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明故宮,這座曾經是中世紀世界上最大的皇宮,跟大報恩寺塔一樣,早已湮沒於歷史之中,惟餘絲絲痕跡可尋。
之所以在“明故宮”之前加上南京,那是因為在同一時期,還有安徽鳳陽明中都宮城在營建,稍後還有北京故宮。
作為北京故宮的藍本,南京明故宮目前地面遺址已很少,尚存的主要還有:午朝門、九龍壁、三大殿部分柱礎、東華門、西華門地基、西安門、玄津橋……今天我們一起走近這座遺址共同來探秩它的過去
由於午朝門公園暫時閉園施工,所以無法拍攝,只能借用網上圖片(侵刪)來說事了。
目前所能看到的午朝門,整體呈四方形,跟北京故宮的午門大不一樣,究其原因有二:1.明初該門並無掖門及左右兩闕樓,後朱元璋罷建中都鳳陽之後集中力量修建南京宮城,因此增設了午朝門的左右兩座闕樓以及掖門,呈5個門洞的規制,也就是現北京午門的形式。2.在民國時期修建明故宮機場時,把兩闕樓拆了,再加上近代重新進行整修時並未恢復,因此呈現目前這種形狀,也基本上就是初建時的樣子。
目前午朝門內尚存有內金水橋、九龍壁及一些石礎。
午朝門公園與中山東路一路之隔的北面,就是目前的明故宮遺址公園了,也就是明故宮主體建築的所在地。
目前該遺址公園內地面建築已蕩然無存,現今看到的古建均為後期復建。
明故宮的宮殿建築的消逝有個長期的過程:明朝後期由於國力衰敗失於修繕,以至於南明弘光帝在南京稱帝時,“南京大內”已是破敗不堪;至滿清入關後,明故宮作為舊朝宮城,是駐紮八旗軍兵之所,也叫“滿城”,受到一定的破壞;及至太平天國,又再次遭到嚴重毀壞;清未起至民國間,殘存石材不斷被拆用,傳紫金山上的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別墅“桂林石屋”的主要石材就來自於明故宮。
東華門作為宮城的東門,地位與北京故宮的東華門相同。目前東華門的城樓早已不存。該遺址由於建國後作為南京冶金器材廠廠址所在地,所以儲存相對較好。
西華門與東華門對應,是宮城的另一個側門。很可惜,西華門目前僅存地基及須彌座。2001年,在此施工的單位無意中挖掘出了西華門的遺址。從殘存的遺址來看,西華門的彌座與東華門風格類似,均為素面,未加以太多修飾,兩座城門底座的均顯得較為樸素,這與當年朱元璋建造明故宮時的總體要求是相符的。
這裡有一段小插曲,在西華門遺址出土前,現存的西安門一度被誤認為西華門。但從目前的發現來看,西華門遺址殘存的須彌座雖然在形制上稍有異於東華門,但簡樸的風格以及城門的基座大小規制,毫無疑問地確定了它的身份——因為西安門太豪華了點
那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西安門,也就是現今唯一留下的明初皇城城門,位於中山東路以北的西安門廣場上,初來南京的人很容易把它跟漢中門廣場搞混,因為它倆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漢中門廣場的石城門,作為都城的城門,僅一孔門洞,西安門是三孔門洞。
很遺憾,西安門的兄弟東安門至今一直未有找尋到任何遺蹟。
然而,另外一件很幸運的事,就是在出了西安門外的明初皇城的護城河(現今的珍珠河)上,留存了唯一一座南京明初皇城的城河橋——玄津橋。
因為明初的皇城偏於南京的城東部,當年官員們日常進出皇城大多從玄津橋和西安門進入,所以該橋在當年可是都城的交通要道。
好了,本次的探尋之旅暫告一段落。有遺漏及謬誤之處,還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