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在十一國慶節到來之際,中國科訊特邀辭賦家,推出《兩彈一星元勳賦》系列,透過“賦”這一中華古典文學體裁彰顯科學精神、弘揚愛國之情。以銘記這些為國無私奉獻的國家脊樑,追憶那段令人熱血沸騰的崢嶸歲月。
1999年9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研製“兩彈一星”貢獻突出的23位科學家予以表彰,並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他們是: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
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
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
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
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
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
趙九章、姚桐斌、錢驥、
錢三強、郭永懷。
這23位科學家,是共和國的功臣,是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輝榜樣,更是大眾心中的英雄,全國人民永遠崇敬的楷模。
陳能寬賦
作者:應綠霞
夫陳公者,兩彈元勳,國之脊樑。蘊玉深深,德呈和氏之潤;建功累累,思啟科技之窗。更兼論道數理,發脈鐳射,得窺幾何奧妙,屢現材料特長。噫籲嚱,敬業之心,四海尊崇;愛國之志,天下名揚。
觀其人也,幼即聰慧,長亦端方。發喬苗於慈利丘壑,獲初燻於雋新學堂,雅禮承澤,交大沐陽。始成一樹青蔥,留學海外;三載考博,載譽美邦。
恰逢新中國初立,強虜虎視,存亡我之念;宵小覬覦,有侵我之圖。夫明心有識,懷思無極。寧耕耘於故土之荒原兮,不迷醉於外邦之華腴。持翠節,守梅操,團結同胞,從祖國之呼喚;聯誼桑梓,奉七尺許馳驅。終得四方齊力,闔府同踏歸途。
待入國懷,致力冶金,深析矽鐵。補材料之缺陷;重應用於建設。綜而匯之,通而貫之,克難攻堅,屢脫制掣。憑高厚之積累,破研創之艱難;揭結構之規律,探真理之奧闊。成果碩豐,論文累疊。復投身核武,攻關兩彈,求外套與內容之適配,重理論與試驗之貫徹。出鞘之劍,高視往古;履冰之心,前後相接。
於是,首開冷態技術,摸索遠端遙測。十年生聚,十年收穫。運斤生風,發雷動之天響;明理辨性,譜不世之壯歌。聚合爆轟,奮軍聲以揚揚;洲際導彈,振國威之赫赫。震懾列強,助力於廟堂;節約資源,護民於阡陌。金甌固而四海安,國力強而百姓歡,多沾國士之澤。
既立奇功於社稷,復播春雨於業間。提攜後進,鼓勵青年。出膚寸之雲,沛霖於嘉木;輝煦和之光. 普曜於苗田。更與彭恆武等,理相近,趣相同,互為資益,詩賦偕歡。乃教君子敬而仰之,後輩慕而從之。
公之一生,學養如鯨,心田種德,以奉獻為己任,視名利如浮雲。四十載盡心盡職,唯默默研技術,不汲汲於達聞。效國曰忠,謀事曰實;修身曰德,待人曰仁。安能不為國之所依,民之所仰,史之所頌焉!
作品導讀:
陳能寬,著名金屬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兩彈及核武器研製中,主要領導組織了核裝置爆轟物理、炸藥和裝藥理化、特殊材料及冶金、實驗核物理等學科領域的研究工作,做出重大貢獻!
本賦行文簡潔,用語平實。從成就、經歷、愛國、敬業、修身等角度,全方位詮釋了陳能寬波瀾壯闊的一生。
賦依中華詞韻,分別以“邦圖闊澤歡仁”為韻。
第一段簡述陳公在兩彈攻關上,擔綱材料科學和幾何學研究,推動中國鐳射領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並以“和氏璧”喻其德,用敬業、愛國為其“德才兼備”做註釋。
第二段講述其成長曆程。
第三段突出其為報效祖國,突破重重險阻迴歸的情懷。
第四、五段講述陳老在金屬物理和物理冶金方面,面對一系列理論和實踐難題,兢兢業業,如履薄冰,摸索出一整套冷試驗的科學方法,為國家節約大量人力物力,功在社稷,功在黎民。
第六段筆墨側重在他培養人才,學貫始終。
第七段則歌頌他盡心堅守,甘於奉獻的精神,表達敬仰之情。
作者簡介:
應綠霞,女,八零後,浙江紹興人,現居寧波,中華辭賦社社員,浙江省辭賦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浙江省楹聯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浙江省詩詞楹聯學會理事。數百次在全國徵聯徵詩徵賦賽事中獲獎,作品篆刻於全國數十處知名景點牌坊楹柱。《敬業賦》曾獲中宣部與光明日報、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全國新春詩賦大賽一等獎。《金華山賦》《姚江賦》等獲等級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