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來到雲南怒江州貢山縣支教的經歷一直令我印象深刻。在貢山一中除了指導教研外,我還擔任一個班的教學工作。基於學生特點,我以語文教學為突破口,著力啟用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漸漸地,學生在發現問題、質疑問題、解決問題中形成了一定的能力。
用機制策略讓學生學會提問。課堂上,由於學生長期採用接受式的學習方法,缺少提問的意識。於是,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大膽提出問題。當然,實施的過程起初也很艱難,大部分學生提不出問題,有些膽怯。
為了化解這個問題,我嘗試運用小組合作機制。第一步,藉助集體任務機制,合作提問。我把學生分成了若干小組,讓他們自己選出小組長,每個小組還制定了組規。看著學生漸入佳境,我給小組提出了硬性要求——每個人至少要提出一個問題。有了任務驅動和集體監督的機制,慢慢地,學生開口了。第二步,藉助小組呈現機制,展示提問。集體提問後,再讓小組把問題寫到黑板上。將問題展示出來,既是一個敢於直面自己的過程,也是展示小組成果的方式。第三步,藉助關聯機制激勵提問。每組只要每人都提問,加5分,如果小組成員有一人不提問,扣掉5分。這樣的機制提升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第四步,藉助小組競爭機制主動提問。我們把每組提問的個數折算成加分,最後計算總分,評選出“優秀小組”,並鼓勵互相挑戰,形成你追我趕的提問態勢,從而增強提問的主動性。
用標準助力學生思考。雖然學生能夠不斷提出問題,但我也開始提高他們提問題的質量,逐步培養他們“理答”問題的習慣。
如何能夠讓學生提出與課堂有關的問題,如何能夠把問題提得有價值?經過長時間的思考,在北京市海淀進修學校副校長趙傑志的指導下,我確定了“用標準助力學生思考”的策略。我和學生一起制定了《問題等級鑑定標準》。A級:與本堂課重難點非常貼切,能問出值得思考和探究的問題;B級:與本堂課重難點貼切,能問出便於理解和分析的問題;C級:與本堂課重難點相關,能問出便於疏通文義的問題。之後的課堂上,學生運用《問題等級鑑定標準》,有意識地評估自己的問題,提問質量明顯提高。
提出問題,還需要高質量地回答問題。於是,我又和學生一起制定了《答題等級鑑定標準》。A級:回答問題時能結合文章內容,分析有條理性和一定深度;B級:回答問題時能聯絡文章上下文,分析有依據和順序;C級:回答問題時能結合文章原文答題,詞語或句子選用準確,與提問相關。有了《答題等級鑑定標準》,學生懂得根據自己回答問題的實際情況,慢慢去關注文字的內在聯絡,關注怎樣更清晰、準確、連貫地闡述自己的觀點,思維開始有階梯化遞增的成長。
讓學生從思維障礙中跳出來學會深度思考。學生提不出有一定思維含量的問題,與學生解讀文字不細緻、思考不深入有直接關係。雖然培養深度思維習慣非一日之功,但我嘗試用從口頭表達遷移到書面表達的方式,不斷培養學生深度思考的習慣。這其中,教師不僅要設計、分析、調控,更要發揮積極的引領作用,讓學生從思維障礙中跳出來,藉助科學的解析方法,讓自己的思維連通起來。
教師示範培養學生總結答題規律。引導深度思考後,嘗試總結答題規律仍然不會,怎麼辦?此時我發現,學生的思維出現短板。那麼,教師示範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於是,我利用高階能力訓練的方式進行了一個由提問到閱讀的遷移訓練。
首先給出題型,並引導了以下步驟:讀懂文章,感知內容主題;認真審題,抓住關鍵資訊;聯絡前後,明晰答題區域;規範答題,注重全面連貫。當我進行了一個個步驟示範,學生照葫蘆畫瓢做了一次,同時把答案複述一遍,再書寫一遍,最後佈置作業進行遷移訓練。從提問題到答題規範的整個過程也就一貫到底了。
透過不斷探索,學生實現了從被動提問到主動提問,從被動思考到主動思考,從片段化研習到整體性研習,在一問一答、邊問邊答、精問精答中,不斷實現語文學習的飛躍。
(作者單位系重慶市兼善中學蔡家校區)
《中國教師報》2021年08月25日第5版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