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每個普通的“打工人”一樣,李中華上班要開上140里路,花掉的光陰不亞於一個北京上班族從南到北的通勤時間。只不過,與那些在地鐵上疲倦迷離的年輕人不同,李中華的精氣神兒永遠是飽滿的。這或許是一個校長為人楷模所必備的素養,但在李中華身上,另有一種行俠般的“江湖”氣息 ,如同他手裡常握的那支嗩吶,氣勢軒昂。
如果有一天你在秦皇島青龍縣的紅白喜宴上偶遇了李中華,不必太過驚訝。除開校長的身份,他還是青龍縣的嗩吶非遺傳承人。寒暑假等業餘時間,李中華偶爾會跟隨家裡的兄弟一起出門演奏,這門祖傳了七代的技藝不僅是李中華的看家本領,更為恆遠的是,它還為一所村小點燃了前進的希望。
“那天我正和另一個嗩吶班子對臺,在決一勝負的緊要關頭!桂馨基金會的老師打來了電話……”說起這件小事,李中華有點哭笑不得,他對桂馨基金會的來訪尤為重視。
深山雖迂繞,但他想讓學校走出更遠的視線。
“吹”出來的念頭
在梨山環抱的六撥子村小,處處都有民間藝術的身影。
兩排齊整的平房組成的校園袖珍而質樸,而牆面上的猴打棒壁畫卻是點睛之筆。校長李中華的辦公室裡,放置著大小不一的嗩吶。猴打棒、嗩吶這兩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是六撥子小學的拿手絕活。
“綠水青山青龍縣,滿族人數多一半……男丁變成孫大聖,屋裡園內鬧得歡。後來演變猴打棒,滿族文化進校園。”大課間,一段節奏歡快的集體快板兒暢說著青龍縣的歷史和民俗特色。緊接著,學生們搬出大鼓、鑼鼓鑔、嗩吶,人手一雙木棍,練習猴打棒表演。猴打棒是青龍滿族一種具有獨特藝術表演風格的民間舞蹈,其歷史源自孫大聖驅魔逐妖的本領。它將舞蹈、擊棒技巧與嗩吶打擊樂等表演形式巧妙結合,是滿族民間藝術中的瑰寶。
鑼鼓喧天、嗩吶悠揚,木棒在孩子們的手中頻頻旋轉敲擊,伴隨舞步的節奏變換各種陣型。只見他們在“碎步”、“虛步”、“蹲步”、“轉跳步”、“十字步”等技法中輕盈跳轉,生動地表現出了“孫悟空”活潑靈巧的形象。李中華將做人的精氣神兒全部灌注到學校各類活動中,傳承民間藝術是一方面,二則他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學習好一門技藝,為將來的人生能有更多選擇。
李中華生於嗩吶世家,從小家裡就學徒不斷。8歲時他開始跟隨爺爺出席村裡的白事宴請,不過那時尚且年幼,只能吹一些簡單的音節或者幫忙做點打擊樂。“我不能讓家裡祖傳的技藝在我這代就斷了。”到15歲時,李中華就能夠用嫻熟的嗩吶技巧演奏唐山皮影、評劇、京劇、二人轉、流行歌曲等各種曲段。日復一日,李中華和家裡的兩個哥哥將嗩吶技藝繼續傳承了下來。
1993年,高中畢業的李中華在六撥子小學任教兩年後考上了師專,唸書期間,他漸漸發現老一輩用的工尺譜過於陳舊,李中華開始自學更加嚴密和全面的簡譜。但在校園練習嗩吶,似乎過於“吵嚷”張揚,於是李中華改用笛子練習簡譜,同時還學習了電子琴和卡納等樂器。
畢業後李中華被分配到三撥子初級中學任職音樂教師和團支部書記。2005年,李中華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六撥子小學分管音樂和數學的教學。但好景不長,回校不久就聽聞縣裡要合併撤校的訊息。
為了保住六撥子小學,李中華開始在嗩吶教學上下功夫。“意識到嗩吶、猴打棒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的瑰寶,就想實現引入校園這一夢想。”在參加了市裡的教師培訓後,李中華意識到可以把嗩吶和猴打棒作為校本課程來開發。
這兩項非遺技藝在青龍縣名氣不小,但真的要把嗩吶當作學業來對待,所有的家長都退縮了。李中華只好每天抽業餘時間走上幾十里路,挨家挨戶地家訪。“每天都是三更半夜才回家,有時候遇到個別不理解的家長還會給我罵出來。連續40天奔波下來,最後終於得到了部分家長的認可。”
說通了家長,器材又是一道難關。為了減輕學校和家長的負擔,李中華將家裡祖輩三代用的所有嗩吶共15支全部拿到學校供孩子們無償使用。連爺爺那支祖傳的小嗩吶他也偷偷帶出來,直到現在90多歲的老人家時不時還翻箱倒櫃地找。即便如此,還是不夠。李中華只好白天上班,晚上做哨片。
一鳴驚人的表演
“功夫不負有心人”, 在李中華和全校老師的努力之下,通過幾年的辛勞付出和磨合,家長和學生們都開始慢慢體會到藝術課程的重要性。
2012年9月,李中華組織全校教師召開了嗩吶、猴打棒引入校園的專題會議,全體教師積極配合,利用每週一至週五的下午第三節社團時間開展此項活動,為讓學生能儘快使用到教材,李中華和部分教師犧牲一切可利用的休息時間,透過請教鄉村民間藝人,到文廣新局請教老師,再到秦皇島市群藝館請教國際級嗩吶演家張宗成教授,最後完成了《嗩吶初級教程》的編寫並將它應用到了教學實際當中。
與此同時,李中華還請來了猴打棒藝人進行教學。2017年冬天,李中華接到教育局領導電話,讓六撥子小學師生用嗩吶和猴打棒表演代表全縣中小學生參加秦皇島市第35屆中小學生運動會開幕式展演活動。
“當時接到電話我既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領導的信任,但曲目不是我們平常練習的嗩吶曲,而是秦皇島市文廣新局李興庚局長編寫的猴打棒專用廣場曲譜。我們需要根據樂曲的旋律編排猴打棒每個細節動作,最後將整個樂曲貫穿到整個節目。”
頂著壓力,李中華和部分老師只好晚上背譜吹奏、編寫猴打棒不同的表演形式和詳細動作,每天加班加點到凌晨。白天又冒著嚴寒酷暑,起早貪黑地教學生。
李中華還向記者吐露了表演前夕的小插曲,因為沒有化妝經驗,當時許多孩子在試妝後都出現了面板過敏症狀……但幸好,一切都平安化解。2018年4月,學校118人的嗩吶、猴打棒代表隊參加了市第35屆運動會開幕式表演活動,一鳴驚人,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學生們一表演完,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地流。”回憶起那個光輝時刻,李中華感慨不已。
同年,六撥子小學被評選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學校。自從嗩吶、猴打棒社團的有效開展,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基金會連續4年來對六撥子小學活動的開展、勞動實踐基地建設、校園環境建設、滿族博物館建設給予了經濟支柱和方法指導;山海關橋樑中學為學校捐贈了50套學生桌椅和五臺電腦;秦皇島園林設計公司投資2萬餘元用於硬化操場。
原定的撤校合併風波也停息了,局領導不僅保留了六撥子小學,近兩年還為學校投資了百萬餘元擴建了校舍24間,為教學硬體設施投資了50萬餘元。12年的嗩吶、猴打棒校本課程開發,共培養了嗩吶隊員128人,猴打棒700餘人,六撥子小學成了全縣的藝術教育示範校。
“瞅著你的師傅,好好學”
嗩吶向來是東西方樂器裡,最有“王者風範”的那一類。李中華登臺時,也無一例外具有這樣的氣勢。
每週三下午的嗩吶社團課,是李中華的主場。這堂課的曲目需要由大鼓、鑼鼓鑔和嗩吶共同完成。班裡的學生來自各年級,老師教學生,再由學生教學生。“瞅著你的師傅,好好學”,李中華對著一名個頭嬌小的學生說。他的師傅便是對面一名六年級的孩子,他們兩兩相對,一個是全校最好的鼓手,一個是未來的種子選手。
李中華的技藝卓絕,下課後他為記者和桂馨基金會的工作人員表演了他的名曲目。除此之外,他還有自己的絕活:口技。“現在幾乎沒有人會這個了。”一場獨秀下來,李中華有些疲憊。
自擔任校長以來,李中華不僅要處理教學和管理事宜,他還得關心學生的家庭狀況和心理健康。有時候碰上幾個好苗子,李中華會特別關照。“那名打鼓打得很好的學生,他心臟不太好。還有一個學生,嗩吶吹得好,學習成績也好,但家裡非常困難,連升學或許都沒有著落……他們都是很好的孩子。”
在和李中華這兩名學生的交談過程中,他們一個想成為軍人,一個想做警察,都是樸素又正直的願望。問及想和李校長說些什麼,兩個孩子淚眼迷離卻又異口同聲,“真的很謝謝校長一直以來的培養和關心。”質樸的言語,卻都是哽咽著說出來的。臨近畢業,他們從未當著李校長的面說出這句心裡話。聽聞學生的感謝,李中華的眼淚也在微笑裡打轉。
學校的李德春老師回憶起多年前的雪夜,惡劣的天氣讓十幾個孩子都無法回家,他們摸黑把學生接到自己家裡擠著住……講起這些故事的時候,臨近退休的李老師和藹溫柔。他是六撥子小學資歷最老的教師。幾十年來,即便上了無數堂一模一樣的課,但在李老師的眼神和言語中,仍然有光。在科學課上他如頑童一樣的提問方式,和在書法課上慢條斯理的耐心,讓人深受感動。
“德春老師的愛人身患癌症,女兒在外工作,全家靠他一個人支撐著。學校的全體師生都很尊敬德春老師,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有這樣的教師,學校何愁發展。”談到李德春,李中華也由衷地敬佩。
能將自己的學有所成,變成養分輸送給學生,讓他們走出深山看看世界,才會有更多想要了解世界的渴望。在李中華樸素的希冀裡,便帶著這樣的信念——“我希望咱們青龍的民間文化能一直傳承下去,於大家是好事,於個人是手藝。”(文/鄧曉婷 圖/六撥子村小)
桂馨基金會簡介
桂馨基金會是一家成立於2008年11月,關注中國發展中地區基礎教育的公益慈善機構。基金會遵循平等、互助的原則,以務實和專業的方式,致力於中國貧困地區教育環境的改善,促進教育公平與可持續發展。
基金會專注發展中地區兒童閱讀成長、青少年科學教育、美育教育和鄉村教師群體的關注和支援,形成了桂馨書屋、桂馨科學課、桂馨鄉村教師支援、馨藝術課堂四個公益專案體系。
桂馨基金會運作規範、透明,中基透明指數(FTI)連續9年滿分,獲“自律透明榜樣獎”,連續兩年獲評慈善透明榜樣,榮獲第七屆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組委會獎,獲評5A級社會組織、北京市社會組織示範基地、中國慈善榜基金會(非公募)榜單TOP50、中國慈善信用榜TOP30等榮譽。
“桂馨·南懷瑾鄉村教師計劃”
“桂馨·南懷瑾鄉村教師計劃”(簡稱“南師計劃”,原南師獎)是已故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生前捐資發起,2012年10月由桂馨基金會與南懷瑾文教基金會設立。南師計劃關注鄉村教師群體,以弘揚師德精神、倡導有價值的教育實踐與創新為目標。2013年實施了首屆評選,至今已舉辦四屆,共60位優秀鄉村教師入選。
“桂馨·南懷瑾鄉村教師計劃”致力於成為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的民間教師支援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