民兵的警告,認為是假情報沒有采用,最後使得新四軍在那場戰役裡承受了本不該有的損失,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一、鬼子連夜偷襲——戰士損失慘重
1941年1月13日清晨,天剛矇矇亮,新四軍的戰士們早已安然進入了夢鄉,外面正是隆冬時節,結束了一天辛苦訓練們的戰士只有這個時候才能難得放鬆一下。
不過,他們依然保持著警惕,一隊巡邏的哨兵正在村口來回走動,提防一切可能的風險。
但有心算無心,一路兩三千人的日軍和偽軍在漢奸的帶領下,兵分五路全面包圍了這個寧靜的小村莊,時刻準備攻入這個小村莊。
朱家灣,江北遊擊縱隊司政機關所在地,此刻只有一群思政工作人員和一個特務營的兵力駐紮在此。
誰都沒有想到會有一路日軍突然千里奔襲到這裡,自以為隱蔽的絕佳之處此刻卻成為了兵力最為薄弱的地方,而日軍,正準備從這個薄弱之地狠狠咬下一口肉來
日軍果斷行動了,先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消滅了在朱家灣附近巡邏的哨兵,緊跟著一步步縮小包圍圈,準備發起最後的攻擊。
很顯然,日軍是想包抄這個新四軍的頭腦所在地,但天不遂人願,一名新四軍的女戰士突然醒了過來,準備外出如廁的她剛走出屋便感覺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硝煙氣息,村莊裡似乎太過安靜了些。
沒有腳步聲,倒是隱隱有一股血腥的味道,出於本能的警惕,她小心翼翼地往外走了幾步,而眼前的情景讓這個女戰士頭皮發麻,一群頭戴鋼盔帽子的小日本不知不覺靠近了村莊,放眼過去,竟是有上千人了。
大事不妙!心知戰場上時間就是生命的女戰士不顧個人安危高呼一聲“鬼子來了”,喊醒自己的戰友,同時毫不猶豫地從枕頭下拿出一把駁殼槍,率先向敵人發起了攻擊。
新四軍的戰士們早在女戰士的一聲高呼中清醒了過來,伴隨著熟悉的槍聲,全軍進入了戰時狀態。
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沒有一名戰士選擇後退,而是選擇了衝向前線,同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
其中,時任司令員的譚希林更是拿出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憑藉著自己十幾年的作戰經驗奮勇向前,帶領全體將士生生殺到了村口,佔據了有利地形,並開始了反擊。
譚希林
在反擊過程中,另一路將士們則在悄悄轉移著當地的群眾,務必確保群眾先離開危險的地方。
為了保護村民,譚希林一手拿著一把槍向日軍發起了猛烈攻擊,擾亂日軍注意力。
而譚司令忠心耿耿的警衛員看見首長隨時都有生命危險,內心擔憂不已,連用兩把二十響駁殼槍打向敵人的另一個方向,看見敵軍有些許混亂時,便強行架著首長往外衝,將譚司令轉移到安全地方。
江北遊擊縱隊司政機關的其他幹部們也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政治部主任王整合迅速組織勤務人員、文工團員、機關人員邊打邊撤離。
王整合
王整合的警衛員也在一手架著首長,一手用駁殼槍射擊,邊打邊向外衝。
政治部組織科的幹事左英等人,則冒著敵人的彈雨,跨過烈士遺體,一起從後門衝了出去。
一時之間,整個村子裡面一片混亂,原本寧靜的清晨早被硝煙取代,烈士的遺體靜靜躺在土牆邊,村裡的大黃狗不安地叫了兩聲,又好像唯恐被人聽見,夾起尾巴逃向村外。
而江北遊擊縱隊的司政機關人員們正在與日軍展開殊死搏鬥,為鄉親們的轉移贏得寶貴時間。
好在駐紮在不遠處的特務營聽到槍聲後,火速趕來支援。
這些將士們雖然人員不多,但個個都是以一當十的好漢,他們充分利用地形優勢,同日軍展開了游擊戰,成功掩護全體機關人員和群眾突圍。
而在這場戰役裡,新四軍等人擊斃日軍五十多人,但新四軍也犧牲被俘了近四十人。
這場戰役可以說根本不能算是一場勝利,不僅丟失了曾經的一個根據地,更白白犧牲了不少新四軍戰士,老百姓也失去了自己的家園,而這場戰役的失利本是可以避免的。
二、民兵連夜報警——這是個假情報
原來,正如我們開頭所說,有一群民兵連夜向新四軍的值班參謀報警了。
日軍浩浩蕩蕩幾千人的行動不可能沒有半點蛛絲馬跡,就在發起突襲的前一天深夜,日軍便在嘉山、定遠、鳳陽、滁縣等地糾集了有騎兵和步兵組成的日、偽軍兩千多人。
古語有云,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兩千多人的行動不可能沒有半點風聲走漏。
而在這片中華大地上,處處都有中國民眾的身影,因此,還沒走到朱家灣的日軍已經被當地的地方武裝和民兵察覺了。
民兵們見勢不妙立馬派人來到新四軍江北遊擊縱隊值班室,向當時的參謀長張克家反映了這個情報。
民兵們當時想的是讓新四軍們早做準備防患於未然,提防這群人馬為非作歹。
但是值班作戰參謀張克家卻認為這是一個假情報,不僅不向縱隊首長報告,也不通知部隊加強警戒。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在抗日期間,許多新四軍和民兵們形成了聯合作戰的兄弟關係,許多民兵也會及時把打聽到的情報發給新四軍好等候新四軍指揮。
而在這一份份情報中,大部分都是真情報,但也不乏一些錯誤的訊息,因此,新四軍收到情報後一般也會根據情況進行核實,如果情況不算緊急,就先仔細核實好後再下發。
顯然,當時的張克家認為民兵們的情報雖然重要,但是未經核實他不敢輕易下發,況且新四軍在此地駐紮日子也不算久,不會那麼輕易暴露,勸說當地老百姓離開僅僅憑藉這一張情報,也很難讓人聽信。
因此,張克家按下了這張情報沒有緊急上報給領導。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這次的日軍遠沒有之前打仗時的那種慢吞吞作風,而是來了個千里夜襲,不過幾個時辰便來到了朱家灣,和新四軍開展了一場殊死搏鬥。
因為他一個人的大意,使得新四軍錯過了這封至關重要的情報,貽誤了作戰良機,最終,形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險些被人一窩端。
好在將士們在關鍵時刻激發了血性,硬生生帶著老百姓殺出了包圍圈,向定遠、鳳陽、懷化方向轉移。
有一名剛剛生過孩子的女戰士楊克更是不顧自己虛弱的身體直面敵人,用自己孱弱的身軀保護了電臺和重要檔案,用自己的智慧騙過了敵軍,保全了重要檔案。
在戰役結束後,新四軍等人重新回到了戰場,他們一一清點著戰友的遺體,有連殺幾名鬼子的楊德玉,有一向儒雅的管理科長凌雲,有民運科長紀正,也有值班作戰參謀張克家。
他們的死因不盡相同,有的是被槍打死,有的彈盡槍絕最後和敵人展開刺刀拼殺時同歸於盡,但他們都死在和日軍殊死搏鬥的戰鬥中,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烈士。
張克家同樣是一名烈士,在那場悲壯的突圍中,他帶領士兵們衝在最前線,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老百姓和同伴們打開了包圍圈。
這場戰役結束了,幾十名烈士英魂永遠留在了朱家灣。
1942年2月,日軍再次帶領三千多人開始“掃蕩”革命根據地,在同樣的地方,新四軍獨立團團長餘海清和敵人又一次展開了敵眾我寡的殊死搏鬥。
在這場三百人和三千人的對決中,餘海清、汪立斌烈士壯烈犧牲。
1946年5月19日,朱家灣再一次響起了炮火聲,這一次,我軍將士宋德岑等二十餘人壯烈犧牲,敵人是國民黨桂系部隊。
新四軍將士們就是憑藉著這樣一種不怕犧牲不怕流血的精神衝向了前線,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在這一場場勝利的背後,是英烈們的無私付出,也是人民群眾的全力支援。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事實已經證明,沒有人民群眾就沒有中國共產黨的今天,中國共產黨只有牢牢堅持群眾路線,才能走得更遠更穩。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曾經的那個深夜,一群民兵連夜報警,為新四軍提供情報,可惜的是,那一次的情報沒有被及時聽取,遂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各種教訓,願世人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