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易序、薪火相傳。東北師範大學自1946年建校以來,歷經櫛風沐雨,伴隨新中國一同成長七十餘載,培養了一大批名留典則的教育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一大批治國興業的杏壇赤子、科技精英、人民公僕和商海俊傑,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間書寫著東師精神和“四實品格”。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一位優秀校友——孫昌璞院士。
孫昌璞,東北師範大學1980級物理系校友。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長,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教授,主要從事量子物理、數學物理和量子資訊理論的研究。1984年本科畢業後,師從吳兆顏老師從事數學物理的研究,1987年碩士畢業後留校任教,1989年在南開大學師從葛墨林教授和楊振寧教授攻讀博士學位,1992年赴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繼續在楊振寧教授指導下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理想源自學習的積累
孫昌璞主要從事量子物理、數學物理和量子資訊理論的研究。由他發現的環境誘導的量子退相干效應和量子相變環境的動力學敏感性,在2008年和2009年已被德國、加拿大實驗組分別證實。孫昌璞在2005年有關熱振子與電荷量子位元耦合的致冷機制的理論探討,與德國冷卻LC介觀電路的實驗原理一致。他還與日本理化所小組合作發現,反演對稱性破壞的約瑟夫森結系統,會發生自然原子電偶極選擇定則所禁戒的躍遷,從而形成迴圈結構的三能級人工原子,並於2008年被日本和德國聯合實驗證實。
身為理論物理學家的孫昌璞坦言,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是在學習過程中慢慢衍生出來的。大學時代的孫昌璞想做一個科普作家,於是看了很多科普型別的東西。讀書期間發表了三篇文章,漸漸地,他覺得自己可以進行科學研究了。孫昌璞說:“有些時候,一些大人物並不是一開始就抱有偉大的理想和目標的。只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慢慢衍生出一些想法,不斷地在學習和歷練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師從大家,師者傳承
孫昌璞一直非常感恩對他人生產生影響的導師們。吳啟顏教授告誡孫昌璞要走學術研究這條路,要成為一名好的大學老師,就必須做到“實事求是”這一點。吳啟顏教授的高風亮節對孫昌璞一生都產生巨大影響。葛墨林教授是一個做事情很有方向的人,他認為做科研要抓住重點,會為孫昌璞安排很多方向性的指導,令他獲益匪淺。而在博士論文編寫過程中,孫昌璞與楊振寧教授每一週都會有一整天的時間在一起討論論文。孫昌璞說,楊振寧教授是一名偉大的科學家,不僅能高瞻遠矚,有非常好的洞察力,並且時常反省自己,70多歲還在做科研。
導師們追求“真正科學創新”的精神深深影響了孫昌璞,並且在他指導學生的時候,也用這種孜孜以求的精神激勵他的學生。他常對學生說,要想有真正科學創新,不能簡單地追求高影響因子的雜誌,過分地追求影響因子會導致科學研究目的的“異化”,追求不夠高雅的“好評”,偏離探尋自然真諦和推動生產力進步的目標。
科研團隊的領頭人
作為科學團隊的“領頭人”,孫昌璞有許多優秀的學生,有一些學生的論文還入選全國優秀博士論文。孫昌璞說:“我認為,我對我的團隊和對一些同行的影響,更多的是自己的學術風格和科學態度。”個性是理論物理研究創新的動力,科研的目標是要做真正有原始創新性的工作,而不應該簡單跟蹤時髦,要去做一些更有特色的東西,而不應簡單追求文章的發表。此外,作為學術帶頭人,孫昌璞在學術道德方面也是嚴格要求、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只要署名,就要對文章負責,必須做出一定貢獻。不管具體情況如何,都應該嚴格要求。
孫昌璞常教導學生,在團隊協作中要學會作出犧牲,淡泊名利,在與他人合作時,要肯吃虧,這樣才有更多人願意與你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收穫。
四度春風化綢繆,幾番秋雨洗鴻溝。春播桃李三千圃,秋來碩果滿神州。“東師桃李”用實際行動傳承了東北師大的精神與文化,同時也為廣大在校學子樹立了榜樣!
歡迎關注"東北師範大學招生辦"頭條號,獲取關於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東北師範大學的最新精彩資訊!
素材來源:東北師範大學官微、東北師範大學校友官網、量子資訊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