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元青花大罐當年成交價相當於2噸黃金的掛牌價,被法國收藏夾埃斯凱納齊收入囊中
財富伴隨人類如影隨形,大部分人窮其一生,人生目標就是它。財富中有一種叫古代藝術品,以前就古董或者古玩,它貫穿整個人類歷史而存在,是人類文明的證物,體現著諸多文明屬性,比如歷史、文化、藝術、工藝、精神信仰、宗教、教育、經濟、科技、政治、人文等等,因而有些古代藝術品價值連城。甚至可以這樣說,人之所以為人,這些古代藝術品就是證據。你看三星堆考古,不就是在尋找三星堆人和他們的秘密嗎。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的後代或者其它高階生命只有拿這些藝術品來判斷我們這些人是什麼人,文明程度如何。這就是古代藝術品價值連城的原因,我們這代人和後來的人類,將透過這些古代藝術品來了解古代歷史、文化等等一切方面。那句話說得好,沒有歷史的人類就沒有人類的未來。
然而,很奇怪的是同樣是古代藝術品,只因那個持寶人不同,它們的價值天差地別。尤其是在外國人手裡的中國古代藝術品,價值就會奇高,精品往往以千萬、億元計,而在中國民間的同樣的,往往以千元、萬元計,中間差了千倍萬倍。
還有一個奇怪的事。如果誰在我們身邊發現了寶貝,常理是會引來轟動的。然而在民間收藏界,你即使發現了再大的寶貝,哪怕你發現了“前”母戊大方鼎,也不會引來任何驚歎。反而是質疑聲,嗤之以鼻聲圍著你,不久可怕的安靜又包圍了你,這是先痛扁你再冷落你,如果你抗辯,人們就把你當成精神病,“社死”,視如死人。你為證清白,開始破財去證明這個是“和氏璧”,你的信心越大,受害越深。在當代,和氏璧的故事遍佈民藏這個奇葩的圈子,故事在延續,悲情劇不斷上演,而且還很多。
“和氏璧”最終會在專家們一致的鑑定後,成為破爛或者低仿、現仿,價值一文不值。不知何故,你不好指責他們說得不對,也哭不出來。你和“和氏璧”成了孤魂野鬼。好在,民藏裡還有倔強分子,他們願意出三瓜兩棗的買回去,研究一下,他們有的相信這是“和氏璧”,絕對是;有的,一怒之下將它摔碎了。研究成功的,也成了“獨孤氏”,你沒證、沒地位還是一文不值。在幾年甚至十幾年、幾十年的歲月裡,依然沒有人能將“和氏璧”琢磨成“傳國玉璽”,它的價值越來越低,幾千元上下在民間流轉,最後被一個“寧死不屈”的收藏家收藏。這位收藏家看的不是眼前,他寧願等很久的時間去證明它的真實身份,他把它重新放進角落裡,任歲月和塵埃埋葬它。那時專家(磚家)們或許都不在了,老天爺會把判別真假的能力還給收藏界。但是,收藏家也不會長生不死,有幸的話在他有生之年成為卞和那樣的幸運兒。
在民間大量的珍寶正經歷著這個過程。以前皇帝從民間獲得珍寶,都是愛不釋手的。乾隆皇帝可玩的東西不少,然其自己不吃辛苦,親自研究艱澀的金石學,考據古物的年代,可謂千古一帝。他意猶未盡在汝窯器物上刻下詩句,傳到今世,這些詩詞成為歷史的證據,被熱烈追捧。可大家都別忘了乾隆的東西是來自民間的,有人說什麼清朝宮廷的來自明朝宮廷,你這不是扯談嗎,明朝滅亡的時候,李自成不羈的大軍就駐在紫禁城裡呢,誰能相信他離開的時候把寶貝們好好地留給了後金異族。五六十年代,文物商店收到民間寶貝,專家們都是愛不釋手的,那時的專家虛心好學,不懂的就搞“會診”是真專家。如今的專家不懂裝懂,什麼都會。
民藏是大部分國寶的主要來源。解放初期,國家文物商店收了大量的文物,充盈了各級博物館。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等收入的超百萬件之多。比如故宮博物院的清乾隆掐絲琺琅冰箱、國博的國之重器大盂鼎、大克鼎、揚州博物館鎮館之寶元朝霽藍釉留白龍梅瓶、煙臺博物館鎮館之寶清宮象牙席等等,其實後母戊大方鼎這樣的國寶也是來自民間的。
收藏行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成為三大投資品之一。在現代社會,收藏是很高大上的、具有資產和金融屬性的投資品,絕不再僅僅是“玩物”。當然了,您嘴上還可以說玩古董或者玩股票,但正像股市能讓人跳樓一樣,古玩在資產化、金融化後,其價值會比火箭升得快,恐怕股市、房市都沒有可比性,所以它註定是很兇險的,弄不好也會“玩”死人的。
然而現實是民藏的珍寶還埋在土裡,它像極了外星人的飛船,地球人不承認它是人類先人的,還汙名化它,把它扔出地球,還不知該扔給誰。儘管國外的中國古代藝術品紛紛放了火箭,但在它們的祖國,最根本的沃野裡——民藏中,卻被塵土、吐沫、髒水淹沒,它們是這個世界最被低估的寶貝,也是這個世界最具潛力的資產,更是一個“大雷”,震動世界財富、改變世界格局和國運的正能量的“大雷”。
所以說所謂“撿漏”,天下沒有比這個更大的漏。
最近有人總是感嘆撿不到漏了,是啊,大家都在撿蘿蔔(民窯老普殘),就算是再大的蘿蔔地,撿了幾十年也該撿沒了,但是蘿蔔才幾個錢呢,大家都有冰梅罐子,它再增值能增到哪裡!而眼前沒人要的寶貝就躺在攤子上,像一個奄奄一息的醜小鴨。和氏璧的故事天天在上演,可憐的是“卞和”他自己都不知道,扔在攤子上的瓶子姓宋,來自千年前,所以他給醜小鴨定的價格僅僅是冰梅罐子的幾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搭著冰梅賣。
然而就在一百年前,它的身價是幾隻今天動輒幾千萬的明清官窯的價值之和。也就是說你拿幾隻明清官窯未見得能換來一隻好的宋瓷。這是怎麼了,僅僅百年時間,中國人的審美髮生了變化了嗎,還是變傻了?答案是肯定的,暴發戶們不知道什麼是火的藝術,只知道畫片好就好。今天錦衣玉食的富人大佬們真還不如當年的八旗子弟、紈絝子弟,他們比富的才藝,還真不如百年前的雅。就這“審美”變化造成了古代藝術品越是古老就越是遠離它的價值。
今天,一件民藏宋瓷的價值還不如一個近現代大畫家應景之作,這實在是中華文化的悲哀!為什麼呢,因為每件宋瓷都代表了整個中國歷史的宋朝時期的某一個片段,而一個畫家,他的名頭再大,也只能代表他自己或他的畫派,這就像一本書的一頁和一個字一樣。然而,這種倒掛的現象是收藏界的一個常態。齊白石的蝦,論個數錢,瓷皇柴窯論堆賣也賣不過一隻蝦。
巨大的落差是怎麼形成的,首功當然要歸於“掌眼”的專家們。他們是鐵門栓,死死地把著“真品”古玩的大門,不讓來自民間的進入,越是精品越不讓進。專家忽悠說假貨到處都有,你們拿來的都是仿品、臆造品、現代工藝品,彷彿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根本就沒有真貨,是一片垃圾場。
其實,近幾十年來的境內外拍賣和所謂的高階交易顯示,所拍藏品並非都是物有所值之重器,很多以億元計的所謂重器,其品位並非多高。以汝窯為例,目前拍賣價最高的是一隻汝窯小洗,近2.9億元。大家都知道以前古玩行有個說法“趴著的不如蹲著的,蹲著的不如站著的”,洗雖是文房,但畢竟是趴著的,它以2.9億高價位居高古瓷之首,其身後的資本推手實在是不知“天多高地多厚”。
2.08億汝窯小洗2012年拍出。到1017年,另一件汝窯洗拍出2.9億
千年來,沉澱在民間的汝窯器不僅有“蹲著的”,還有大量“站著的”,更有一些瓷塑,猶如高飛的龍鳳,那才是宋朝最頂級的風韻和優雅,有人常說宋是極簡主義美學的頂峰,那是它們沒有見識到這些“龍鳳”的華麗和高貴。如果將2.9億小洗放在這些“龍鳳”的面前,那就如雛雞與龍鳳之比。歷代瓷塑是瓷器中的明珠,尤其是宋代及其以前的瓷塑,更是精絕的藝術臻品,而小洗不過是文人案頭的實用器皿而已,豈可與日月爭輝。
然而,現實正好是顛倒的,雛雞以2.9個億身價,被人藏進金屋,“龍鳳”依然在塵埃裡嗚咽。這不能都怪拍賣行。拍賣行做的是生意,生意要考慮的因素較多,因而他們是扭曲的,賣什麼什麼吹噓什麼。但鑑定的那些專家是不能容忍的,鑑定雖是一門生意,但其如果因商業屬性而走上反公正、濫竽充數的邪路,那就要被所有人唾棄。
目前的狀況是,古代藝術品的精品基本上被磚家們“槍決”了。他們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已經幾十年了,“龍鳳”們紛紛被指假貨,一文不值,“槍斃”後就地掩埋,好像什麼事沒發生過似的。這種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的現象在古瓷收藏中大量存在,已成普遍現象。在專家的忽悠下,人們的思想也產生了混亂,越是真、精、稀的、華美的,人們就越不相信是真的,越覺得假,對古代先人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和工匠精神懷疑到全面否定的程度,同時,又對造假者的能力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造假者能造上下五千年,無所不會,無所不造,更能臆造和發明,村漢農婦都成了大師。
這種氛圍下,民間國寶的價值被長期壓制,幾十年來如蒙塵寶玉,被扔在角落裡,價值被低估之慘,放眼天下,沒有什麼財富能與之相比。所以,當有人說現在撿不到漏了,那不是因為你的眼力不行,而是你的腦子被洗後,認知扭曲了。有人問,你說價值被低估了,那是多少?怎麼說呢,就是一文不值變成黃金萬兩,有人肯定說我瞎忽悠了,那咱們還是拭目以待吧。
大象山居
2021.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