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上看到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講受挫力與毅志力的培養,需要從體力訓練中獲得。我覺得說得很有道理。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父母都是那種言語不太多的人。母親總是善於思考,經常會陷入沉思。而父親則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幹活,田間地頭的做著各種農活。打農藥、施肥、播種、收割、挑駝之類的,好像每天都很忙。記得小時候媽媽脾氣比較爆,經常會發脾氣罵爸爸,大部分的時候我爸都是忍著不予理睬,但是也有在忍無可忍的時候動手打過我媽媽,當然為數不多。小時候在我的心目中我認為我爸這人很豁達,從來不去計較小事情,容忍性也比較好。我爸對我媽媽其實還是很包容的,我媽想幹活就幹活,不想幹活的時候或者幹完活了也會和村裡的婦女約著一起打麻將。我媽雖說打小出生在生在大山裡,但是從小長得比較端正,也還比較講究。哪怕以前農村條件不太好,我媽媽想買幾件好看的衣服,我爸從來不攔著,當然財政大權一直是母親大人掌管。我爸這人雖有優點,但自我長大成人之後才明白,我爸缺點也不少。我爸是那種對自己沒有什麼要求的人,對我們也比較隨波逐流。記得小時候我們上學父母從來沒有檢查過我們的家庭作業,從來沒有管過我們的學習。在那個年代才真是沒有任何壓力的學生時代,也許我們家是那樣吧!我爸還有個缺點,我爸好像從不攢錢,有多少花多少,從不規劃。還好那時我媽打理家庭財政,要不然我們那時估計學費都交不出來,更別說一年四季還給我們買點新衣服了。說起我媽,我覺得我媽還是那個年代比較有儀式感的人,每年過生日,媽媽都會給我們煮一碗雞蛋長壽麵並且會給我們一點零花錢。我在我們姐弟三人當中排行老二,我估計我是花家裡零花錢最多的人。現在想來小時候的我很傻不懂得心疼父母,總是想著法子哄父母的錢。爸爸一般沒錢,也很少能從爸爸那哄出來錢。主要的哄錢對像就瞄準了母親,總是哄媽媽開心,講媽媽喜歡聽的話,然後就騙媽媽給我零花錢。
我們姐弟三人都出生在農村,講實話真沒幹什麼農活。一來可能是父母心疼我們,二來可能我也是有點調皮還有點淘氣,玩心很重。父母交代我做點什麼事,我一般口頭上是絕不反抗的,但是都和父母像打游擊戰。父母前腳一出門,我就溜了。但是有時候父母沒有交代讓我幹什麼事的時候,我又頭腦一發熱幫忙做飯、送飯、洗衣服、打掃家裡的衛生。有時候偶爾下地去幹一次農活,但是我每次下地幹活的時候我會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在炎炎烈日下,我說不把這幾行麥子割完我堅決不回家吃飯。有時撿棉花,我非要把腰間的袋子撿滿,並且撿到自己都駝不動了才回家吃飯。還記得小學6年級解奧數題,有時候老師佈置幾道題我如果做不出來,我是不睡覺的,我爸一晚上要來敲門催我好幾次。
當我今天在聽育兒專家在講有受挫力與毅志力的問題的時候,我在想我這小時候的這種經歷算不算一種毅志力的訓練呢?一直到現在,當我面對困境時我會一種越挫越勇的感覺。每每只要碰到了困難我卻會很堅定的認為我會扛過去的,我一定能克服。然後再靜下心來分析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接著一步一步去解決並攻克它。從而我也在思考已是為人父母的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讓我的孩子有抗挫折能力與毅志力?是不是應該像李玫瑾教授教的那樣,應該讓孩子從小多參加一些體力勞動從而來磨練她的毅志力?
古人云:“必先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方能磨練一個人的毅志,一個人毅志力的培養極其重要。一個毅志力極強的人無論他/她將來從事任何行業,做任何事情都一定會有一番成就,會不遜色於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