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江西日報-江西新聞客戶端
作者:尹正達 範 霖(國防大學副教授、《軍事歷史研究》副主編,碩士研究生)
1927年8月1日爆發的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一個影響深遠的偉大事件,它拉開了我們黨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大幕,標誌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建立人民軍隊的開端,開啟了中國革命新紀元。偉大的革命實踐催生偉大的革命精神。南昌起義部隊自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到“井岡山會師”,歷時近十個月,在艱苦卓絕的奮戰歷程中孕育出了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的一個重要座標。這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建軍精神的發端,有著獨特的歷史方位。
八一精神是對中國人民救國圖強精神的承繼
近代中國,清王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轟開中國大門,中國逐漸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中國人民亦從此掙扎於水深火熱之中。面對列強入侵、生靈塗炭,為挽救民族危亡,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就同外國侵略勢力和本國封建勢力進行了長期的英勇頑強的鬥爭。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後繼,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救國圖強的精神。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清王朝,但並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此後中國還陷入軍閥割據和軍閥混戰的混亂局面。中國共產黨為救國圖強應時而生,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提供了契機,但國民黨反動派最終背叛了革命。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統治,中國共產黨發動了以南昌起義為代表的一系列起義,毅然走上獨立領導中國革命的道路。起義孕育的八一精神正是中國人民救國圖強精神的承繼和鮮明體現。
八一精神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鬥爭精神的踐行
1927年,國民黨蔣介石集團和汪精衛集團,先後在上海和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殘酷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血的教訓擦亮了人們的眼睛,使人們懂得了必須以武裝的革命對付武裝的反革命。為了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屠殺政策,挽救中國革命,1927年7月中旬,根據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的指示,中共中央進行改組,停止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的領導,成立了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委會。中共中央政治局臨時常委會成立後,毅然決定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8月1日,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領導下,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黨所掌握和影響下的軍隊兩萬多人,在南昌城頭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黨中央針對當時的緊急形勢作出的果斷決策,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鬥爭精神的踐行。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就是透過不斷自我革命推動社會革命,不斷推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而要完成這樣的歷史使命就必須首先掌握政權,透過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克服資本對人的統治。在國民黨反動派白色恐怖統治下,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要奪取政權,唯一可以選擇的方式就是暴力革命。之所以必須如此,原因在於反動統治階級從來不肯自動退出歷史舞臺,從來總是首先“把刺刀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要在這樣尖銳的對抗中取得勝利,要隨時準備進行英勇無畏的鬥爭。
八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開拓創新精神的迸發
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遠大理想和神聖使命是實現共產主義。實現這樣的崇高使命和理想,意味著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不斷改造,意味著在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都進行最堅決、最徹底的革命。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自成立之初就充滿了開拓創新精神,如建黨之初提出的建立民主主義聯合陣線的主張、黨的二大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等,在中國都是史無前例的理論創新。特別是在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黨毅然決定舉行南昌起義,以敢為人先的氣魄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突破了黨的三大以來忽略與資產階級爭奪統一戰線領導權的侷限,牢牢掌握了主動權;建立了一支黨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開啟了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
八一精神是新型人民軍隊政治建軍原則的源頭
政治建軍,是指中國共產黨透過革命的政治工作,從思想上政治上建設和掌握軍隊的理論原則和實踐活動。軍隊聽誰的話、跟誰走,槍桿子掌握在誰的手中、為誰服務,歷來是軍隊建設的首要問題,也是政治建軍的首要問題。中國共產黨從南昌起義獨立建設新型人民軍隊伊始,就始終把政治建軍作為最重要的問題緊抓不放,而政治建軍的核心要義,就是確保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南昌起義不但是由中國共產黨發動的,而且起義軍也是由中共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的,前敵委員會起義前就作出“我黨站在領導地位”、使起義軍“完全在黨的領導之下”的決定。當時的起義軍總指揮賀龍雖還不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但他在共產黨人的影響下,聽從黨的指揮,“在最困難的時候,下決心跟黨走”。南昌起義後,中共前敵委員會對起義軍進行了整編,對領導幹部做了調整,增大了共產黨員的比例,設立了黨代表和政治部,同時在多數部隊開始建立共產黨的各級組織。起義軍中各級黨代表、政治工作人員基本上是共產黨黨員,軍隊的指揮權基本上掌握在共產黨員手中。這樣,在組織上就保證了起義軍是為共產黨的政治綱領和路線服務的新的革命軍隊。同時起義軍建立或充實了宣傳隊,宣傳土地革命、愛護人民群眾、為工農而戰的思想。這表明起義軍不是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工具,而是為廣大工農群眾解放而奮鬥的先鋒,從軍隊性質上同一切舊軍隊開始劃清原則界限。南昌起義部隊在南下廣東過程中遭遇了嚴重挫折和失利,軍隊幾乎潰散。朱德為了鞏固這支部隊,儲存革命火種,先後進行了3次整頓,史稱“贛南三整”。“贛南三整”與毛澤東領導的“三灣改編”都是我軍早期“政治建軍”的重要實踐,把思想教育、組織整頓、軍事訓練相結合,為進一步建設新型人民軍隊打下了堅實基礎。
本文來自【江西日報-江西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