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刻印下奮鬥者的足跡。在基礎科研、生產製造、醫療保障一線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迎著困難上、頂住壓力拼,在搏擊風浪中勇毅篤行。鮮豔的五星紅旗下有他們堅毅的目光,精彩的中國故事裡有他們奮鬥的身影。江蘇廣電總檯推出系列報道《祖國頌 我為國旗添彩》,關注堅守在一線的奮鬥者們。今天的節目,我們先去南京大學探日衛星科研團隊,看看一群追逐太陽的人。
清晨,南京大學太陽雙超衛星科學應用團隊的青年師生們早早的過來參加升旗儀式。
目之所向,五星紅旗迎風招展;心之所往,深空探索方興未艾。今年,我國將發射第一顆太陽探測衛星。衛星成功發射後,將實現國際首次全日面Hα波段光譜成像觀測,也標誌著中國將正式進入“探日時代”。南京大學正是這顆衛星的使用者方,承擔著科學應用系統的設計研發工作。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太陽雙超衛星科學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川說:“太陽是我們瞭解宇宙的一個視窗。我們研究太陽,可以瞭解我們宇宙的一些天體物理過程。比如說天體的磁場是如何產生和演化的,高能粒子是如何被加速的,可以對空間天氣進行預警預報、衛星的發射。這對於我們國家在太陽物理和空間物理領域的這樣一個研究的進展,還有國際的影響力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衛星發射在即,李川和團隊不敢有絲毫懈怠。升旗儀式之後大家迅速的回到了工作崗位,李川帶著學生對衛星觀測資料的解析方法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太陽科學資料中心裡,負責硬體環境搭建的李臻和萬曉生正在檢查新建伺服器的穩定性,在深空宇宙的研究中觀測資料分析研究非常重要,在專案前期,實現衛星觀測資料的高速傳輸和及時分析曾是團隊面臨的大難題。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教授、太陽雙超衛星科學應用系統團隊成員萬曉生說:“我們太陽的觀測資料跟其他的天文的觀測資料還不一樣。因為它的光強足夠強,所以它產生的資料量非常大。現在目前的預測,一天大概是5個TB的資料。”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高階工程師、太陽雙超衛星科學應用系統團隊成員李臻說:“整個的系統的無論是計算還是儲存以及網路,我們的功能都已經實現了。我們的資料一旦從衛星中心接收之後,基本上能夠達到同步。拿到資料之後,00級資料的解析,我們大概在半個小時內是可以來處理出來的。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研發的。”
作為全國最悠久的天文學專業院系,從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的拍攝到“嫦娥”奔月、“祝融”探火,再到橫空出世的天宮號空間站……這些前沿領域都活躍著南大天文人的身影。雖然對於大家來說,這個國慶假期要在電腦前和資料共度,但青春年少遇上國家富強,是那麼的催人奮進。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太陽雙超衛星科學應用系統團隊成員王文博說:“作為太陽雙超衛星專案中的一份子,非常的榮幸和自豪。我將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為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深空探索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太陽雙超衛星科學應用系統團隊成員李海堂說:“我們要抓緊這次機會,拿出自己最好的狀態,創造出更好更多的成果,把論文寫在浩瀚的太空當中。”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太陽雙超衛星科學應用系統團隊成員倪儀偉說:“我們不僅作為一個南大人,將南京大學的科研領域延拓到深空。更是作為一箇中國人,向全世界展現我們中國在人類科技前沿不斷進取的拼搏精神和蒸蒸日上的科研水平。”
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太陽雙超衛星科學應用系統團隊成員邱曄說:“希望在這一次衛星專案裡就是積累足夠的經驗。接過前輩們的接力棒,為打造我們國家的衛星網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印有五星紅旗的衛星能夠到達更遠更廣闊的宇宙。”
(江蘇廣電總檯·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楊爾希 龔俊傑 馮水清 編輯/張萌)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來源:江蘇廣電總檯】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