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李梅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裡,奇山異水,天下獨絕。”這是南朝吳均描寫富春江的千古美文,與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一起成為中國文化史上讓人神往的山水勝境。
在如今的富春江畔,山水依然,“浙裡”的山村與藝術又會有著怎樣的聯絡?當藝術家群體來到富春江畔,又會碰撞出什麼樣的靈感?
澎湃新聞獲悉,2021年10月1日,由中共浙江桐廬縣委、桐廬縣人民政府、中國美術學院美麗中國研究院主辦的“浙裡富春·那麼鄉田”2021中國·桐廬山水藝術季在富春江畔的桐廬縣梅蓉村正式啟幕,來自中央美院、中國美院、清華美院、四川美院、上海美院等十大美院雕塑專業和公共藝術專業團隊創作出的20件作品,在藝術季上首次亮相併永久“落戶”桐廬。
20件雕塑作品與“秋葉有藝”
梅蓉村地處富春江北岸,原名梅洲,又名九里洲,昔日梅蓉村,每當梅花盛開,滿洲梅花爭芳鬥妍,清芬襲人,九里一色,村內還有古建築80餘處,其中羅家大屋、郭侯王廟、龔家宗祠、舒坑宗祠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的梅蓉村,與古建築、江村美景同時展現在觀眾眼前的是一件件公共藝術作品,這些由十大美院團隊創作的《稻香入夢》《竹映詩瘦》等20件作品分佈在梅蓉村的不同點位,有的在田野裡,有的在竹林中,與當地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它們將永久落地在桐廬。據介紹,此次公共藝術大展的“高規格”陣容在鄉村藝術中是前所未有的。
“水天相映,何人筆畫雲彩;竹舟弄潮,秋魚歌生夢田。”
這句詩正是由這落戶梅蓉村各地的20件作品中各取一字組成,描繪了一幅水天一色、漁舟唱晚的秋日景象。
澎湃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竹罄萬籟》染成不同顏色的竹節層疊排列,隨著田間的微風晃動;《天下桐廬》運用現代地理技術,透過衛星從太空中俯瞰,捕捉、模擬出類似山水形象的地貌特徵,將作品在解構與重構中,宛如潑墨山水畫一般,濃淡疊壓,層層遞進,體現出濃重的東方力量與當代性;《竹映詩瘦》使用不鏽鋼竹子鏤空記錄描述梅蓉的歷代詩句,散佈安置至竹林裡,作品內部有燈光設定;竹林變成了詩林,記錄著梅蓉的變遷,竹影和詩瘦,梅花入夢香;《人間滄桑》作品的造型意象來自於當地居民五六十年代農業合作社時期集體修建水渠改造荒灘的歷史記憶,把“敢將荒灘變綠洲”的梅蓉精神以剪影的方式定格下來,紀念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林間屏畫》以金屬材料製作一組竹雕塑,把繪畫中的結構素描方式以雕塑的手法再現出來,把寫實與寫意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構建出一種奇妙的美學體驗,放置在自然的樹林當中從而產生有趣的對比。
據策展人梁克剛介紹,十大美院的雕塑專業和公共藝術專業學術帶頭人先後帶隊來桐廬實地採風考察,對整個桐廬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做了深入的瞭解和調研後,並決定把梅蓉村作為首屆藝術季的主會場。最終,十大美院的創作團隊為二十個預先甄選的點位提供了近50套作品方案,經過專家論證和多次磋商從中選取了20件作品進行具體實施,這些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在地屬性,公共性和互動性,它們將永久落地在桐廬。這也就是本次藝術季的重頭戲——“梅蓉公共藝術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散落村中的“秋葉有藝——田野藝術公益活動”作品吸引了不少大人小孩的興趣:在一個巨大的畫架下,一位婦女和她的兩個孩子正在懸掛著鞦韆架上玩得不亦樂乎,旁邊是已經豐收在望的稻田,這既有孩子們的天趣,更有著一種豐收的喜悅。據瞭解,該活動是中國美術學院師生來桐廬開展的公益專案,是利用落葉以鐵藝搭建模型後,將收集的樹葉沾黏在模型上呈現的短期雕塑作品,造型包括靴子、兔子、畫架等。
在當天的開幕式上,中國美術學院副校長韓緒釋出了梅蓉公共藝術展活動內容,進行美麗中國研究院桐廬鄉土學院授牌儀式,中國公共藝術鄉村實踐基地聯盟成立儀式等環節,意味著除白雲村、莪山村等藝術鄉村試點村之外,梅蓉村明確了藝術鄉村建設試點思路。
韓緒說,鄉村不僅是一塊土地,也承載鄉土精神,賡續文化根脈的熱土,“藝術助力鄉村振興,即是以藝術的創新思維、創意特徵、創造手法來改變鄉村的形象、產業及生活,構建美的共感形式,體現時代風貌,打造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髮展的生態圈。“中國·桐廬山水藝術季是藝術助力桐廬鄉村建設的序章,是一次藝術視覺的鄉村展示,也是藝術賦能鄉村振興的一場山水實驗。”
藝術季活動策展人梁克剛表示,希望透過舉辦一場享有全國影響力和行業美譽度的大型藝術活動,把專業的公共藝術創作引入到鄉村場景,推動梅蓉村發展,也是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
“溯江觀山”等六大主題展感受詩畫之美
“中國·桐廬山水藝術季”同時也包括“溯江觀山——國際水彩畫名家桐廬邀請展”、“大美無言——國際藝術大家版畫展”、“漆茶人生——梁峰生活美學展”、“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獲獎作品展”、“裁得彩練當空舞——葉淺予中國畫作品展”、“梅洲探梅——浙江省水彩畫名家風采作品展”六大主題藝術聯展隱藏在村裡不同位置,以雕塑、水彩、中國畫等藝術表現形式為遊客呈現藝術之美。其中,“大美無言——國際藝術名家經典版畫展”尤為引人注目,“百年巨匠”吳冠中藝術人生中極富傳奇性的作品《長江萬里圖》珍貴版畫亮相桐廬,該作品存世僅五件,極為珍貴。展覽還展出了近現代藝術名家趙無極、丁雄泉、陳逸飛、尚揚等經典作品限量版畫。
“裁得彩練當空舞——葉淺予中國畫作品展”展示了大量葉淺予的作品,葉淺予是桐廬人,從事國畫教育,以舞蹈、戲劇人物為主的國畫創作,近現代中國漫畫和生活速寫的奠基人。
“溯江觀山——國際水彩畫名家桐廬邀請展”的不少作品緣於上海聖菱藝術主持者陳剛前年策劃的同名寫生活動,包括6個國家與地區的18位知名水彩藝術家溯富春江而上至新安江沿途進行了寫生創作,用手中的畫筆,致敬黃公望以及漸江、石濤、黃賓虹等為代表的中國山水藝術。包括陳堅、周剛、趙雲龍、澳大利亞水彩畫研究院院長David van Nunen、波蘭水彩畫家協會聯合創始人Michal Suffczynski等藝術家作品。
“漆茶人生——梁峰生活美學展”展覽地點是在梅蓉村的一所歷史建築內,有著歷史韻味的建築與室內的舊傢俱與漆髹藝術的內在氣息相融相契,有著一種東方無言之美。藝術家梁峰平時不僅制漆更愛飲茶,漆需層層打磨,茶要時光發酵。與歲月為友,梁峰在傳統的漆與茶中,找到了歷史滄桑與當代生活的巧妙平衡——藝術不僅僅是技,更是道,一種蘊含在日常生活、起居飲食中的“道”。
他將收集的有著幾百年歷史的老器物,用自然大漆的神奇力量進行修復、再造,幻化出新的生機。展覽中,一組由多副古代花床葡萄架經過藝術創作組成的裝置作品,將展覽場地龔家老屋的空間分隔成若隱若現的漆茶空間。觀眾可穿梭其中,在古村落中,細細體悟一份與當代都市的快速喧囂截然不同的漆茶人生。
為更好地讓遊客在行進式藝術參觀中實現桐廬越劇、詩畫、民俗等獨特的文化體驗,感受田園詩畫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主辦方還專門開展了“黃金左岸揚帆梅蓉”主題文藝演出,演出採用沉浸式的表演方式,圍繞藝術遊覽線路,《詩畫桐廬》《農家秋韻》《繽紛梅蓉》《古風民俗》《梅紅春江》5個篇章緩緩呈現。
此次藝術季特別制定了“數字化場景應用”,即以積分一張圖遊桐廬的概念打造桐廬線上旅遊集散中心“桐你遊”小程式。遊客可一手掌握公共藝術展各版塊活動介紹、旅行攻略,還能實現線上預約門票、地圖導航、社交分享等功能,該功能讓遊客體驗數字化帶來的便捷。
據悉,本次藝術季活動為期三個月,為營造藝術季濃厚氛圍,還有包含越劇、非遺展示、各類藝術展覽等內容的藝術嘉年華系列活動同時進行。
藝術如何賦能鄉村振興
此次藝術季活動總策展人唐堯、梁克剛表示,希望透過本次藝術季探索出藝術鄉建的中國方案,向世界輸出中國文化IP品牌,用藝術賦能鄉村振興,即把專業的公共藝術創作引入到鄉村場景,“這次活動是一個好的起點,關鍵是在以後的延續,我們希望藝術季可以連續5年、10年甚至20年的做下去,透過更多作品的不斷落地、積累,形成一個更大片區的藝術鄉村場景,生長出當代文化的廣闊天地,成為根植於中國的公共藝術經典案例。從而振興鄉村,活化傳統,以當代新農人的智慧解決農村的問題。”
在當天的“藝術賦能鄉村振興”論壇上,景德鎮軟實力研究院院長彭中天從藝術創作到產業發展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來,藝術賦能鄉村首先要注重在地資源的結合,以及與農村生活的結合;其次,要注重與城市需求的結合,與旅遊產業的結合;最後,還要注重與文化資產、生態資產的結合與深化。
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張偉認為,儘管江南一帶很多地方,城市更新較快,但歷史的文脈,傳統審美的很多東西卻一直在延續。對於此次活動,他也謙虛的說道,如果在地有機的元素更多一點或許會更好。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蔣鐵驪認為,藝術賦能鄉村這些年在全國很多地方都有開展,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其中也存在一些同質化的問題,未來怎樣去突破,去突出各自的特色,這也是一個應該考慮的問題。
此外,一些學者也提出,公共藝術不是為了藝術而藝術,是為了用公共藝術的思想去賦予鄉村一些實實在在的能力。並建議,以後的這類活動,除了邀請業類一線的藝術家,還可以邀請如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的一些一線的規劃師、設計師參與進來,組成一個小組,共同把控一個作品,這樣,可能會實現多個行業的賦能。
“十大美院聯手參與鄉村藝術這在國內尚屬首次,我們想把‘浙裡富春·那麼鄉田’做成一個鄉村藝術的系列,除了梅蓉村,以後還可以到更多的桐廬鄉村,比如‘那麼深澳’等。”桐廬縣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對澎湃新聞介紹說,桐廬山水之美,名聞天下,而如今的鄉村藝術建設,也是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在更廣領域、更深層面、更高水平取得新的突破,注重人文深度,打造真正的新時代美麗鄉村。
據悉,本次藝術季活動將持續至2021年12月31日。
責任編輯:陸林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