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俞聖彤
古城如皋市中心東南角,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紀念館端莊、肅穆地矗立在紅十四軍公園內,立面造型猶如一面旗幟,獵獵飄揚,入口處巨大的紅色五角星熠熠生輝。
紅十四軍紀念館於2009年4月開工建設,由曾經在紅十四軍英勇戰鬥過的張愛萍將軍題寫館名。紀念館佔地6.3畝,內設8個展廳,各個展廳模擬復原重要革命遺址20多處,展出圖片1300餘幅、實物資料700餘件、聲光電場景5處、雕塑23處,生動展現了紅十四軍艱苦卓絕、可歌可泣的革命歷程。
紀念館序廳為大型紅十四軍將士群雕,兩側分別陳列著張愛萍、李維漢、劉瑞龍、黃火青等人紀念紅十四軍的題詞。紀念館尾廳一面為305位英烈頭像照片組成的追思牆,一面為記述729位烈士的英名錄。
起義農民使用過的棍子、大刀和鐵叉,紅軍使用過的木炮,紅十四軍軍長何昆用過的行軍床……展館內陳列的物件,再現了那個風雨如磐的戰爭年代,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農勞苦大眾自己的武裝——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1930年在“白色恐怖”籠罩下成立後,在通海如泰地區掀起江海浪濤。
這是土地革命時期國民黨統治心臟地區江蘇境內第一支工農革命武裝,也是江蘇境內唯一列入中央紅軍序列的正規軍。在中共通海特委的領導下,紅十四軍馳騁蘇中8縣,歷經大小戰鬥近百次,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在全省率先建立縣、鄉蘇維埃政權,開展革命游擊戰爭,中心根據地約120平方公里,形成了以如皋為中心的通海如泰革命根據地,成為土地革命時期全國15塊紅軍游擊區之一。
紅十四軍撼天動地的鬥爭在江海大地撒下革命火種,威名遠揚,儘管在與國民黨反動派英勇鬥爭僅7個月後,紅十四軍終因敵我力量懸殊而被打散,但其在國民黨反動統治中心燃起的革命烈火,使反動派受到震懾,使人民群眾倍感振奮和鼓舞,為之後抗日戰爭時期開闢敵後抗日根據地,以及新四軍東進和實現蘇中七戰七捷打下堅實基礎,為解放全中國創造了有利條件。
“守好、用好紅十四軍紀念館這一紅色資源,可以激發更多人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也是對烈士們最好的祭奠。”紀念館館長夏勇介紹,透過刊登“雉水紅韻”專版、推出紅色藏品圖片展、邀請革命烈士後代和相關紅十四軍歷史專家進行座談、舉辦紅色經典故事進社群等活動,將紅十四軍紀念館打造成具有鮮明特色的紅色宣傳陣地。目前,紅十四軍紀念館已成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範基地、省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學習實踐基地,開館以來已接待全國各地參觀者600萬人次。
有一種情懷,歷經時代風雨,更加濃厚;有一種精神,穿越歷史長空,期冀薪火相傳。永不褪色的紅十四軍精神,猶如一把熊熊燃燒的火炬,引領著145萬如皋兒女砥礪前行。圍繞高質量建設長江以北最強縣市的目標,如皋正步履鏗鏘,闊步前進。(俞聖彤)
來源: 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