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氣候變得乾燥起來,不僅是大人,嬰兒也容易出現“上火”的情況。
近一個月內,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就收治了兩名食物中毒的新生兒,中毒原因都是家長認為嬰兒喝了牛奶會上火,所以用熬煮蔬菜水給寶寶衝牛奶,煮一頓喝一天,致使嬰兒中毒。兩名嬰兒送院時皮膚髮紫,體內血紅蛋白含量達到致死範圍。
衝奶粉的蔬菜水含亞硝酸鹽
科信食品與營養資訊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阮光鋒曾公開表示,植物性食物尤其是綠葉植物都含有硝酸鹽,植物生長時會利用自然界的氮合成氨基酸,在這一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產生硝酸鹽。煮熟的蔬菜或蔬菜水放在室溫下非常適合細菌繁殖,細菌中的“硝酸還原酶”會把硝酸鹽轉化成為亞硝酸鹽,煮熟的蔬菜、蔬菜水放置越久,產生的亞硝酸鹽也就越多。
而此次食物中毒事件,正是因為家長所用的蔬菜水衝奶粉“煮一頓喝一天”,放置過久的蔬菜水中的硝酸鹽含量過高,加上嬰幼兒代謝能力不健全,才導致了嬰兒中毒,甚至威脅到生命。
事實上,亞硝酸鹽不僅能導致食物中毒,同時也是一類致癌物,長期攝入亞硝酸鹽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因此,不僅是代謝能力較差的幼兒老人不要吃隔夜菜或放置久的蔬菜湯,一般成年人也要少吃剩飯剩菜,儘量避免攝入亞硝酸鹽。
嬰兒上火併非都是奶粉惹的禍
在之前的文章中科普過成年人的“上火”,嬰幼兒“上火”也是一樣,上火只是一個籠統的總稱,要分清原因對症下藥,不能把所有的上火原因都歸結在奶粉上,用蔬菜水衝奶粉也不見得能有太多積極作用。
北京和睦家醫院兒科醫生劉華曾公開表示,很多時候兒童出現上火症狀是生理性症狀和奶粉沒有太大關係。
嬰幼兒排便少是正常現象。奶粉餵養的嬰幼兒大便會相對乾燥一些,如果出現乾燥成球狀才應該去醫院檢查。另外嬰兒在2-3月後會出現數天不排便的“攢便”情況,只要大便性狀正常就不用過多擔心。
嬰幼兒流鼻血大多是受環境因素影響。嬰幼兒的鼻粘膜很薄,裡面佈滿了毛細血管,不像其他血管通常埋在厚厚的面板、脂肪下,當受到刺激時,比如摳鼻子、鼻腔異物、空氣乾燥等,血管就很容易破裂出血。
嬰幼兒小便量少、色黃是喝水太少了,另外如果是大量攝入葫蘆卜、南瓜等食物也會讓孩子尿液發黃。
這些食物也不該出現在兒童食譜中
1歲以下的寶寶不用吃鹽。寶寶滿1週歲前,所有食物都不應該額外新增任何形式的鹽(包括鹽、海鹽、兒童醬油等)。嬰兒對鹽具有高度敏感性,過早在寶寶食物中加鹽會使鈉離子攝入過多,增加今後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過多的鹽,還會影響寶寶今後的飲食習慣,對寶寶尚不成熟的腎臟造成負擔。
儘量不要給兒童吃糖、蜂蜜。早期在寶寶的食物里加糖加糖會增加齲齒風險。家長們可以學會利用天然蔬菜、水果中的自然甜味,令寶寶愛上輔食。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桿菌毒素,嬰兒胃腸功能較弱,肝臟解毒能力差,尤其是小於6個月的嬰兒,肉毒桿菌容易在腸道中繁殖併產生毒素,從而引起中毒。
不要貿然給兒童餵食成人食物。不要過早給寶寶新增成人食物,哪怕是湯水都不行。一般來說,成人食物口味都比較重,如果給孩子吃成人食物會增加腎臟負擔、出現消化不良,影響營養吸收。3 歲幼兒才能完全接受成人食物。
這樣才是優秀的輔食
營養密度要高。兒童的胃容量有限,好的輔食要能提供高的能量、優質的蛋白質和豐富的微量元素,尤其是鐵。例如,稠粥、菜泥、果泥等。
容易吃,易消化。寶寶咀嚼和消化吸收能力還不強,所以食物除了本身要夠營養以外,也要容易吃。比如南瓜、紅薯之類的,就比較好咬、好消化。
口感天然,口味清淡。寶寶的味覺很靈敏,食物應該以天然的口感為主,沒必要新增任何調味料(如鹽、胡椒粉、兒童醬油等),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就夠了。
(內容綜合自:人民網、四川日報、丁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