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有什麼能讓人在異國他鄉感到安心,那莫過於遇見“老鄉”了。
獨自一人在一個陌生的城市之中,無論是打拼還是旅遊,可能大多數都希望能有個熟悉的面孔能出現幫助自己,哪怕只是和自己說說話,排解一下孤獨。
所以許多去到海外旅遊的中國人在去到國外的時候,都會先了解一下當地是否有什麼華人聚集區,如果有的話就會往那兒跑。
當然,要說起國外最負盛名的華人聚集地,那當然還要數那個外國人眼中神秘,中國人眼中親切的唐人街了。
Chinatown的前世今生
Chinatown的直白翻譯就是“中國鎮”。唐人街並不是專門指代某一條街道,而可以指向華人在其他任何一個國家城市中聚居的地區。
之所以被稱“唐人”,是因為在我國曆史上,唐朝對於外國的影響最為深遠,在宋朝的時候,“唐”還依然是海外諸國對於中國的代稱。
雖然唐人街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紀,但真要說興盛,還是開始於十九世紀。那時中國與西方世界的貿易往來開始多了起來,許多華工漂洋過海來到大洋彼岸的國家中尋找生計。
唐人街的出現就是因為華工們在異國他鄉需要同舟共濟,於是自發抱團群居在同一個地帶,後來便逐漸形成了唐人街的雛形。比如老美最大的唐人街就位於舊金山,始於1850年前後,當初來美的中國勞工,因為人生地不熟加之語言不同於是便集中到一起互相幫助。
最開始是形成了華工生活區,後來又在這裡建起了華人餐館,甚至吸引了許多當地人。再後來華人生活區逐漸壯大,也有了“唐人街”這樣正式的稱呼,其中商業開始興盛,還辦起了華人子弟學校,並且保留了許多中國的傳統,其中就包括新年。
最繁華的時候,舊金山的唐人街甚至一度成為了熱門的旅遊景點,很多老美人都以去過唐人街遊玩為榮,並且還有許多外地人專門坐車坐飛機來舊金山,只為一睹唐人街的風采。
許多導演也拍攝過以唐人街為取景地的故事,這些故事中往往具有濃郁的中式元素。雖然這些中式元素多少帶點刻板印象,但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式文化的發展。
不過一向作為繁榮、興盛代名詞的唐人街,這兩年卻似乎開始走向了“衰落”。
唐人街的“衰落”
稍微瞭解一點歷史的就能知道,亞裔,確切地說華裔,在海外的生活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在老美,亞裔的地位比黑人更“低”的存在,而華裔則是整個亞裔族群中受到歧視最多的一個。
只是一來老美的“黑白之爭”持續時間最長,持續範圍最廣,影響最深遠,所以人們的焦點通常會落在這方面;二來我們中國人一向“溫良”,有點逆來順受。哪怕外國人無故地向我們潑髒水,都會主張先自我反省一番。再加上從前我國還沒有真正強大起來,沒什麼話語權,導致華裔在國外生存得十分不易。
最廣為人知的應該就是臭名昭著的“排華法案”了,明晃晃地把自己的歧視刻在了腦門上,寫成了法律。直到2012年,老美才為曾經這一愚蠢的法律道歉。
後來隨著我國的不斷崛起,中國人的腰板也挺直了,但是以老美為首的西方世界卻慌了,於是這些年來一直持之以恆地向我們潑髒水。每當中美關係降至冰點的時候,唐人街都會變得清冷一些,這也算是海外中國人自保的一種手段,低調做人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性。
不過這並不是唐人街“衰落”的真正原因,其實原因當中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原因就是租金的上漲。商鋪老闆見有利可圖於是便不斷提高房屋租金,於是很多人只能搬離。
其實這也就是看中國人在異國他鄉好欺負,因為我們不擅長鬧事,只希望可以息事寧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原因則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初那一批華僑已經步入老年。他們中許多都是在壯年時期才來到老美,而且主要目的也是謀生,倒不是說對老美沒有多深的感情,心中對於祖國還是掛念的,對祖國的節日、文化、風俗也是喜歡的;然而一代代傳下去,如今的年輕華裔在老美長大,早對中國沒什麼感情了,對中國的傳統節日風俗也不過就是看個熱鬧,就像我們過西方的節日一樣,不會多看重,就是圖一樂。
所以漸漸地,唐人街丟失了它原本的風采,年輕血液的離開也確實給予了它重創。
去年“黑天鵝”爆發,老美又把一些莫須有的帽子扣在我們頭上,——當然最後追根溯源最早出現的是在歐洲,但當時老美國內人情緒十分高漲,要不是有黑白對立這項“傳統藝能”作掩護,恐怕華裔在老美的日子會更難過。
於是在多重影響下,許多華裔選擇離開唐人街,很多人關停了店鋪,唐人街也就此蕭條了下來。
結語
如今老美的疫情依然十分嚴重,唐人街在短期內想要恢復以往的繁榮困難重重。至於它的衰落是暫時的還是長期的,這個沒人說得準,只能希望身處海外,心向祖國的同胞們都能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