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實施“新強師工程”。到2025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校長教師隊伍能力素質顯著提升;到2030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校長教師隊伍能力素質與珠三角地區差距明顯縮小;到2035年,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校長教師隊伍整體水平與珠三角地區大體相當。
《行動方案》的附件之一《廣東省“新強師工程”實施辦法》提出了24條舉措(以下簡稱“新強師工程”24條)。
“新強師工程”24條提出了三大具體目標:
——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各學段生師比達到國家規定。教師隊伍結構性緊缺狀況有效緩解,各學科教師配備特別是思政、體育、藝術(音樂、美術)等學科教師配備滿足教育教學需求。配足配齊各學段各學科專職教研員。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的邊遠農村學校教師得到有效補充,教師隊伍年齡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整體素質顯著提升。教師學歷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幼兒園專任教師大專以上學歷比例達到93%,其中珠三角地區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分別達到98%和83%;小學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達到83%,其中珠三角地區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分別達到93%和58%;初中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比例達到96%,其中珠三角地區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分別達到98%和92%;高中階段學校教師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比例達到22%,其中珠三角地區和粵東粵西粵北地區分別達到25%和14%。普通高中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學歷層次全員達到本科以上,幼兒園園長學歷層次全員達到專科以上。到2035年,教師隊伍學歷層次進一步提升,學科結構、職稱結構、年齡結構適應教育現代化發展需要。
——高水平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形成省、市、縣、校分級負責、協同推進的中小學教師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造就數以十萬計的骨幹教師、數以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千計的教育家型教師。平均每年新增國家級和省級教學名師、正高階教師、特級教師、省級名教師名校長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等基礎教育拔尖人才600名左右。各級各類基礎教育優秀人才區域分佈較為均衡,與各地教師隊伍規模的比例大體相當,市縣級骨幹教師隊伍佔當地教師總數的比例達到10%。培育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名教師、名校長、名教研員。
——教師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形成符合中小學校長、教師、教研員崗位特點,以品德、業績、能力為主要內容,突出考核評價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和教育教學實績,校長辦學治校能力和教育管理實績,教研員教學研究水平和教學指導實績的綜合評價體系。
“新強師工程”24條還提出,持續推進廣東“新師範”建設。鼓勵高水平綜合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擴大師範類院校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等緊缺學科專業招生規模,擴大教育碩士招生規模,新增研究生招生指標向教育碩士、教育博士傾斜。探索建立以師範生從教比例、從教質量等為重要依據的師範類院校辦學績效評價標準。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林霞虹 通訊員:粵教宣
頭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滕惠琦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