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更新過程中,改善的不僅是建築環境質量,更重要的是改變空間生產以及空間分配當中的結構性關係以及利益分配結構比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城市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尹稚
- “大規模的房地產開發浪潮已經過去,現在需要更多、更小、更具實施經驗和運作耐心的開發企業和運作機構來參與城市更新。”——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
9月16日,2021中國國際城市建設博覽會系列活動之城市更新論壇,暨清華同衡城市更新學術專場在北京召開。
本次論壇以“城市更新在行動”為主題,旨在助力城市更新行動實施,探討城市功能完善與空間品質提升的實施路徑,以及分享城市存量發展的創新模式。
論壇現場/清華同衡供圖
-01-
城市更新不是政府砸錢的城市改造
如何解讀城市更新,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清華大學城市治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尹稚指出,除了從專案層面、技術層面解讀城市更新外,還應站在新時代的角度,去理解未來的中國城市發展以及城市更新。
中國社會主義發展渡過了小康時期,基本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共同富裕將會是未來30-50年的發展重點。
在此時代特徵下,尹稚指出城市本身是國土空間很重要的一部分,未來無論是空間權力還是空間財富,它的創造與分配都將走向一個更強調空間正義性的時代。而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改善的不僅是建築環境質量,更重要的是改變空間生產以及空間分配當中的結構性關係以及利益分配結構比例。
尹稚致辭/清華同衡供圖
此外,尹稚表示,當下我們面對的是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走向全面治理現代化的時代,其間,政府、市場、社會乃至市民之間的協同關係、利益關係會發生一系列調整與變化。所以,當代城市更新不是簡單地由政府主導、政府砸錢的城市改造,而是如何在這場更新過程中,重塑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自覺、居民自願這樣一種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關係。
-02-
城市更新需要更多的小微企業
當多元利益共商,並達成一致後,城市更新誰來做?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表示,前些年大規模的房地產開發浪潮已經過去,在那撥浪潮中,資源匯聚到大房地產公司,而小型房地產開發商所剩無幾。但目前多數更新類專案都是小微專案,這時需要更多、更小、更具有實施經驗和運作耐心的開發企業和運作機構來去參與城市更新。但目前這樣的企業還是鳳毛麟角,如果沒有這類企業的培育,城市更新工作將很難往前開展。
袁昕致辭/清華同衡供圖
以城市更新重要組成部分老舊小區改造為例,由於目前市場主體對於老舊小區改造專案的盈利模式沒有把握,且較長的投資回收期限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市場主體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意願,目前實際上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主體仍不多。
-03-
老舊小區改造可合理利用住房公積金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期末,結合各地實際,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任務。
按照此檔案要求,北京市老舊小區改造則面臨著“存量大、改造資金壓力大”的問題。
據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治理與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邢琰測算,北京全市2000年底建成、需改造的老舊小區面積約1.6億平方米,而若按照每平米900元的投資額估算資金需求,初步估計總投資需求約1440億元。
邢琰發表演講/清華同衡供圖
為加快老舊小區改造進度,2021年北京市屬小區列入改造計劃的共計750萬平方米,約為2018-2020年改造任務量之和。而從2021年實際改造進度來看,僅上半年,就有470個專案納入老舊小區改造確認名單中,實際完成量已經超過全年計劃。
對於改造資金的問題,邢琰提議參考浙江、寧波等省市的做法,合理開發利用個人住房公積金。目前,個人住房公積金主要用於購房、裝修等,尚未用於老舊小區改造方面,從而導致公積金存在較大數量的資金沉澱,未能發揮資金的效益。邢琰提議,公積金用於老舊小區改造專案能較大緩解個人資金支付壓力,應進一步擴大公積金使用範圍,提高使用額度,細化辦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