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四川資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為15人授予了第四屆“最美退役軍人”的稱號。
其中,有一位叫做王潔的老人,她的事蹟材料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誰能想到這樣一位看似極為平凡的老人背後卻有著一個無比璀璨的故事。
從知青到女兵
上個世紀60年代末,王潔第一次隨父母離開家鄉山東,來到了祖國的西南腹地四川支援建設。
王潔的父輩就曾參加過抗日戰爭,因此也算得上是出身軍人家庭。
父輩一直秉承著軍人的那份對於黨和國家的忠誠,只要是國家需要,一聲調令便可帶著全家老小離開故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父輩的精神給小時的王潔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因為生活在那樣一個充滿著紅色激情的年代。
王潔從小就立志將青春與熱血全部奉獻給這個國家與民族。
1976年,高中畢業後的王潔,響應當時“上山下鄉”的號召,成為了一名支援農村生產建設的知青。
從城市走向農村,是那個年代青年人最為真摯的嚮往,在廣袤的農村土地上揮灑著青春與汗水。
這樣的日子過了將近兩年之後,因為在農村的表現突出,王潔爭取到了參軍的機會。
在那個年代,“參軍”這個詞的背後意味著很多事情,很多人為了離開農村走向城市,也有的人為的是退伍之後能夠分得一份好工作。
總之,成為一名軍人是很多人的嚮往,但是王潔卻不是這樣想的,她參軍的初衷確實要沿著父輩的足跡成為一名保家衛國的女戰士。
進入部隊之後,王潔事事都以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日常的作訓中,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因為讀過書,當過知青等多方面的原因,沒多久王潔就被安排到部隊裡面擔任通訊兵。要知道在當時,通訊兵可是技術兵種,在部隊中尤為神氣。
部隊中的通訊兵可不像是電視裡面接接電話,傳送下電報這麼簡單。
在當時,通訊兵已經下到了連隊,成為了連級作戰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擔任著戰鬥最前沿的指揮通訊的艱鉅任務。
因此通訊兵雖然不用在戰場上衝鋒陷陣,但是也同樣要和作戰部隊一樣接受極為嚴苛的訓練。
雖然是一名女性,但是王潔卻始終不落後。
通訊兵的作訓艱苦異常,除了要對通訊裝置的使用、電文翻譯等技術性的科目良好的掌握外,對於體能的要求也是必須的。
因此在訓練時,經常可以看到王潔進行著和男兵一樣的越障、越野跑等科目的訓練。
在部隊裡面一轉眼就過了兩年的時間,這時候的王潔也成為了部隊裡面的通訊技術骨幹,深得領導的賞識。
如果就這樣歲月靜好,或許王潔用不了多久也將順利地退役,或者在部隊中提幹。但如果是那樣的話,王潔的人生也許就不能用光榮璀璨來形容了。
對越作戰——最美女通訊兵
1979年2月,我國南疆戰事再起。在越南方面的無端挑釁之下,我國出兵越南,對越自衛還擊戰打響。
此時王潔所在的部隊全軍緊急出動,抽調各部骨幹前往戰場。
聽說部隊有任務,王潔第一個對指導員表達了想要參加作戰的願望。
當時連指導員考慮到王潔是女兵,起初並不同意抽調王潔參加任務的。
但是王潔為了表達自己的堅定決心,在當著指導員的面寫下了請戰書,還咬破了自己的手指,按上了紅手印。
見到王潔這般血性,指導員也不好再堅持己見,於是便同意了王潔的請戰要求。
當時的王潔並不知道戰場的恐怖,也不知道即將到來的任務是什麼。
王潔只記得新兵入伍前,父親在送王潔上車的時候曾對其萬般叮囑道:“服從命令、聽指揮,不能怕,不能當逃兵。”
這句話如同刀削斧刻一般的留在了王潔的心中。
從那以後,王潔便一直將軍人的使命與榮耀放在心間,隨時做好聽從祖國召喚的準備。
在接到任務之後,王潔與同連被抽調出來的戰士立馬打好揹包,隨時做好準備。因為部隊有規定,所以指導員並未告訴王潔等人具體任務內容。
當天夜裡,王潔等人就登上了前往雲南前線的列車,直到抵達終點下車後,王潔等人才知道他們是要參加對越還擊戰。
王潔所在的班有10名女兵。一上戰場,原有的建制便依據戰場形勢被打亂。
王潔所在班的10個女兵也分別被安排到了不同的任務崗位上。王潔與同行的兩位女通訊員被分到了基本指揮所內。
任務下達以後,王潔便與戰友們在一個山坡側壁上挖出一個貓耳洞作為基指的臨時通訊所。
貓耳洞挖成之後,3位女兵剛把通訊器材架上,戰鬥就打響了。
戰鬥開始後,雙方的炮火進行了幾輪互射。躲在貓耳洞中的王潔等人被炮彈的暴鳴聲震得兩耳嗡鳴。貓耳洞裡面也被震得到處都是泥土。
來不及抖落下身上的泥土,王潔與另外兩名戰友立刻坐到了電訊器材旁開始了工作。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面,每天王潔等人都會見到一個個熟悉的戰友從前線被抬下來。
白天震天動地的炮火像是要將整座山都掀掉一般。好不容易熬到了夜晚,潮溼的天氣和滿地的蟲蟻整夜整夜地折磨著洞裡面的王潔。
但就算是這樣,王潔也不敢走出貓耳洞一步,因為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從對面越軍陣地上射來一顆冷槍子彈。
不但如此,為了防止敵人夜間潛到我方陣地進行破壞,王潔等幾位女兵將自己的名字和番號都寫到了自己的帽子上,然後將兩顆擰開蓋子的“光榮彈”就放在身邊順手的位置。
多年後回憶起當時場景的王潔說:“我們告訴在‘貓兒洞’口站崗的哨兵,只要敵人進來,我們就拉響手榴彈,同歸於盡。”
王潔所在的連隊這次作戰任務持續了十來天的樣子,在這十來天的時間裡面,王潔與另外兩名戰友一直趴在狹小潮溼的貓耳洞裡面。
有時候王潔也會害怕得雙腿直哆嗦,有時候這種哆嗦是來自於夜裡的潮溼與陰冷。
每當身體不受控制的時候,王潔和另外兩名女兵,只能是喝上一小口酒來壓住這份不安。
前後十多天的時間,王潔與她的戰友在這個狹小的貓耳洞裡面圓滿地完成了任務,保證了這次任務中部隊的指揮通訊一次也沒有中斷。
但在這十天過後,王潔卻落下了駝背的毛病,並伴隨了他一生。
戰鬥結束後,王潔所在的女兵班榮獲集體二等功,王潔則獲得個人三等功一次。在王潔服役的整整4年時間裡面,王潔共獲得部隊嘉獎7次,還曾被評為“最美女通訊兵”。
王潔復員後的生活——艱難與挫折
1981年時,王潔帶著榮耀與滿身的傷病選擇了復員。
由於當時復員回家的解放軍很多,民政部門一時間也安排不過來。這段時間裡面王潔沒有任何收入來維持生活,只能是在地方單位做臨時工。
儘管生活陷入了窘困之中,但是考慮到有太多在戰場上負傷的戰士比自己更加需要優先安排。
因此無關生活多麼困難王潔都沒有向政府提過要求,更沒有因為自己的功勳而要求政府為自己優先安排工作。
終於在一年多之後,內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將王潔安排到了資陽電影公司工作。來到資陽電影公司之後,王潔的工作主要是為公司做鉛字印刷。
由於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樣的工作,剛開始的時候王潔看著密密麻麻的鉛字釘根本無從下手,但是部隊的經歷給了王潔一股子不服輸的韌勁。
經過幾個月的學習,王潔成為了單位不可替換的技術骨幹。在鉛字排版上又快又準。
後來沒多久,王潔便被安排去做電影放映員,轉崗之後王潔的工作稍微輕鬆了一些。
而這時候的王潔終於有機會考慮下自己的終身大事了。
王潔的丈夫與他一樣是一名軍人。
結婚之初,王潔的丈夫還在部隊中繼續服役,因此極少能照顧到家裡。為了不讓丈夫分心,王潔在做好工作的同時,還一個人擔負起了照顧家庭的責任。
沒多久王潔與丈夫便有了孩子,孩子出生之後王潔更加地忙碌了。
上有年邁的公婆需要照顧,下有牙牙學語的小孩。但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王潔依舊咬牙挺了過來,始終沒有過一句抱怨。
後來王潔的丈夫選擇轉業,回到地方。這時候的王潔才終於能輕鬆一些了。只是好景不長,沒多久這樣的日子便匆匆地結束了。
2000年左右的樣子,王潔的丈夫被調到資陽工作,王潔只好跟隨丈夫請求調動。王潔被調到了資陽市自來水公司工作,但是隨著當時國企改制,下崗潮的來臨,王潔與大多數人一樣成為了一名下崗職工。
每月的生活補助只有280元。更嚴重的是,就在這段時間,王潔的公公患上了阿爾茲海默症,婆婆也因腿骨壞死不能下地行動。
原本在那個年代的雙職工家庭生活也只能是勉強維繫,突然之間夫妻二人中一人下崗,再加上需要時刻照顧的重病老人和正在上學的孩子。
當時王潔的很多戰友都建議她去找退役軍人事務局爭取照顧。
但是王潔卻斬釘截鐵地拒絕道:“作為一名軍人,不能給黨和國家添麻煩,一切服從組織安排。比起在戰爭中犧牲的戰友已經很幸運了。”
隨著公婆病情的加重,王潔只能是一切在家照顧公婆,每天要為公婆擦洗身體,還要為工作做飯。
街坊鄰居們看到王潔這般,都不禁誇她,說王潔比很多親生的子女都要孝順。
有時候鄰居們看不下去也會幫忙搭把手,做點簡單的事情。這也讓王潔對街坊們十分地感激。
軍人之心——堅韌、篤定
就這樣一面照顧著公婆,一面幫襯著丈夫。王潔與丈夫兩人在艱難中堅持著,小心翼翼地照顧著這個在風雨中的小家。
但無論再苦,王潔與丈夫的感情卻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一直到兩位老人去世,王潔十多年來始終如一。
後來,隨著兩位老人的逝世,王潔身上的擔子終於輕了一些,孩子也順利地長大成人。正當一家人的日子即將漸漸好起來的時候,苦難再一次來臨。
因為長年的積勞,王潔的丈夫病倒了,患上了腦溢血,失去了行動能力。
此時的王潔毅然決然地再次肩挑起家庭的重擔,又和當年照顧公婆一樣地盡心照顧起了自己的丈夫。
或許日子依舊艱難,可是在艱難中的王潔卻依舊是那樣地堅強。王潔就像是當年從軍時那樣,將生活當做了戰場,始終沒有當過逃兵。
2019年,王潔的事蹟被報道出來。
已經年過六旬的王潔,經過投票成為了當年資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八一”軍民聯誼會上評選出來的15位“最美退役軍人”之一。
王潔的事蹟感動了無數的人。
從當年年輕的女兵到如今年過六旬的老人,歲月滄桑與生活的挫折在這位女兵的臉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跡,但是王潔的內心卻依舊如同當年戰場上那個年輕的女戰士一般的堅強。
當兵的那幾年,軍人的那股子韌勁深深地融入到了王潔的生命與靈魂之中,幫助她勇敢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