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建黨100週年
新中國成立72週年
盛世華誕
舉國歡慶
百年滄海桑田,早已換了人間。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領導下,廣西和全國一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歷史性鉅變。
回首如歌歲月,解鎖廣西鉅變的“密碼”,有太多值得廣西人銘記的“喜事”。
廣西是如何解放的?
廣西為何由省變成自治區?
廣西如何由內陸省份變成沿海省份?
……
“喜事”(1949年)
解放!廣西曆史翻開新一頁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舉國歡慶之時,廣西仍未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廣西也迎來了曙光。1949年11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集中二、四野戰軍的10個軍、33個師、45萬人的兵力,分3路發起瞭解放廣西戰役。
在中共廣西地下黨領導下,廣西各地游擊隊風起雲湧,展開了迎接解放的武裝鬥爭。在游擊隊的密切配合下,人民解放軍於11月22日解放了廣西桂林,11月25日解放了柳州和梧州,12月4日解放南寧。12月6日至7日,於欽州殲滅了華中軍政長官公署及其直屬部隊。12月11日,人民解放軍把五星紅旗插上鎮南關(今憑祥友誼關),廣西全境宣告解放。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經35天的戰鬥,共殲敵17萬餘人,廣西曆史翻開了新的一頁。
“喜事”(1958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原來是這麼來的
1958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9週年,廣西又迎來了一件值得世代慶賀的喜事——廣西壯族自治區正式成立。
究竟是怎樣的歷史機緣
締造了廣西壯族自治區?
她的成立又有哪些背後的故事呢?
根據史料記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級黨委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廣泛開展民族識別工作,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打下思想基礎。1952年12月,桂西僮族自治區成立(1956年3月改為桂西僮族自治州),是黨的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一次成功實踐。在1953年6月30日全國第一次人口普查,壯族有661萬人,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
為適應壯族人民在祖國大家庭中的地位,讓其充分行使自治權利,中共中央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認為將廣西省建制改為壯族自治區更有利於廣西各族人民共同繁榮發展。1956年 10月,黨中央提出建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倡議。
對中央的倡議,廣西各級黨政機關、各民主黨派、各界人士和人民團體,普遍進行討論,討論主要聚焦在三大問題上,即壯族是否應當建立省一級自治區,建立自治區採取“合”還是“分”的方案,以及自治區的名稱問題。同時,在城鎮和農村廣泛進行宣傳。1956年12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西省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把中央的倡議作為主要議程進行討論。桂西僮族自治州以及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等市和各縣的政協,也先後舉行會議進行充分的討論協商。
1957年7月15日,第一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決議》,撤銷廣西省建制,以原廣西省的行政區域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行政區域。
1958年3月5日,南寧市在歡樂的氣氛中迎來了各方賓客,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隆重開幕。原廣西省省長韋國清致開幕詞,莊嚴宣佈廣西壯族自治區正式成立。
百色市右江區的“壯族三月三”民俗文化宣傳活動,群眾在跳竹竿舞。
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時的稱謂是“廣西僮族自治區”。史籍上記錄壯民族時,最早用“獞”字,南宋時改為“僮”。
周恩來總理在1965年的一次座談會上指出,“僮族”的“僮”是舊社會統治階級對少數民族的歧視,“僮”含有“僕人”的意思;而且“僮”字多音多義,可念“同”也可念“壯”,容易引起誤會。他建議將“僮族”改為“壯族”,“壯”有健壯、茁壯、充滿活力的意思,希望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蓬勃向上。
1965年10月12日,周總理的提議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將“僮族”改為“壯族”。相應地,“廣西僮族自治區”也改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雖然是一字之易,但是表達了中央領導集體對少數民族人民的殷切期望和深切關懷。
“喜事”(1965年)
廣西由內陸省份變沿海
北部灣沿海地區歷史上的歸屬曾反覆輾轉於廣西與廣東之間。明朝以前均隸屬今廣西,明洪武二年後始劃歸今廣東,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其間在清末民初曾提出三次改隸廣西的動議,均未能實現。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再經三次實際隸屬變動,最終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努力推動和中央決策支援下,於1965年劃歸廣西,之後確定並穩定了隸屬關係一直不變。自此,廣西由內陸省份變沿海省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1950年1月,今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隸屬廣東省南路專區,旋即改為欽廉專區,轄合浦、防城、欽縣、靈山4縣,專署駐地位於北海。同年5月,設北海鎮,隸屬合浦縣。1950年10月,華南分局決定把廣東省的欽廉地區交由原廣西省管理,把原廣西省的懷集縣交由廣東省管理。時任華南分局第一書記的葉劍英認為將欽廉地區劃歸廣西更有利於經濟發展、鞏固國防、工作指導。
2021年南海伏季休漁於8月16日中午結束,北部灣的海面再度熱鬧起來。
1951年5月,廣西託管欽廉地區。此後一段時間,各項工作均能順利推進,於是兩廣分別提請正式改隸。從1952年1月起,欽廉地區正式劃歸廣西,改為欽州專區,同時原廣西省之懷集縣正式劃歸廣東省。
後來,因鞏固國防和加強漁業統一領導等種種考慮,從1955年7月1日起,欽縣、合浦、靈山、防城、浦北五縣及北海市復劃歸廣東省,懷集縣仍為廣東省管轄。1956年2月,欽州專區改為合浦專區。1959年1月,合浦專區併入湛江專區。然而,廣西的領導和各界人士始終沒有放棄將欽廉地區劃歸廣西的努力。
20世紀60年代初期,今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因國際局勢等因素備受關注,北部灣沿海地區及十萬大山的戰略位置愈顯重要。1965年3月,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到廣西視察三線建設和戰備情況,時任廣西領導韋國清利用這個時機爭取到羅瑞卿對欽廉劃歸廣西的支援,也得到廣東方面的同意。羅瑞卿回京後向周恩來總理彙報了這件事,周總理認為解決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
1965年6月26日,國務院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廣東省人民政府的請求,正式將欽州地區劃歸廣西。原廣東省所屬合浦、靈山、欽州、東興、北海等縣、市復劃歸廣西,並與上思縣合設欽州專區,同時將合浦析置為合浦、浦北兩縣。從此廣西多了一片海,由內陸變成沿海地區,政區面積增加2萬平方千米,增加海岸線1585千米。
之後,雖然廣西北部灣沿海地區內部行政區劃時有變更,但仍一直歸屬廣西管轄。該地區地處北部灣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國唯一與東盟海陸相連的區域,是雙向溝通華南與西南的結合部,是中國與東盟、東亞與東南亞的連結點,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喜事”(1984年)
廣西打開了開放大門
198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週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全國各地,廣西也迎來改革開放的春風,在廣西南部率先開放。
1984年2月,鄧小平在視察廣東、福建後,肯定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並建議增加對外開放城市。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根據鄧小平的意見召開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並於5月4日發出《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紀要》的通知,確定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其中包括廣西北海。
北海被列為首批進一步對外開放沿海城市後,步入了開放開發、加快發展的快車道,相繼建成了機場、萬噸級碼頭等基礎設施,並初步形成了海、陸、空配套發展的立體交通運輸網路;同時,旅遊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北海銀灘蜚聲海內外,吸引了大量中外遊客;北海的知名度大為提高,從之前的“養在深閨人未識”,躋身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沿海開放城市。
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
如今的廣西
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加速構建全方位開放發展新格局
2021年9月10日至13日,第18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成功舉行。
——2004年,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落戶南寧,將地處南疆邊陲的廣西推向開放開發的前沿,掀開了中國與東盟交流合作的新篇章。
——2015年,中央賦予廣西“構建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形成‘一帶一路’有機銜接重要門戶”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將廣西推向了我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前沿。
——2019年8月,經國務院批覆,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這標誌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包括廣西在內的中國西部地區腹地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2019年8月,國務院同意設立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廣西改革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
改革開放的大潮波瀾壯闊,在國家周邊外交戰略具有重要地位的廣西,立足“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區位,全面貫徹落實“三大定位”新使命,構建“南向、北聯、東融、西合”開放發展新格局,從相對封閉的邊陲地區一躍成為面向東盟的開放前沿。
如今又是一年國慶時
讓我們一起衷心地祝願
偉大的祖國
繁榮昌盛
讓我們一起加油努力
建設壯美廣西
共圓復興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