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萬曆年間,通化小鎮,有個張姓屠夫,三代為殺豬匠,技術精湛,被人稱為張一刀。
張一刀家境雖然稱不上殷實,但也衣食無憂。娶了媳婦,生了孩子,置了田地,買了宅院。這都是張一刀節約出來的,甚至是吝嗇扣出來的。張一刀吝嗇小氣是出了名的。
這年張一刀五十有二,兒孫繞膝身邊,卸下重擔,享受天倫之樂。打算做些小生意,貼補貼補家用便可,奮鬥的福氣留給兒子。
深秋已過,冬季來臨。張一刀犯病,一病不起的那種。年關將至,張一刀快死了,一家人圍在床頭,看著怎麼也斷不下氣的張一刀,急得團團轉。張一刀也很急,口不能言,伸出兩根手指,看著門外一堆白布。
張一刀的妻子,兩個兒子及請來的一個長工,紛紛猜想這兩根手指是何意思?張一刀妻子說你放心不下兩個兒子?兒子說有兩件重要的事未完成?長工說劉大爺欠的二兩銀子還沒收回?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了好多,可就沒有一樣是對的。大兒媳這時弱弱地說:您是說外面做的孝布太長,應該一根做成兩根?
此話一出,大家看白痴一樣望著大兒媳,這被當做白痴一樣的話,竟然說對了。只見張一刀慢慢垂下手,閉上眼睛斷了氣。
大兒媳拿著剪刀正在那裡剪孝布,這還沒剪斷,就被人喊去忙喪事了。
葬禮舉行得很順利,葬禮結束,要給槓夫結銀子了。讓大兒媳去拿,大兒媳去到房間,彎下腰低著頭找銀子。銀子沒有找到,卻在角落裡看見一個人頭。這個人大兒媳認識,是她家以前請的一個幫工。
這個人是前來盜取銀子的,知道自己被發現了,慌亂之中找不到行兇的兇器,他順手扯下了大兒媳頭上的孝布,勒住大兒媳的脖子。拼命地想把大兒媳勒死。
這個盜取銀子的幫工,做夢也想不到,自己手上的孝布會斷,質量會那麼差。不對,不是質量差,而是因為大兒媳剪了一部分,所以孝布禁不止施力,孝布斷了。大兒媳得救了,張口便喊救命。
張一刀的家人聽見呼救聲,趕來把盜取銀子的幫工拿下捆綁。一場鬧劇般的偷盜案就這樣結束了。大兒媳心有餘悸之時,想起了已經去世的公公張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