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到底多喜歡中國瓷器?近些年來,不斷地出現大量的中國古董被蘇富比、佳士得、嘉德、拍賣等國際大拍賣公司所拍出,這些中國古董都有一個共同的來源,那就是日本收藏家!
如果您要去追溯這些日本收藏家的收藏曆程,您會發現有些歷經百年家族收藏,有些是以平凡出身成為大藏家,他們都因為喜歡中國古董藝術品,
開啟安宅收藏的圖錄的時候,映入眼簾的中國陶瓷堪稱精美絕倫,件件是同類中的佼佼者。由此可見安宅先生不是靠專攻某個窯口,或者鑽研某一個學科獲得的知識,其收藏的哲學是一條黃金線,這條黃金線代表了安宅先生認為其美不美的判定標準。他沒有套路,沒有“招”,他的英明完全來源於他犀利和自帶審美的雙眼,大阪為他的序列出版的一本畫冊,就叫做——“安宅英一的眼 / The Eyes of Ataka Eiichi”。
安宅英一 Atata Eiichi(1900 - 1994),戰後日本十大商社之一的安宅產業株式會社董事長,“安宅收藏”(Ataka Collection) 的靈魂人物。他是很多傳奇人物背後的大老闆,仇炎之、坂本五郎都曾經為安宅先生服務過。
素以沉默寡言聞名的安宅先生,對於自己畢生一千多件的東洋陶瓷收藏並沒有留下隻言片語。確實,一個締造了自己的陶瓷帝國與審美,一個收藏序列裡就有兩件日本認定為國寶,十二件重要文化財的陶瓷大師級人物是不需要親自開口講話的。安宅先生生前的左右手,日本大阪東洋陶瓷博物館前館長伊藤鬱太郎感慨道:“安宅收藏是具有罕見藝術天才的卓越收藏家安宅英一締造與管理的,未能完成而有不朽的偉大作品。”
安宅的收藏,韓國陶瓷佔一大部分,中國陶瓷品有144件,其中大部分成就了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主心骨,成為鎮館序列。本文擬介紹安宅收藏的中國陶瓷,並探討偉大審美大師安宅英一的品味與慧眼。
這樣的收藏的一大特點是整個序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華麗又充滿著人性的光輝,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感染力。藏品與藏品之間在美的程度上有絕對的關聯,能感受到挑選者安宅先生信手拈來的優雅收藏品味,以及其收藏中的樂趣。不因經濟價值而被忽略,不為主流的趣味所撼動,這樣一種帶著感性和理性共同出發的自信且堅毅的收藏態度,具有強大的啟發性和示範作用,為人類美術以及整理工作做出了卓越、難以替代的貢獻。
宋代吉州窯器物中,常常充滿了禪意,這與它所處的地理環境在很深的關係。吉州窯的所在地贛南地區,在唐宋時期是中國禪宗寺院最密集的地區。在此種特殊的環境中,吉州窯的產生與發展直接受到了禪宗的影響。禪師們按照禪宗哲學與美學的要求,指導吉州窯窯廠為寺院生產法事用具。
而在吉州窯中讓大家最熟悉便是這樹葉貼在茶盞上的木葉盞了,葉子在經過高溫後,不但沒有灰飛煙滅,反而被永久的儲存下來。一片飄零的落葉,置於火與泥之中,變成那個時代下的禪宗記憶,也變成後來大家趨之若鶩的收藏品。
但在今天,其實傳世和出土所見的木葉盞,木葉多為脈絡含糊不清,或者品相不完整,一件完整的木葉盞可以稱為人間國寶,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收藏家——安宅英一,便擁有“國寶”級的木葉盞,葉柄和主筋均呈青黃的暖色調,木葉的筋脈分明,葉子也呈現有層次感的青藍色調中,被業內稱為“木葉盞之王”。
公認“木葉盞之王”
愛好成就的收藏之路
安宅英一(1901-1994),是日本國內以收藏中國陶瓷藝術著稱的最重要的私人藏家之一。他藏品的數量與質量都是少數可以與斐西瓦爾·大維德(譽為西方世界最為偉大的中國藝術鑑賞家與收藏家)比肩的。
同時代的行業精英
安宅英一是以鋼鐵起家的安宅產業的第二代領袖,20世紀中期的安宅產業株式會社是當時日本的十大綜合商社之一,從事最重要的進出口貿易,內容幾乎無所不包,可見安宅產業資金之雄厚。
安宅英一的很多藏品並不是只是他的個人收藏,而是作為公司實業收藏,但公司裡很多人認為,這只是會長的個人愛好。這個愛好讓安宅產業從戰後50年代就開始收集藝術品,至1976年時,已經收藏了1000件左右,中國瓷器有150件左右。
南宋·吉州窯
安宅的收藏大體可以用一個“精”字來形容,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前館長伊藤鬱太郎曾經這樣描述道:“安宅先生收藏文物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看那個東西喜歡,看那個東西很美,從美學角度入手,並不過分考慮經濟價值或者文物研究價值。”
所以,當今的日本學者,在聊到安宅英一之時,會用到一個詞,叫做“安宅品味”,縱觀安宅英一的收藏,你會看見他在收藏中所奉行的“徹底的完美主義”,要求藏品的“靜謐”與“峻烈”感。他認為陶瓷器不應該簡單地給人以美學價值,更多的應該具備使人精神高揚奮發的力量。
為收藏放棄企業
安宅英一的收藏生涯主要活躍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安宅公司是當時日本的貿易巨頭,資金那是相當雄厚,足以建立自己的收藏體系。那段日子裡他主要從日本本土或者歐美的古董商手中挑選購買藏品,並且舉辦展覽,我們現在去日本的老書店淘書的時候也偶爾能買到當時展覽的圖冊。
但是當安宅收藏日益豐富的同時,公司也因為石油危機面臨破產。如果售出這批器物的話起碼是可以挽救當時的局面的。此時安宅先生的選擇是他一生的閃光點,在拯救公司和保全藏品之間他毅然選擇了後者,這批器物並沒有隨著公司的倒閉而流散,而是在大阪市政府的的支援下,以這批藏品為基礎建立了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顯然“收藏家”的身份在安宅英一先生心中的地位是高過於“企業家”的。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THE MUSEUM OF ORIENTAL CERAMICS, OSAKA)位於大阪市都心部的中之島公園,流水湯湯,綠意融融。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就靜靜掩映在這濃濃淡淡的綠色之中。
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美術館由大阪市為了紀念住友集團21家公司捐贈聞名於世的“安宅收藏”而設立,於1982年11月正式開館。憑藉以東洋陶瓷為中心的高水準藏品,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將成為一處審美體驗的場所,逐漸躋身世界同類博物館的前列。
元 代
安宅收藏中的2件國寶,一件是宋代的油滴天目盞,另一件就是下面這件飛青瓷花瓶。
“飛青瓷”是日語的叫法,專指青釉褐斑的瓷器。“飛青瓷”是個專有名詞,不可以拆開來說。比如一件青釉褐斑的瓷器,不能把它叫作“飛青”,因為“飛”在這裡是作為形容詞來修飾“青瓷”的,不存在“飛青”這個詞彙。很多中日的字典裡是沒有“飛青”這個詞的,這個叫法可以說是中國人以訛傳訛地叫出來的。因為“飛”這個字可以指漂浮、懸浮,這褐斑印在青瓷上,就像懸浮著一樣。
元 龍泉窯飛青玉壺春瓶
飛青瓷瓶本為一對,安宅得到一隻,來自畫廊,畫廊老闆開出了令安宅都顫抖的價格,安宅猶豫不定。當二次回去畫廊時,老闆開出了更高的價格,安宅不再猶豫,拿下了後來被評為國寶的神品。另外一件則被山中商會的富田賣給了瑞士保爾。
這件飛青瓷瓶的表面散佈著鐵鏽色不規則斑點,上面施了一層青釉,這種裝飾手法在元代龍泉窯比較少見。在三國兩晉以及南北朝時期的青瓷上,有過這種褐斑點在器身的裝飾,但它並不突顯內容和主題,也沒有規律可循,這一類的審美長久地不被中國人接受,所以在中國始終沒有大面積地流行開來。
這件國寶的器型是我們熟知的玉壺春瓶,撇口、細頸、圓腹、圈足。無論是瑩潤的釉色,還是錯落有致的褐斑裝飾,這件青瓷瓶在同類中都堪當一件優秀作品。圈足的底釉被削去大約有5毫米左右,露出深紅褐色的胎體部分。細長的頸部和豐滿的鼓腹造型優雅,張弛有度,相映成趣,達到了一個完美的平衡。
元 青花龍牡丹卷草紋雙耳罐
元 青花牡丹卷草紋梅瓶
元 青花寶相花捲草紋盤
元 青花蓮池鴛鴦紋碗
元 青花牡丹卷草紋盤
下面這件元青花蓮池魚藻紋罐是另一件十分傳奇的安宅收藏。1973年,一隻元青花蓮池魚藻紋罐驚現東京拍賣,坂本五郎以8000萬購得此物,後以1億8000萬的價格賣給了老闆安宅英一。傳為佳話。當時坂本五郎在九州出差,店員發現神品通知老闆,老闆的回答是:不惜一切代價,拿下。
坂本五郎想起小時候,父親死後,母親常常賣魚,而自己也曾在海產商店裡打工,成為了古董商後,依然喜歡魚的紋樣。這就是文化的緣故,也是他個人的情結。他打算一輩子將這件魚藻紋大罐留在身邊,奉為家寶。很多人都說想要買下來,坂本都一一回絕了。
在買下青花魚藻紋大罐的兩三天以後,坂本突然在晚上接到了一個從瑞士打來的電話,對方正是安宅英一。他說:“我馬上更改行程,明早就回國,請務必讓我看看那件大罐,一下飛機我就趕過去。”安宅先生是大客戶,親自上門也不好拒絕,但這件青花魚藻紋大罐是母親支撐這個家庭的象徵,也有自己感觸極深的魚紋,於是又多了一個難題。
元青花蓮池魚藻紋罐
這件元青花魚藻紋大罐,器身中段繪有蓮池、鱖魚、草魚等內容,是元代瓷器上常見的紋樣。“魚”和多餘的“餘”字同音,包含了財富、好運有餘的吉祥寓意。同時魚類產籽繁衍,又被賦予了子孫繁榮的象徵意義。對於坂本五郎來說,魚紋又多了一層文化情結。
安宅英一從瑞士飛回日本親自找到了坂本表達了非買不可的決心,坂本也著實為難了一陣子。最終,這件青花魚藻紋大罐以約兩倍的價格賣給了安宅英一。但坂本每每回憶起來總是很捨不得,常說自己賣虧了。他說:“雖然不想賣,但自己確實也沒錢,沒有辦法。”做生意就是這樣。但文物的價值,確實是不好衡量的,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標價。這件器物現在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展出。
明 代
明 洪武 釉裡紅牡丹紋盤
明 洪武 雲龍紋梅瓶(“春壽”銘)
明 永樂 青花“內府”銘梅瓶
明 永樂 青花海水龍紋扁壺
明 永樂 青花花鳥紋執壺
明 永樂 青花枇杷鳥紋盤
明 宣德 藍地白花牡丹紋盤
明 宣德 青花寶相花捲草紋罐
明 成化 青花鳳凰紋盤
明 成化 青花瓜紋碗
明 成化 青花蜀葵紋碗
明 弘治 青花龍捲草紋碗
明 正德 黃地青花折枝花卉紋盤
明 嘉靖 黃地紅彩龍紋罐
明 嘉靖 黃地青花紅彩牡丹卷草紋葫蘆瓶
明 嘉靖 五彩魚藻紋盤
明 萬曆 五彩牡丹紋盤
明 萬曆 五彩松下高士圖盆
推動“安宅收藏”的還有另外一位重要人物,他叫円城寺次郎,是當年的社長,美術造詣極深。他非常瞭解安宅英一在公司裡面的微妙處境,徒有個虛職,沒有什麼實權。為了支援英一,他透過並舉辦過多次安宅收藏展。
明 五彩葫蘆瓶
1975年,安宅產業投資石油精煉產業失敗。在出現經營危機時,以住友銀行為首的住友集團21家公司出面,集資152億日元捐贈給了大阪市文化振興基金。這152億日元今天聽起來,也就10億人民幣左右,但在當年卻是一筆巨資。大阪市將這筆捐款用於購買1000多件安宅收藏的陶瓷,在1982年建設了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作為展示、保管和研究這批陶瓷的設施。如今,這裡已是陶瓷愛好者的朝聖地。
明 漳州窯 五彩仙人圖盤
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建成後,安宅英一為了感謝円城寺對自己長期的關照和指導,將一件珍藏的陶瓷送到了他府上。由當時美術館的館長伊藤鬱太郎代為轉交,他把英一的心意也全部轉達到了。但円城寺卻堅持不收謝禮,他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分內的工作,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但物件我是萬萬不能收的。安宅先生看中的東西,必定是極有魅力的。一旦開啟盒子,我可能會心生猶豫,所以就這樣完璧歸趙吧”。
明鈞窯紫紅釉盆
安宅英一的這一生為人非常低調,除了“安宅收藏”之外,他並沒有留下什麼著作,但他生前所說的話,卻有流傳至今的名言名句:
“無論是人,還是物,到頭來還是看品格。品格才是最為重要的。”、“對物鞠躬,無論行多少次禮都是不為多”。
這些話如今讀來,依然擲地有聲。
▲ 南宋,官窯八方瓶,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東方陶瓷學會,牛津阿什莫林博物館展覽。
這隻充滿了故事與傳承的官窯瓶,是仇焱之先生為安宅英一先生在歐洲拍場競拍而來,東方陶瓷學會展覽,牛津大學的博物館也展覽的神流傳。但就算如此,也沒有任何一件日本的官窯被評為重要文化財,美的角度和對固化的名窯的評判,日本人是清醒的,大部分落在了風骨傲然的北宋。世界上僅存兩隻,這只是釉色和整體更美的一隻,另一隻由蘇富比以一億港元拍出,劉益謙先生的龍美術館收藏,也是一件偉大的事情。
南宋官窯瓶的軼事
坂本五郎先生當時幾乎是用全家性命去賭的這件南宋官窯,他的母親過世的時候他沒有在身邊,他發誓一定要買下這件瓶子去紀念自己的母親。當時,坂本先生的最大客戶其實也是安宅先生。在拍賣前,他到了日內瓦湖的仇炎之先生家裡,仇先生一開啟抽屜,就是幾件官窯,這估計也激起了坂本先生"Fighting"的鬥志。在拍賣現場,坂本與未知競爭對手搶到日月無光,最後還是失敗了。結束的時候,仇炎之先生走到坂本身邊,像長輩一樣輕輕的打了他一拳,說到“笨蛋”。後來坂本先生才恍然大悟,這件瓶子就是安宅先生在背後委託的,是多少錢都要拿下的,並不是坂本先生可以抗衡的,而實際上,坂本先生就算買下了,也是隻能賣給安宅先生了,可見其地位,這件事情也就傳為佳話。
館藏以“安宅收藏”的中國、韓國陶瓷為中心,另有“李秉昌收藏”的韓國陶瓷、濱田莊司作品等來自各方面的捐贈,和一部分日本陶瓷。論東洋陶瓷收藏的“質”與“量”,都可稱世界一級水平。
北宋磁州窯刻花牡丹紋盆
館內的展覽陳列通常有大約300件代表性作品,以國別分類,從中國、韓國、日本陶瓷各自獨特的歷史構成和藝術手法入手,系統地進行介紹。每年設專題舉辦一至兩次專業性質的企劃展、特別展,旨在推出高學術水準、高藝術水平、而且魅力非凡的精品展覽。
南宋建窯油滴天目
其中“安宅收藏”由前安宅產業株式會社所收集,總數約1000件,主要內容包括144件中國陶瓷和793件韓國陶瓷,另也包含2件國寶以及12件重要文化財,是蜚聲國際的一批東洋陶瓷收藏。由於安宅產業經營困難,其典藏品於是由主力銀行-住友銀行-為首的21家住友集團作為代表,捐贈給大阪市。而本館作為此收藏品之展示、保管和研究之機構,於1982 (昭和57) 年設立。
北宋磁州窯黑釉刻花牡丹紋梅瓶
鉅鹿縣的故事
磁州窯在民國的時候被廣為宣傳,因為鉅鹿人掘地三尺找水對抗旱災的時候偶然發現中國的龐貝古城鉅鹿古城,磁州窯鉅鹿樣的瓷器大量外流,透過戴潤齋(J.T. Tai)、盧芹齋 (C.T.Loo)、仇炎之(Edward T. Chow) 等古董商傳播到日本、歐美。現在鉅鹿的瓷器多藏於歐美博物館和日本,中國並沒有相關的研究。
磁州窯深深的影響了日本文化,甚至在瓷器的日文中,都採用了“磁器”,即,磁州窯的器物。這件綠釉白地黑搔落,指的是在白的化妝土上再施綠釉,黑色釉“搔落”,則是剔花減地的意思。這種對綠色的審美,非常古樸,是一件罕見的反應中國北方審美的重器,尺寸也是同類中的大瓶,作為重要文化財,是實至名歸。這類器物,在當下的中國審美被嚴重忽略。
▲ 北宋,磁州窯白地黑搔落梅瓶,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
北宋磁縣的精品,白地黑搔落,又稱牡丹紋黑釉刻畫梅瓶。黑白對比的裝飾方法在北宋的磁州窯尤其流行,這件的工藝更為特別,在“搔落”的區域,白色化妝土再加上透明保護釉,使得整個黑白的對比非常的柔美,華麗。
這隻定窯梅瓶是名品中的名品,所有的定窯畫冊裡都不允許缺少的一件重器。雙層蓮瓣,牡丹花卉的紋飾,跟上面的耀州窯同款,屬於北宋早期的產品,定窯在北宋早期的時候還是使用木材的柴燒,未開始使用煤炭,所以釉色純白偏粉,整體器型非常的薄,是北宋時期的高質量特徵。根據大阪的標註,瓶口極有可能是一個盤口(如上圖的磁州白地黑搔落梅瓶),但可惜已經失去,雖然不是完整,但其本身閃耀的光輝已經足以使之名垂千古。
北宋定窯白釉刻花牡丹紋瓶
▲ 南北朝,雞首龍柄執壺,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
這類執壺可能也是陪葬用的器物,產於六世紀的北方,釉面的質量儲存的比較完好的,雙重上釉的方法使得釉色極具變化,代表了當時北方青釉的最高水平,尺寸也是同類中巨大的,因此而珍貴罕見。
唐黑釉白斑罐
唐三彩獅子
安宅英一構建起的這個收藏體系,包含了超過一千件中國及其它的陶瓷。其中有兩件藏品,被評為了日本國寶,還有十二件,當選了日本的重要文化財。
唐三彩貼花寶相花紋罐
也正因為挑選瞭如此多為人稱道的藝術精品,安宅英一的收藏品位,被當時的收藏家們稱之為“無懈可擊”。而現在安宅英一的多數藏品,都被收藏在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唐三彩貼花寶相花紋執壺
當然,在安宅英一的收藏生涯中還發生了許多有意思的故事,比如因為拍賣場上的一隻南宋官窯瓶,安宅英一就跟坂本五郎搶了起來。當然,布衣出身的坂本五郎畢竟沒有安宅英一財大氣粗,他拼盡了全副身家都沒能搶過安宅英一,這件事情也成為了安宅英一在日本收藏界中地位的象徵。
北宋汝窯青瓷水仙盆
除了坂本五郎,另一位大名鼎鼎的收藏家埃斯卡納齊也曾是安宅英一的手下敗將。上圖這件水仙盆在1959年拍出2200英鎊的當時絕對高價,而到了1970年,它再次出現在倫敦蘇富比,當時安宅英一和埃斯卡納齊 都對這隻稀世汝窯水仙盆勢在必得。拍賣當天,二人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競價,最終實力更勝一籌的安宅英一以46000英鎊的高價將其收入囊中。埃斯卡納齊在之後的回憶錄中表示錯失這件汝窯水仙盆是他收藏生涯的一大遺憾,而這件水仙盆現在也安靜的陳列在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
世界上僅存的六件水仙盆其中一件,作為傳世汝窯,其身份地位不言而喻。對比起大量出土的窯址汝窯,傳世汝窯(heirloom ru)的價值要珍貴得多。傳世,則代表其通過了宋徽宗趙佶本人眼睛審美認可的,過了天子黃金線的產品。這些產品經過最後的賦值,成為了風流天子的遺產,這個與窯址就地掩埋的殘次品,並非同個級別。
這隻定窯大缽依然是定窯裡的佼佼者,安宅先生的眼光真是獨到,內外滿工刻畫、臥足、大尺寸、北宋,都是重要的關鍵詞。有一次筆者在倫敦佳士得總部隔壁的中國藝術品大行家David Priestley店裡討論北方的胎土,談到五代到北宋的定窯都很薄,當時的胎土,燒造都是巔峰,胎骨淡淡發粉。看到大阪的照片有打光的照片,不僅感慨日本的研究之深刻,深諳定窯美的關鍵點。
北宋定窯刻花蓮花紋洗
北宋景德鎮窯青白瓷瓜形執壺
北宋龍泉窯青瓷刻花五管瓶
▲ 北宋,耀州窯嘟嚕瓶,重要文化財,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
這件耀州窯嘟嚕瓶,刻畫流暢豐富,兩束大牡丹下襯托雙層蓮瓣,使黃土高原的民俗氣息濃烈的產品,生動了還原了當時北宋的能簡能繁的審美自由。這件器物的精緻度和罕見度都是難以超越的。
北宋耀州窯青瓷刻花牡丹卷草紋瓶
金磁州窯白釉黑花“風花雪月”梅瓶
▲ 北宋,磁州窯綠釉白地黑搔落文瓶,重要文化財,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
▲ 北宋,牡丹紋定窯剔花嘟嚕瓶,重要文化財,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
這個品種是定窯的罕見品種,與磁州窯的“搔落”風格互相印證、互相借鑑,這樣的牡丹,蓮花,再加“搔落”,無疑是北宋的風格,重要文化財,非常飽滿的器,和無與倫比的質量。
金定窯白釉褐花牡丹卷草紋瓶
金定窯印花花鳥紋盤
金鈞窯月白釉碗
金耀州窯青瓷貼花夔鳳紋香爐
這件木葉之前的推送有介紹過,這次配上底圖的五色彩光圖片。該件吉州這樣一來,加上描銀梅花、七彩虹膜、重要文化財、完整葉片這幾個關鍵詞,已經大搖大擺進入世界級神品的殿堂。
南宋吉州窯木葉天目
南宋龍泉窯青瓷鳳耳瓶
南宋龍泉窯青瓷長頸瓶
日本從11世紀以來開始珍惜我國的青瓷,十個世紀以來不間斷的審美訴求和收藏心得,使得日本人當下對青瓷的理解不亞於中國。其認定的“砧青瓷 Kinuta Celadon”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影響巨大,成為他們的龍泉青瓷審定黃金線。安宅的這件鳳耳瓶,質量之高,可達砧青瓷之準,同類中的佼佼者。
▲ 元代,龍泉點彩飛青瓷玉壺春,國寶,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
▲ 元代,龍泉點彩飛青瓷玉壺春,國寶,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
▲ 元代,龍泉點彩飛青瓷玉壺春,國寶,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
飛青瓷點菜的審美,早期青瓷則多有出現,宋代時期短暫消失,元代的龍泉又開始採用了這種自由和活潑的表現形式。這件點彩玉壺春比同類釉色更瑩潤,點彩清晰靈動。飛青瓷點彩是一種比較容易被當下主流忽略的產品,但不妨礙其成為了日本的國寶,同類質量的飛青瓷至今依然罕見。
南宋越窯青瓷刻花捲草紋花口盤
南宋-元哥窯貫耳瓶
▲ 唐代,仕女俑,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
▲ 唐代,仕女俑,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
▲ 唐代,仕女俑,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
▲ 唐代,仕女俑,大阪東洋藏,安宅英一舊藏。
安宅在唐宋的挑選上也是極具慧眼,這尊仕女俑儘管是中國人所謂的陪葬,但美與器物本身是否陪葬沒有任何關係。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擯棄了迷信的慣性,開始欣賞起這類唐代氣息濃烈的雕塑了。
結語
安宅先生的一生從十大商社的傳奇,到商社隕落都保持了高水平的“黃金線”的審美雙眼,在賣藏品可以拯救自己的商社的情況下,選擇了維護整個序列的完整。他94年的人生中,肯定意識到了美和知識的傳播才是生命的真諦,而名利,只會消失在風中。
新年假期讀以賽亞柏林(Sir Isaiah Berlin)先生的人性扭曲之柴,封底的評論寫到:“讀以賽亞柏林先生的文章,就像坐在一個漆黑的窗戶前,看歐洲當代思想化身一場極其豔麗華美的煙花一樣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