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覺、晚上睡不好,很多媽媽覺得自己膚色變得不好、看著沒精神、疲倦感面容,影響顏值。但這些變化一般透過簡單修飾,也就調整了。
產後缺覺對“顏值”的影響,更令人擔心的可能是加速衰老。剛剛最近,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研人員發表了一項研究,講的就是產後缺覺和衰老的關係。
產後缺覺到底會老幾歲?產後缺覺的問題,我們可以做什麼?今天來聊聊。
一、最新研究發現了什麼?
這項研究調研了33位母親在孕期以及產後第一年的狀況,透過分析媽媽們血液中DNA來確認她們的生物學年齡。
該研究發現,產後第一年,在產後6個月節點時,每晚睡眠少於7小時的媽媽,相比其他每晚睡眠達到7小時或以上的媽媽,生理年齡要大3-7歲。另外,每晚睡眠少於7小時的媽媽,白細胞中的端粒也更短。
端粒是位於染色體末端的DNA重複序列,是衰老的一個生物學標記。它的作用是保護染色體的完整性等。出生時,我們的端粒很長,隨著每次細胞分裂,端粒就會縮短。另外,壓力也是導致端粒縮短的一個因素。
端粒縮短被發現與癌症風險、心血管疾病風險、早逝風險等相關。
雖然這是一項樣本量非常小的研究。但是結合其他大量研究發現,我們仍然需要承認,產後睡眠對媽媽身體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比如,產後激素變化外加產後睡眠剝奪,產後抑鬱的風險增加,也可能加重產後抑鬱的症狀。
該項研究的第一作者也提到了:產後最初幾個月的睡眠剝奪會對媽媽身體健康造成持久的影響。目前已經有大量研究表明,每晚睡眠不足7小時對健康有害,增加年齡相關疾病的風險。而媽媽們每多睡1小時,就能讓她們的生物學年齡變年輕。
二、那要怎麼做?
產後頭1年,甚至產後好幾年,媽媽們都沒法好好睡個整覺,照顧孩子可能就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我們的睡眠狀態。但我們仍然有一些方向可以努力,讓自己儘量睡得好一些。比如:
1. 孩子睡的時候,自己也抓緊睡
不要孩子睡了,就開始“熬自由”、刷劇、刷手機。這樣做的後果可能是,等刷到差不多想睡的時候,孩子也醒了,於是就想睡也睡不成了。
2. 積極尋求幫助
比如,和爸爸一起照顧孩子,而不是所有育兒任務自己一人扛。產前的育兒和護理課程,可以爸爸媽媽一起去,讓爸爸成為育兒小能手。
如果家裡長輩或朋友有時間也有體力,願意提供幫助,那就大方地接受。如果有合適的保姆或育兒嫂,那隻要家庭經濟條件允許,也可以請。
另外,媽媽們要重視自己的健康和睡眠,如果發現產後睡眠出現問題,哪怕想睡也睡不著,身體疲憊不堪、情緒也總是很差等,就要及時引起注意,及時向家人傾訴,必要時尋求專業幫助,比如看心理醫生。
3. 拋開育兒迷思
資訊爆炸時代,網路上有各種育兒理論或理念,比如“親密”育兒法、“無淚”睡眠之類的。其實,育兒理念是十分私人的事情,最終是媽媽和寶寶兩人的選擇。
我個人認為,寶寶和媽媽之間,始終要保持一個相對理想的舒適度平衡。我不贊成一味地“犧牲”媽媽自己,去追求所謂的“親密”育兒。這樣做未必是對寶寶和媽媽好。
比如,奶睡、抱睡,我覺得只要寶寶睡著後不會醒5678次,那就不是問題;但如果孩子因為抱睡、奶睡,晚上要醒5678次,仍覺得媽媽要忍著,覺得這是“親密”育兒、是母愛的體現,耗盡自己也要堅持下去,讓孩子哭一聲,就覺得會影響了孩子安全感,破壞親子關係,就非常不合適了。
拋開育兒迷思或執念、學會平衡,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照顧好自己。畢竟,媽媽好了,才有寶寶和媽媽共同的好。
以上便是今天的分享,希望媽媽們都越來越好。我是珊珊,關注我,一起做更好的父母。
-END-
如果覺得有用
分享給更多人閱讀
往期推送精選:
- 不想毀掉孩子身高,就別過早接觸這3種運動?真的有科學依據嗎?
- 孕吐和孩子智商有關?有孕吐和沒孕吐,出生的孩子有什麼不同?
- 認生和不認生,哪類孩子更聰明?有1種“認生和害羞”要警惕
- 怎麼確定孩子有沒有缺鋅、缺鐵、缺鈣?別再被微量元素檢查坑了
- 孩子的維生素D一天中哪個時間吃最好?需要空腹吃麼?
- 這11類東西,絕對不能給孩子吃!尤其是5歲內,家長要注意