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三星堆導覽10個問題秘境解惑繼續
-展覽時間-
2021年9月17日——2022年1月4日
-展覽地點-
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浙江西湖美術館
導覽第二個問題
本次展覽共有文物139件/組,其中近半數是一級品。為什麼浙江西湖美術館的展品中出現複製品,並放在展覽最顯眼的位置,為何?這些文物背後有怎麼的故事?
當你走近浙江西湖美術館的“人與神”神秘古蜀文明展的展廳,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尊青銅立人。這尊青銅大立人像整體高達2.62米,重達180公斤,是世界考古史上發現的同時代最大的青銅人物雕像的復刻品!
1
青銅大立人 館藏三星堆博物館
大立人像由底座和人像兩部分組成:底座分為三部分——座基、座腿和座檯面,座檯面的四周裝飾著精美的日暈紋和捲雲紋,看起來就像一座神山或者神壇!人像的神情被塑造得栩栩如生,粗眉大眼、高鼻闊嘴、方頤大耳,顯得莊嚴肅穆。他頭戴花形高冠,最引人注目的是那雙奇大無比的手。他的雙手緊緊抱握成環狀,左手低、右手高,從側面看,兩手一高一低的組合帶有一定的弧度。
那麼,大立人的雙手究竟代表怎樣的含義呢?學者們有截然不同的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他的雙手握著某種法器。從手形上看,他手中拿的可能是溝通天地的玉琮,也有人認為拿的是至高無上的權杖,還有人認為拿的是大象牙。還有一種觀點認為,他手裡什麼都沒拿,這是一種特定的禮儀姿勢——我們都能從這雙巨大的手中感受到一種無窮的力量和一種唯我獨尊的氣勢!
古蜀國的最高統治者
青銅大立人像的衣服上裝飾著繁複精美的龍紋——有長長的犄角、飛騰的羽翅和螻曲的身體、龍身從上到下排列著10個圓圈。仔細觀察會發現,每兩個圓圈為一組。
龍與太陽的組合圖案、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的帛畫《扶桑圖》中也有發現。學者們認為,這是和太陽有關的“十日神話”,反映了古蜀人的太陽崇拜。《淮南子》中有“羲和馭日”的記載,屈原的《楚辭》中更進一步講到羲和駕駛著龍車在天空中巡遊,那麼“羲和”是何許人也?古籍《山海經》裡有記載,羲和為太陽的媽媽,是天神帝俊的妻子。她生有10個太陽掛在扶桑樹上,並安排10個孩子輪流巡遊天空。突然有一天,由於羲和的疏忽,10個太陽貪玩全部飛到了天上。大地被炙烤,田地的莊稼也燃燒了起來,以致民不聊生。正在人們一籌莫展的時候,一位叫后羿的人站了出來,他用手中的弓箭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只留一個太陽在天上巡遊。至此,大地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因此,可以說大立人服飾上的龍紋和太陽的組合圖案生動形象地體現了古蜀人對太陽的崇拜。
人像的服飾圖案除了龍紋,還有以蟲紋、目紋、鳥紋等組成的獸面紋,這種奇特的衣服搭配和紋飾組合在中國服飾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有學者認為,大立人的服飾是古蜀國的最高統治者在特定的宗教祭祀場合中所穿的禮服。在中原地區,古代帝王及上公的禮服稱為“袞服”。中國人自稱為“華夏兒女”,華為章服之美,夏為禮儀之邦。華麗的服裝上出現了精美的章紋,這樣的服飾即“華服”。
根據古文獻記載,一國之君在重大場合中穿的華服上,紋飾足足有12種,被稱為“十二章紋”。有關“十二章紋”的記載很多,其中最早、最全面的記載當數《尚書·益稷》,文中寫道:“予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龍、華蟲,作會(繪)。宗彝、藻、火、粉米、黼、敲,締繡,以五彩彰施於五色,作服。”這段文字詳細記載了“十二章紋”所囊括的具體內容,周代天子的禮服紋飾大概就是這種模樣。與周代天子所穿的“十二章紋”袞服不同,三星堆大立人像所穿服飾的主紋飾以龍紋為主,配以蟲紋、目紋、鳥紋……從視覺上來看,這些紋飾不像是作繪上去的,更像是採用刺繡工藝製作而成。結合青銅大立人的紋飾以龍紋為主,因此有學者提出,與其說大立人的服飾是古蜀國當地大祭司獨有的“袞服”,不如說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龍袍”。
那麼,青銅大立人像表現的是什麼人呢?學者認為,這件青銅大立人像的服飾應是三星堆古蜀國的最高首領在祭祖通神時所穿的法服。在神巫色彩濃厚的殷商時代,大立人所代表的是古蜀國政教合一體制下神、巫、王三者於一體的最高統治者。以青銅大立人為代表的大量青銅人物雕像群的出土,有力地證明了神話傳說中的古蜀國是真實存在的,並且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高於氏族部落的、獨立的、穩定的、具有高度發達青銅文明的政治實體。
在華夏曆史的長河中,殷商時代是青銅器最鼎盛的時代。這個時代的人們有一種普遍的信仰即“萬物有靈”。殷商時代的統治者們迷信鬼神崇拜,他們把自己塑造成能與神靈溝通的特殊群體;同時,鑄造了大量用於宗教祭祀活動的青銅重器用於人與神、鬼之間的溝通。這些在祭祀活動中使用的青銅器,被稱為“尊彝”。你的腦海裡可能會浮現出那一件件耳熟能詳的青銅“尊彝”—“司母戊方鼎”“四羊方尊”“大禾人面鼎",這幾件青銅器都是響噹噹的國寶文物,很早就被寫入我國中學歷史的課本。這幾件青銅重器出土於我國的黃河流域地區及長江中游地區,說明早在3000年前黃河流域地區與長江中游地區就有著文化交流。
2
攝影by@餘加惠
青銅縱目面具(三星堆面具的典型代表)館藏三星堆博物館
到了浙江西湖美術館的“人與神”神秘古蜀文明展的展廳內有很多三星堆青銅面具,恐怕多數人對它們的第一印象都是大大的眼睛和那對“招風耳”。
今天我要為您介紹的這件青銅縱目面具更是三星堆面具的典型代表。它通高65釐米,重達70公斤,兩眼呈柱狀外凸達16釐米,耳朵向面頰兩側伸展開來,兩耳間寬足有138釐米。它的體形碩大,在世界同期各地出土的青銅器中也極為罕見。(展廳內的為復刻品)
第一代蜀王“蠶叢”
很多人不禁要問,為什麼它會有如此獨特而誇張的造型呢?學者們結合古文獻的記載,認為這件面具與傳說中的古蜀國的第一代蜀王“蠶叢”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這要從古蜀國說起。蜀地文明自岷江上游興起,從原始氏族部落開始,後來經過長期的發展和融合,逐步建立了國家。
第一代蜀王名為“蠶叢”,在《路史前紀》中有記載,“蜀山氏,其始祖蠶叢,縱目,王瞿上”。無論是“縱目”“瞿上”或者“蜀山氏”,從字形上看,這些文字都與“目”字,也就是與眼睛相關,著重突出眼睛的特徵。
這裡提到蠶叢“縱目”,是否能讓您聯想到這件青銅縱目面具呢?“縱目”的“縱”字,也就是平時人們常說的“縱橫四海”“縱橫交錯”等成語中的“縱”,有廣泛之意,“縱目”一詞有放眼遠望的含義。
而蠶叢稱王的地方在“瞿上”,“瞿”字指的是鷹、雕、隼等大型飛禽鳥類注視的樣子,兩個 “目”字彷彿是兩隻眼睛,位於“隹”的正上方,意為鳥類在上方的天空飛翔,俯視下方的地面,所以稱“天目”,指視線廣闊。
那麼,“瞿上”位於何處呢?當代學者結合古籍考證認為“瞿上”的方位應在今雙流縣南18裡的牧馬山上。20世紀40年代初,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專程到雙流,對瞿上城古遺址進行實地考察,他說:“《華陽國志》說杜宇‘或治瞿上',是因為古人建國必憑險阻,方好自守。牧馬山是成都平原西部第一座山,彷彿城垣一般,防守極便,立國在這裡,可以控制平原。山上又好耕種,足以自給。假使我是當時的王者,走到這個形勝所在,也不肯把它放棄的。我敢臆斷,牧馬山定是一塊好地方,蠶叢和杜宇的都城遺址有尋得的可能。”由此可見,古蜀人選擇在“瞿上”建都,是看中該地視野遼闊。無論是防備敵患,登高望遠觀測周邊的人和事物,還是出於農業需要,觀測自然來確定農時,這裡都是再合適不過的選擇。
我們再來看“蜀”字。在甲骨文中,字的上方都有一個大大的眼睛。甲骨文是商朝人的文字,或許正是商朝人在和古蜀人打交道時,蜀人那雙極目遠眺的“眼睛”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們才在造字的時候像煞有介事地做了強調。
古蜀人崇拜“眼睛”,渴望透過一雙“縱目”去看得更高、更遠,去了解這個世界。
3
很多朋友,可能都會認識上圖這個圖案,它頻繁出現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甚至氣勢恢宏的秦始皇兵馬俑或者金碧輝煌的北京故宮都會用它做標誌(Logo) 。那麼, 它又有何等的魅力能夠搭載神舟六號宇宙飛船, 參與中國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圓了古人千年來的飛天夢想呢?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這個文物及其圖案的故事,它就是“太陽神鳥”金飾。(浙江西湖美術館展覽的是復刻品)
它出土於成都金沙遺址,外徑12.5釐米,內徑5.29釐米;厚0.2毫米,就是一張紙那麼薄,相當於我們兩三根頭髮絲的厚度;重20克,含金量卻是金沙遺址所有金器中最高的一件,高達94.2%。整件文物是用一整塊砂金製作而成的,圖案圍合成圓形,分內外兩層,內層圖案是一個順時針旋轉的太陽,有12道鏤空的太陽芒齒;外層則是四隻等距分佈的神鳥生生不息地圍繞著中間的太陽,因此考古學家給它取了“太陽神鳥”這樣一個動聽的名字。
四季輪迴,生生不息
在遙遠的3000多年前,蜀地先民為何要用最珍貴、稀有的金子再現太陽的光芒呢?其實,從人類誕生之初,先人們就敬仰太陽、崇拜太陽,各大文明在早期無一例外都出現過太陽崇拜。在古埃及,法老王陵金字塔的守衛者獅身人面像的朝向,正是每天太陽昇起的地方;在希臘的神話傳說中,阿波羅是太陽神的化身。傳說每日黎明,阿波羅就會登上太陽金車,拉著細繩,高舉神鞭,巡視大地,為人類送來光明和溫暖;在瑪雅文化中,有巍峨壯觀的太陽神廟,瑪雅人更是根據太陽的運轉創造了太陽曆法;而在中國也廣為流傳著許多與太陽有關的故事,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等。理解了太陽崇拜,那麼鳥又有何象徵?太陽和鳥的圖案組合又向我們傳達怎樣的遠古密碼呢?這要上溯到上古神話傳說中的記載了。《山海經》中有“金烏負日”的故事,說的是遠古時期有10只金烏,也就是太陽神鳥,它們馱著10個太陽棲息在世界東方的一棵名叫扶桑的神樹上,每天早晨從東方飛向西方,這樣週而復始保證了世間的白天和黑夜。而“太陽神鳥”金飾正是再現了“金烏負日”的故事。
其實,到過四川的朋友們都會有印象,這裡常年多霧,日照少,幾乎看不見太陽的影子,難得一個大晴天。成都平原初生的小狗看見太陽覺得稀奇,抬頭對著太陽汪汪叫,於是便有了“蜀犬吠日”這個成語;還有一句四川名歌這樣唱“太陽出來喜洋洋”,因為萬事萬物需要太陽的照射才能充滿生機,太陽普照大地帶給人類溫暖和光明,有了太陽才有四季更替,五穀豐登。
再看太陽神鳥金飾上表現的太陽光芒的芒齒,不多不少正好12道金光。“12”這個數字在我們生活中很常見,比方說一年有12個月,一天有12個時辰,又或者12生肖,等等。但是,大多數學者都認為,我們應該把這裡的12道金光理解為12個月。因為有了12個月,外層四隻神鳥週而復始地圍繞著太陽飛翔,宛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輪迴。太陽照射著大地,特殊的地貌造成特殊的氣象,古代先民從微妙的自然現象裡,讀懂太陽和季節執行的規律。
再從構圖來看,中間的太陽呈順時針方向旋轉,而外層的四隻神鳥則是逆時針方向飛翔,一正一反,讓這個靜態的圖案充滿動感。這裡的正反,或許代表著古人知道陰陽。在中國都講陰陽,有陰陽才有生命的生生不息。
一份埋藏了幾千年的大禮
2001年2月,在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金沙村的考古發掘現場,一堆堆散落的象牙旁圍滿了一臉驚訝的考古學家,沒人知道這些支離破碎的象牙是用來做什麼的,更沒人想到。不久之後,這些破碎的象牙竟然揭開了一段古代文明的神秘面紗,併成為21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據考古學家說,這次考古發掘的成果,足夠很多考古學家用盡一生的精力去研究。
研究發現,金沙遺址距今已有3200一2600年,當時正值中國的商周時期,是古老先民在四川建立的一個都城。不過,關於這個國家的歷史,在先秦時期的文獻中沒有詳細的記載,我們只能從後來文獻的隻言片語中瞭解到,這個國家第一個稱王的人叫“蠶叢",他長相奇特,眼睛凸出,善於養蠶,教授了古代先民高超的養蠶技術。這也正是四川簡稱為“蜀”的緣由,蜀字上半部分是橫著的目字,下面為一個蟲字;他們建立的這個國家被專家學者們稱為“古蜀國”。有關古蜀國的歷史,史書中這樣記載:“不曉文字,未有禮樂。”然而,考古發現卻為我們呈現了這個文明的面貌。
當一處大型濱河祭祀場所被開啟,呈現給後人的是一份埋藏了幾千年的大禮。青銅器和玉器陸續被挖掘出來,緊接著,有一個金燦燦的東西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它被揉成皺巴巴的一團裹在泥土裡,像極了一個紙團。考古人員把它從泥土裡清理出來,再用藥水浸泡,緊接著又用鑷子輕輕地展開金塊兒,終於,它露出了“真容”。
“太陽神鳥”金飾的製作
商周時期,在中原和北方地區,青銅製的“鼎”象徵著國家的最高權力;然而,對古蜀人來說,這些像陽光一樣散發著璀璨光芒的金器,彷彿才是他們最迷戀的聖物。除太陽神鳥金箔,很多古蜀國的重器,比如黃金面具、金冠帶等都是用砂金製作而成。考古資料表明,在今天的岷江、青衣江的河水裡都還有砂金。
古人在河邊用竹簍篩去沙石,收集到砂金。緊接著,他們將淘來的砂金煅燒成圓形,反覆錘操,使金箔的厚度基本一致;再用剪下的方法去掉外圓參差不齊的部分,使它成為較為標準的圓形;最後,在圓形的金箔片內,刻畫出鏤空的12道太陽芒飾和四隻神鳥。但是,由於數千年前工具並不先進,要實現鏤空的紋飾,古人必須反覆刻畫,而且每次刻畫的線條與上次刻畫的也不可能完全重疊,所以,每個太陽光芒的長短和神鳥的細部都有極小的差異,不過正是因為這樣,“太陽神鳥”金飾才更具有動感和生命力。
研究發現,金沙遺址距今已有3200一2600年,當時正值中國的商周時期,是古老先民在四川建立的一個都城。不過,關於這個國家的歷史,在先秦時期的文獻中沒有詳細的記載,我們只能從後來文獻的隻言片語中瞭解到,這個國家第一個稱王的人叫“蠶叢",他長相奇特,眼睛凸出,善於養蠶,教授了古代先民高超的養蠶技術。這也正是四川簡稱為“蜀”的緣由,蜀字上半部分是橫著的目字,下面為一個蟲字;他們建立的這個國家被專家學者們稱為“古蜀國”。有關古蜀國的歷史,史書中這樣記載:“不曉文字,未有禮樂。”然而,考古發現卻為我們呈現了這個文明的面貌。當一處大型濱河祭祀場所被開啟,呈現給後人的是一份埋藏了幾千年的大禮。青銅器和玉器陸續被挖掘出來,緊接著,有一個金燦燦的東西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它被揉成皺巴巴的一團裹在泥土裡,像極了一個紙團。考古人員把它從泥土裡清理出來,再用藥水浸泡,緊接著又用鑷子輕輕地展開金塊兒,終於,它露出了“真容”。“太陽神鳥”金飾的製作商周時期,在中原和北方地區,青銅製的“鼎”象徵著國家的最高權力;然而,對古蜀人來說,這些像陽光一樣散發著璀璨光芒的金器,彷彿才是他們最迷戀的聖物。除太陽神鳥金箔,很多古蜀國的重器,比如黃金面具、金冠帶等都是用砂金製作而成。考古資料表明,在今天的岷江、青衣江的河水裡都還有砂金。古人在河邊用竹簍篩去沙石,收集到砂金。緊接著,他們將淘來的砂金煅燒成圓形,反覆錘操,使金箔的厚度基本一致;再用剪下的方法去掉外圓參差不齊的部分,使它成為較為標準的圓形;最後,在圓形的金箔片內,刻畫出鏤空的12道太陽芒飾和四隻神鳥。但是,由於數千年前工具並不先進,要實現鏤空的紋飾,古人必須反覆刻畫,而且每次刻畫的線條與上次刻畫的也不可能完全重疊,所以,每個太陽光芒的長短和神鳥的細部都有極小的差異,不過正是因為這樣,“太陽神鳥”金飾才更具有動感和生命力。
在古代,太陽神鳥表達了古蜀人對太陽孜孜不倦的追求,對光明的嚮往;在現代,它代表了成都這座城市悠久的歷史文化,已成為成都的形象標誌。2005年,它更是打動了所有專家,從中國1600多件文物中脫穎而出,被國家文物局選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從此它也象徵著中國人保護和傳承中國文化遺產的信心和決心。
以上文獻資料來自《超級國寶》。
~導覽的第3個問題請見下回分解~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